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的消费化倾向及其反思

2019-11-20李俊平三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黎族民间舞蹈旅行者

■李俊平/三亚学院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旅游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幅度的增长,并且,民族特色地区游客量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成为了旅游开发中的一个特色的产业链。所谓的民族民间舞蹈是由特定的文化群体利用和依附着特定的物质材料和特定的精神,进而创造形成的一种动态形象,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从海南以及西双版纳等旅游地区的舞蹈消费变化来看,消费者对于原生文化表演的追求越来越高,民族民间舞蹈的消费特征已经从一种文化物质材料转变为了文化精神。然而,这并不是表示民族舞出现消解现象,而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与其他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民间舞蹈的创作之中。民族民间舞蹈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的被融入了当代的审美意识一种,成为了更深层次的现代文化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出现了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二、民族民间舞蹈面临的新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族民间舞蹈面临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意识不断的转变,对于旅游的认知也出现了新的改变,旅游活动不再局限于物质景观,也就是不在局限于当地的建筑和景色等静态的景象,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的消费心理已经受到了西方国家旅游者的影响,西方国家在旅游中主要的诉求点是感受不同的风情习俗和人文情怀,国内旅游者也逐渐的向感悟人生、感悟情怀中转变。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大环境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一方面走向了消费,另一方面使旅游符号发挥了传统主流价值。从民族民间舞蹈的纵向发展史来看,它的发展方向是从以往的传统正派逐渐的转变为了以受众接受为主,特别是近些年旅游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力产业之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编制以及后续的系列工作都有消费化的新趋势。

比如,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脱离了以往限定的条件和体系,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逐渐的演变成为一个新体系和模式,出现了变形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形,我将以海南黎族舞蹈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是演出时间上,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出现了变形。黎族的舞蹈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祖先舞以及生产舞都是有专门的时间进行表演,一般是祭祀、重要的时节等,而旅游开发改变了其传统的定位。海南地区的“招魂舞”主要是存在于通什市以及毛阳地区。表演的时间在每年夏历的三月、七月和十月属牛日,然而,为了旅游的观赏性,在盛夏期间也进行了舞蹈表演,以往的时间属性便不存在,受旅游影响,它打破了以往的时间限制。其次,演出的意义和目的发生了转换,黎族以往的“跳柴”,是在丧葬活动,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蹈,目的是为了祭祖。而现代,它已经转变为了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娱乐健身活动,并且还带有了旅游交友意义。成为了青年男女交往和认识的渠道之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目的。再次,演出的人员也发生了改变,以往都是由黎族人民参与舞蹈的表演,而现在则被专业化的舞蹈演员所代替,大批量的从事着这个专业。逐渐的发展出了专业的旅游演艺事业,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的旅游产业链。

三、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的消费化倾向

以往黎族的舞蹈编排都是根据黎族人民的需求而进行的创作,而目前由于受到了市场的影响,逐渐的把创作的起点转移到了游客的需求之上。海南地区黎族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它是黎族民族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积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此旅游的游客都会被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但是,游客并非能全盘接受这种文化现象。天南海北的游客其自身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改编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迎合。景区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发者就需要根据旅游者来进行民族舞蹈的改变。黎族拥有着丰富的舞蹈资源,具有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资源优势。但是,笔者对近期的黎族舞蹈作品进行了归纳分析,发展其创作的起点与之前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的舞蹈创造是为了烘托气氛,并且,这种变化不是因为全方面考虑舞蹈文化以及传统风俗,而是为了吸引旅客,单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最新编排的舞蹈,场面比较宏大,表演人员数量达到了一个巅峰,这种气势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也就是说,这种表演形式是出于表层需要,并不是海南地区人民心中的需求,丧失了民族舞蹈的单纯性和生态性。

四、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中,进入了商业化模式,那么必然会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随着旅游的开发,能够引进更多元的政策,获得更优质的人员,并且有些更加丰富的资金,从而有效的改进了以往民族舞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好的保留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特色。但是,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充满矛盾的,旅游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在一定的意义上,这种在海南地区原生态民俗下,开发旅游式舞蹈,对民族舞蹈来说,是一种自杀式的开发方式。旅游开发者认为,旅行者带有一种新奇心理,因此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大多只是为了让旅游者看懂,感受到海南地区的热情。这是因为开发者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认知不正确,理解不透彻导致的。并且,表演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中直聘过来的,舞蹈动作比较生硬,艺术表演的美感性很差,导致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偏离。其次,开发者对旅游者的欣赏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误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逐渐的会出现以下的状况,原本有着强烈的黎族特色的舞蹈体系,渐渐的会淡化以往的特色,大批量的进行工作创作,甚至逐渐的出现了雷同和复制的情况。这种趋于同化的舞蹈表演大批量的使用着灯光的特效和宏大的舞美,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对旅游者层次认知不正确,将所有的旅行者进行了同化处理。再次,对于受众深度需求也存在着理解事物问题,当前的舞蹈已经脱离了地域文化,甚至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的舞蹈。旅游者是为了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但是旅游舞蹈却越来越失去了独特色彩,失去了观赏价值。

五、民族民间舞蹈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策略

民族舞蹈在开发过程中,要体现生活,注重地域,旅行者想要欣赏的不仅仅是舞蹈,而是舞蹈后面的精神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不能脱离海南地区的土壤。否则,无论表演形式多么绚丽,都无法抓住旅行者的眼球。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根植于当地土壤,基于地域。其次,要保持民族民间舞蹈的原始性,不能过度的受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旅行者之所以进行游玩,是因为热爱当地的风土人情,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态文化的色彩。旅行者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景象,单纯的追求舞蹈表象,而是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因此,民间民族舞蹈应该更加关注原生态,关注其原有的面貌,减少花里胡哨的表现,尊重其原本的面貌。再次,要充分的研究前往海南旅游的顾客心理,根据需求高质量的编排相应的舞蹈。要明确,旅行者需要的并不是同化的舞蹈,而是感受到艺术的真诚和人文精神。要深度的把握旅行者的心理,拒绝商业化、同化、庸俗化。最后,要加强民族舞蹈的专业性,引入专业的民族舞蹈编剧,编制民间民族舞蹈,提升民间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要积极的融入时代因素,与时代接轨,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融入新的血液,保证民族民间舞蹈可持续性发展。

六、结语

此文,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的消费化倾向,总结了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的考虑海南旅游的民族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推动民族舞蹈发展的解决,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黎族民间舞蹈旅行者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黎族小伙闯“深海”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黎族母亲》等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旅行者之歌
孤独的旅行者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时间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