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精神分裂症的迷思

2019-11-19

自我保健 2019年9期
关键词:幼龄疾患污名

提起精神分裂症,你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疯子”“邪魔或恶灵附身”“精神分裂者会伤害别人甚至杀人”“因果报应”,无论答案是哪一个,其实你都已经间接成为让精神分裂症患者背负污名、遭受歧视,甚至侵犯患者人权的“帮凶”之一。

精神分裂症可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患,近年来港台地区医学界为了避免人们在尚未了解精神疾病知识之前,就因为中文疾病译名带来了误解与污名化现象,因此逐渐采用“思觉失调”这个新名称。精神分裂症有药可治,若再配合其他方面(例如家庭、社会体系)的良好支持,很多患者其实都可以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社会人士应正面看待这个疾病,应把精神分裂症患者视为慢性疾病患者,这样才能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就医及遵从治疗,让他们回归社会生活的康复之路走得更顺利一些。精神分裂患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

患者年轻化及幼龄化

世界卫生组织文告显示,精神分裂症通常始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除了对个人、家庭与社会造成影响,“年轻化”甚至“幼龄化”是精神疾患领域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人们应该提高对于精神健康的认识与了解,才能确保及早诊断,以及获得更有效的治疗。

另外,家人与周遭亲友的支持,都有助于提高短期和长期性的治疗效果。一旦察觉孩子出现可疑征兆或一些有别于以往的表现(例如本来很活跃却突然变得自我封闭不想出去),应尽早寻求专业人员协助,找出问题根源。

越早医治疗效越好

精神疾患(包括精神分裂症)目前并没有研究确认任何单一病因,而是各种因素相加或相互作用(例如基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所导致的后果。然而,许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有误解,甚至会嫌弃或歧视患者,导致患者害怕被标签化而耽误或不敢寻求治疗。事实上,精神分裂症也与其他疾病一样,越早医治,治疗效果越理想,后遗症也越少。

猜你喜欢

幼龄疾患污名
污名对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浅谈幼龄动物的营养与免疫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秋风来时我已交付了温暖
你是我的舒芙蕾
小狗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