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简析

2019-11-19吕泓莹陈丽娜

新财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

吕泓莹 陈丽娜

[摘 要]“参与,共赢”是当前金融行业的两大主题,一方面要借助于具有新鮮活力的良好市场条件促进金融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通过创新协调发展与风险应急联动机制的布局,以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金融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并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中小企业金融;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65

1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分析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从表面上看是两种互不相通的金融事务,从学术意义上讲前者指的是金融活动中体制创新和工具创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金融风险则泛指金融活动中所蕴含的市场失衡风险、产品风险、机构风险等。创新与风险在这个层面上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而如果将两者均视为在各种金融活动中横向上平行(但不代表两者在业务上有沟通与交流)的两个元素,也即金融创新中可能蕴藏有金融风险并且需要加以预防,以及利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手段提升中小企业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和全局的金融风险把握意识,以便于从更宏观的角度协调金融活动所涉及的各个行业以及其中各种类型的企业,让金融企业以更低的生存成本为实体经济和个人服务,实现普惠和共赢。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金融创新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数字金融、智慧金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该行业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中小金融企业经营者还是所涉及的各行业中实体企业和个人,都应紧随科技金融的时代发展潮流,促成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海量计算平台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利用更为完善的理论和更高效率的平台降低金融风险。

2 我国金融创新中面临的困境

2.1 金融创新覆盖面较窄

金融创新应既涵盖体制创新(包括发展模式、监管体制等),同时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债券、股票、期货、外汇等),其具有不同功能,也因此能够达到不同的目的,而且不同金融工具或产品、资产等也具有不同的风险。我国现有金融创新的覆盖面较小,多集中在保单和债券上,所以金融风险也较为集中。

2.2 对金融创新的认识度不够高

许多企业、机构并没有认识到金融创新的意义,也有的机构虽然进行了金融创新的理论性研究,但并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去,究其根本并没有转变大局意识和工作态度,以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为例,从近几年发展来看其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制度,各种金融产品趋向同质化,许多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抄袭”现象,制约了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

2.3 难以平衡增收和风控之间关系

企业发展和风险控制并不是矛盾的,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金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防控,而只有控制了金融风险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两者关系是辩证式的,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够平衡、协调两者关系,以更好地在此框架下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2.4 行业发展与监管制度不同步

监管体制滞后于金融业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时代发展的步伐正不断加速,但法律和行业规范标准也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弥补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控中出现的漏洞。

2.5 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着较突出矛盾

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将主要创新精力集中于负债类业务上,而且主要开展对大型企业的业务,忽视了大比例的中小型企业,不利于金融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3 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方面

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信用和技术三个层面,其中,技术风险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

(1)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活动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容易诱发“蝴蝶效应”,使市场陷入动荡与恐慌。市场风险的防控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单方面力量是难以解决的。

(2)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金融风险中主要包括用户信用风险和结构信用风险两种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信用风险均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破坏性的特征,而且较难进行管理与解决,主要依靠转变信用观念来解决。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金融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较为常用的“指纹支付”“面部支付”等,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技术风险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会呈现散点状分布,随机性较强,而且需要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诈骗手段,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擦亮双眼。

4 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措施

4.1 以研带产,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各类高校、研究所是科研创新圣地,所以必须要加大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体制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实战化研究力度,以高质量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研究带动产业发展,为金融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活力。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视角下,金融技术创新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众筹、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货币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普及,既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挑战着传统金融体制和市场,其中隐藏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对待互联网金融发展,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娇生惯养”,要根据实际的市场经济特点和特定发展背景来制定发展策略,为我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4.2 建立健全金融相关法律和市场监管体制

金融风险防范不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平衡风险防范与效益增长是金融相关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健全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则是企业增收的强大推动力,两者的协同作用能够净化金融乱象,规范市场秩序。以互联网金融中的P2P网贷为例,其具有非常强大的资金汇集能力,这样的平台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将会对群众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必须要依靠严格的监管体制来对企业活动和资金流动加以约束,法律与自律是建立良好市场环境的两大利器。

4.3 有效防控互联网风险,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经济影响力之下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树大招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但暴露出许多传统金融行业已经存在且长时间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新技术、新模式下新风险并存,所以互联网风险是当前阶段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主要领域。对于互联网虚拟化性质的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信用评价机制已经不再适用,而且由于强信息不对称性所掩盖的信用隐患也需要加以防范。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用户和金融机构,用户不良借贷、机构虚假宣传、信息不完整披露以及同行之间恶性竞争等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对整个金融行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要建立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信用评价制度,将用户更多的行为习惯纳入综合衡量其信用的体系当中,建立完善和全面的征信系统,详细核查用户信息,将用户的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4.4 加强对金融行业内部管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金融风险所涉及的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结构风险的源头主要是金融相关企业,而金融行业的内部管理则涉及企业管理和制度管理,同时包括管理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以及过程创新等方面,如果不对金融创新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很容易滋生各种金融乱象,加剧金融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金融风险一旦触发,在短时间内金融主体很难通过自身力量解决,进而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首先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了解方案可行性和适用范围,同时引入市场退出机制,淘汰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打造一批高服务质量、高经济效益的金融产品系列。

4.5 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力度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金融发展,传统农村金融在互联网经济面前相形见绌,必须要加快农村地区金融行业的转型,促进数字金融的普及与提升,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困难,迎难而上建设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以当地农业特色为主导的金融项目,也吸引了大批资金的注入。农村地区金融创新应集中在模式创新上,首先要把握“去同质化”的思想,建设多样化的金融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以特色产业带动金融行业,引导农民走合作、共赢之路。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基本的防诈骗手段,并推动保险、期货、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建设。

4.6 推动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有效结合

政府主导、公司自营、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已经得到了实践的充分证明,能够有效提升融资效率并提升融资安全性,降低金融风险。首先,要由政府牵头,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来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推动不同区域金融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相互借鉴和学习创新经验以及风险防控经验,但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地“化用”经验和方案,实现金融发展本土化与开放性的融合,打造、打响区域品牌,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金融安全隐患,积极与企业、机构、个人进行沟通,协调政府、企业和市场这金融业中三驾马车的力量,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4.7 加强融资过程和交易安全管理,降低操作風险

由于当前金融活动中许多操作仍旧依靠人工完成,不但效率低,而且极易诱发操作风险,进而对金融业造成损失。为此,必须要加强融资过程的监管,实现交易流程自动化和交易过程的全方位监控,以区块链为例,可通过自动化执行的智能合约来建立去中心化信任的供应链协作流程机制,简化操作流程并降低人员成本,在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降低交易风险。

5 结 论

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对象多集中在互联网相关层面,总体上讲效果不错,各色各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为广大中小企业者也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技术和监管上的问题,而且金融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此外,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旧不成熟,依然有待于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金融创新与风险的着力点应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融资风险防控和互联网风险防控两对关系上,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程盟,刘名慈,宋若兰,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84-85.

[2]张家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重庆行政,2019,20(2):20-21.

[3]陈子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研究[J].中国商论,2019(7):79-81.

[4]周莹莹.基于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5):335.

[作者简介]陈丽娜(1981—),女,汉族,山东宁阳人,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研究方向:理财。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