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促进戏曲有效听赏的实践研究

2019-11-18温家园

赢未来 2019年18期
关键词:戏曲

温家园

摘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们的小学生对戏曲音乐接触的机会少,感兴趣的人不多,更不用说有效的欣赏?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传统与流行结合唤醒“戏趣”、重组与选择结合激发“戏味”、动与静结合体悟“戏韵”、课堂与课外结合展示“戏才”四方面让学生有效去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有效的听赏,让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关键词:有效;听赏;戏曲

1现象

一次,在四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而在歌曲作品的聆听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做不到有效的听赏。

2反思

戏曲是在我们历史长河中发展、积累起来的,是具有较高的艺术家价值!为什么在孩子们的心中那么的不受欢迎?连最基本的听都未能做到更何谈有效的听赏?根源在哪里?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呢?笔者进行了深深地思考:

3教师喜爱程度

在我们音乐教师的队伍中很少是戏曲专业毕业,导致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更何谈喜爱了。正因为音乐教师自身对戏曲专门专业的热爱程度不够可能会影响对戏曲方面相关知识的研究,最终对这块教学越来越忽视。更何况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孩子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得许多小学生对戏曲欣赏兴趣不大。

4环境的影响

不管社区还是学校、剧院等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文艺晚会、纳凉晚会、庆祝晚会,很少专业的戏曲晚会。即使有也很少有年轻的教师与学生去观看。总认为戏曲欣赏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专利。久而久之戏曲这快文化市场越来越远离年轻的人,小学生更是如此。

5罕见的戏曲课

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的优秀课例,很少看见有关戏曲内容的课,大多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的戏曲基本功不太够扎实怕在课堂上出意外!久而久之也发觉找不到一个戏曲教学的模式,因此戏曲教学成了一个荒芜之地。

纵观以上的这些原因发现有教师、环境、学生等原因,这些原因累计起来必然会导致孩子们对于我们这门古老文化艺术越来越冷漠?那么作为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对戏曲的热度,让学生喜欢它,接受它,从而进行有效的欣赏这是我们音乐教师们必须重视并解决的一个实践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借鉴其它地区的音乐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四方面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了解我国戏曲文化,培养以积极有效的听赏的态度。

6传统与流行结合唤醒“戏趣”

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戏曲的欣赏教学内容,每当遇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学生总显得兴趣不大。如何将这一现象慢慢的改善呢?笔者想到了流行歌曲中的戏歌。这类歌曲在孩子们心中深受欢迎,尤其是近几年李玉刚为代表的戏歌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学生更是成了忠实的粉丝,走在学生中间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有模有样的,他们在课间、中午、放学时都会哼唱或者学唱其中的一句、一段。学生明白戏曲并不是他们脑海中渣渣呼呼的感觉,更让他们了解戏曲加入到歌曲中别有一番风味,对于一些戏曲知识的渗透也是顺理成章!通过将传统与流行歌曲中的戏歌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且从观念上改变了学生的一些看法——原来戏曲并不是那么咋咋呼呼的,慢慢欣赏也有优美的一面的,这也打开学生心灵上接受戏曲的第一步!

7重组与选择结合激发“戏味”

现行教材内容相对合理的,每一册都是以单元内容呈现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位有心之人,平时多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整合教材内涵。同时尊重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本,在单元内容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情况和教材两方面进行“重组与选择”的备课、选择接近儿童的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重组一些教材的内容,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7.1巧研教材内容,做到查漏补缺

很多学科的教师说钻研教材最主要是多看、多想、多构思。

音乐教学中教师光仔细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材研读时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多学、多听、多弹、多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戏曲教学的内容相对我们音乐教师而言有点难以驾驭。歌唱教学中的范唱对于任何一名音乐教师而言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戏曲中的范唱就没有那么的胸有成竹了。所以查漏补缺是我们在课前所要做的功课——多学、多听、多弹。

7.2巧选听赏内容,符合学生爱好

由于新课程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戏曲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和需要,选择了一些戏曲教学教材,分低、中、高三段分别确立不同的教学内容:低段——黄梅戏、中段——越剧和高段——京剧,并包含了戏曲欣赏、戏曲学唱、戏曲表演及戏曲知识,内容有浅入深、逐一推进。

7.3巧组教材内容,点燃学生兴趣

当学生聆听戏曲有了一点兴趣之后是不是说一节课就让他们聆听呢?其实不然。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处理教材。教师要根据戏曲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包括对原有内容的增删、引申、扩展等,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从而点燃学生的兴趣。

8动与静结合,体悟“戏韵”

戏曲有独到的韵味,有特定的表演模式和地方语言特点,这些只有清楚明白学生才能听赏的过程感受到快乐与收获。因此笔者尝试“口传心授”、“唱演結合”、“敲打体验”来让学生体悟戏曲中独特戏曲韵味促进学生高效的听赏!

8.1“口传心授”感受戏曲韵味

在中国的戏曲界,艺人们习惯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就是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这种传统的戏曲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还是能满足学生的求学要求的。并且如果用钢琴来教唱学生总觉的怪怪的,学生也不能唱出戏曲特有的味道。而教师的传授以保留旧有风貌为己任,以追求原汁原味为极至;学生的接受以获得形似为标准,以求得神似为目的。特别是在民间艺术与地域风格的掌握上,口传风格、流派,心授风采,神韵,将教师习得,理解,掌握的音乐文化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传播下去。

8.2“唱演结合”表现戏曲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大方开朗的性格。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动作表演与现代生活有很大距离,而且有的比较夸张,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表演起来会感到难为情。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戏曲中的动作体现了演唱者的精神气质。

8.3“敲打体验”升华戏曲韵味

戏曲是我国古老的民族音乐,它的动听不但体现在台前演员的唱腔上,还体现在身后的民族伴奏乐器上,如果只用钢琴或手风琴伴奏,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并表现传统戏曲的民族气息。像黄梅戏、越剧的伴奏乐器都是二胡,京剧则是京胡、二胡等。而京剧这个剧种中最有特色的音乐就是过门音乐——“锣鼓经”,它是指戏曲打击乐各种不同形式打法的通称,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9课堂与课外结合,展示“戏才”

应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有效的结合才能体现课内内容为课外做铺垫,课外学习为课内服务的理念才能有效促进戏曲的听赏教学!

笔者相信长此以往,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總之,小学音乐的戏曲文化教学,教师应以音乐文化理念渗透贯串于音乐戏曲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整合音乐课程资源,丰富、促进学生对戏曲的有效听赏。同时在这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充实知识,扩展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联想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加强艺术与文化修养,提高学生基本人文与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清代中后期戏曲表演理论的演进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