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脉络探析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视角

2019-11-19裴广一

新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裴广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升华拓展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了更好领会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梳理习近平同志在其担任大队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直至党中央总书记的长期领导实践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能使学员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更好地促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讨论,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的深化改革与伟大实践。

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陕西知青期间(1969—1975年)习近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涯中,针对当地恶劣的地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规划,致力于发展当地的经济。1974年,习近平同志任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支书时,他带领村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使梁家河村成为当时全陕西省能够自行解决照明供热问题的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等困难。用沼气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木材和煤炭,不仅缓解当地能源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有机肥料的质量。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大力推广沼气的建设使用,把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梁家河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显示了习近平同志对能源领域新生事物的高度敏锐,成为他践行生态保护、循环发展的早期成功尝试。

(二)习近平在河北正定任职期间(1982—1985年)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任职期间,着力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他前瞻性地预料到了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避免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983年,习近平和正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等同志提出要发展正定旅游业,依靠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想法。习近平想方设法把红楼梦剧组拉到了正定,在正定县搭建荣国府实景,为当地留下一处永久性的旅游景点,使当地有了旅游收入长期稳定的来源之一。南来北往的旅客、各地的考察团接踵而至,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便是所谓的“中国正定旅游模式”。

(三)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1985—2002年)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习近平同志把开发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作为福建东部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来看待,认为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林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法。同时他也提出科技兴农的战略,使当地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他曾多次到长汀实地考察,长汀经济发展落后,经过他的不懈努力,长汀改变了原有的面貌,汀江两岸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机与活力。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以建设生态省为战略目标。2002年8月25日,习近平在《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通过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加快转变当地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绿色因子创造经济增长点,依靠绿色科技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保障生态安全,开创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01-19.,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幸福家园。

(四)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2002—2007年)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将建设生态省的观念带到浙江,促进当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总结实施著名的“八八战略”,充分发挥浙江省各方面的优势,并以此为依托来促进浙江省的全面发展。2002年12月28日,习近平到金华调研并提出HDR这个人文发展指数,把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一并列入衡量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中。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到淳安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千岛湖保留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指出除了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好千岛湖的生态环境。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村考察时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日之后,习近平在2005年8月24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上,又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评论进一步着重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①邓崴,颜伟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践行这一科学论断十年纪事[EB/OL].(2013-03-31).http://zj.people.com.cn/n/2015/0331/c186806-24331174.html.2006年8月2日,习近平到长兴太湖畔调研时指出,当地可以依托南太湖的原始生态发展旅游业来实现“腾笼换鸟”;2007年,湖州政府拟定的太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方案,既解决了南太湖周围区域的生活污染,又提升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满足感。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2007—2012年)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上,习近平当选为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之后的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场合中表达了许多自己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这一时期也是习近平在国家层面上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时期。

2008年10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努力在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在发展现代农业、搞活农村经济上取得新成效,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解决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上取得新跨越。”②习近平.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推进改革发展 [EB/OL].(2009-03-11).http://nhnews.zjol.com.cn/nhnews/system/2009/03/11/010953209.shtml.2008年11月17日至20日习近平在云南调研,在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他看到该村通过整合土地搞农业综合开发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勉励该村继续做好生态高效农业这篇文章;习近平在考察滇池治污工程等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生态观,扭转重经济指标、轻生态环境指标的倾向,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③习近平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EB/OL].(2008-11-20).http://news.cctv.com/xwlb/20081120/110015.shtml.

2008年12月12日,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实践,应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2010年2月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适应环境变化、有效扩大内需、积极调整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扎扎实实的新成效。”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28.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2017年)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站在整个国家以及全球的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独立成篇并作出全面部署,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深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全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统筹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明确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还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节能、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出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转方式有效融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中,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提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习近平同志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丰富营养,强调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说:“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③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7-21.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说道:“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97-698.2016年4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⑤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06.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且习近平主席特别重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各种国际事务与国际场合中都极力推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顺应时代潮流,对于应对世界能源和气候等生态危机、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①“2014 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发布[EB/OL].(2015-01-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2/c_127411041.htm.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社会一致的行动,这首先需要运用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体系加以调控、引导、规范和保障;从大气、水、土壤等各方面加强对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用法律来维护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的极端重要性。

2015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②董峻,高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EB/OL].(2018-06-06).http://news.china.com.cn/2018-06/06/content_51710671.htm.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对社会发展以及变革起着决定作用,发展生态文明既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与盼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顺应民意与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2016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7-05-28.习近平这一论述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好生态为出发点,将新发展理念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大家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017年6月8日,习近平在《致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①习近平致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06-08.我们要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举,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并重;既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减法”,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随着这三个不同时间段的目标层次不断提高,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有章可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报告中,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③黄承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EB/OL].(2018-02-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23/c40531-29830760.html.。生态文明建设强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往高质量方向发展,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EB/OL].(2018-02-0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动城市化向质量提升转变”,这些新论断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城镇化规划建设上,习近平同志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我们应该努力推进乡村的山水林田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城市与农村的生态建设共同取得了成果,城乡贫富差距、生态差距不断缩小,生态文明建设才真正取得了成效;正确处理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发挥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也成为乡村振兴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必须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区市)、县三个层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⑤青山绿水共为邻——如何建设美丽中国[N].人民日报,2018-03-01.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强调:“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生态红线是国家在生态安全方面的底线和生命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一旦生态红线被冲破,就会造成非常严峻甚至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局面。习近平同志通过实践,正确地把握内在规律,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态红线的划定就是要还自然生态系统以休养生息的能力,改变自然生态已经疲惫不堪、超负荷运转的趋势,恢复和提振其自我净化功能,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的论断,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论证“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闪烁着唯物辩证法正确方法论的光芒。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2018年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①望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生态文明写入宪法[N].中国环境报,2018-03-12.2018年3月1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通过了我国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精简机构,组建了新的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的决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也可以更好地统筹管理生态事务从而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海南依靠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与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海南得以很好地贯彻落实,在海南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生态立省战略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②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要讲话所体现的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清醒认识,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严峻性以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2019年4月28日,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主题讲话中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③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N].人民日报,2019-04-29.习近平同志这一生态兴衰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著名论断,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态观和认识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这一论断在不同场合被多次强调,在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中占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强调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④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N].人民日报,2019-04-29.习近平这一论述道出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环境治理的统一关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必须统一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上来,只有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才能彻底实现环境的民生效益。面对建设全民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和时代愿景,习近平同志展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

结 语

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执政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生态蓝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习近平同志在大队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直至党中央的总书记的岗位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在把握规律、制定政策方面,还是在锲而不舍、真抓实干方面,都引领了潮流、提供了范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作出了历史贡献,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楷模。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为了更好理解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课堂教学中以专题形式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脉络、并对其思想内涵作必要的理论阐释,不论学员对习近平生态文明观了解认识程度如何,教学完成后都能使学员心悦诚服地从历史与现实对比视角下,更好地全面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领会为什么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全局;从而更好领悟、更加坚定不移贯彻和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