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8曹慧王福东李宗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有效性临床医学

曹慧 王福东 李宗香

[摘要] 目的 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实验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学内容包含“荨麻疹”“药疹”“带状疱疹”“皮肤腫瘤”。总学时12学时,传统教学组为大班理论授课6学时,小组临床见习6学时,实验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进行引导式教学,每次3学时,共12学时。课后小测验成绩分析、学期结束时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在职业价值和伦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4次教学内容结束时小测验成绩,实验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期末理论考试实验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临床医学;皮肤性病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满意度;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2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b)-0143-04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Dermatology

CAO Hui, WANG Fu-dong, LI Zong-xiang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dermat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for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d “urticaria”“drug rash”“herpes zoster” and “skin tumor”. 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was 12 hou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teaches 6 hours of class for the big class theory, 6 hours of group clinical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s the instruction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each time 3 hours, a total of 12 hours. After-school test score analysis, teaching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final exam score analysis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Results 1.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occupational value and ethics, communication skills, clinical skills, group health and health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2.At the end of the 4th teaching content,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compon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ota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desig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knowledge, but als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Dermatology;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satisfaction;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好医生的标准不仅要具备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先进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理念[1]。因此,培养合格且综合素质高的医疗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共同关注的焦点。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2]。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直观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需要在大量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理性认识(皮损在脑海的形态复现和诊断思维形成)。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临床实践工作外,日益发达的资讯方式(如图谱和专业网站)也为我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开辟了新途径[3]。因此,如何在皮肤性病学有限教学时数中,既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非常值得探讨。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设计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而非教学内容设计,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信息化时代紧密结合,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学生。实践中,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学课程中开展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研究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桂林医学院临桂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通过国家普通高考录取入学,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已系统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学等。

1.2  教学内容

选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出版社第八版《皮肤性病学》中“荨麻疹”“药疹”“带状疱疹”“皮肤肿瘤”4个内容进行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时共计12学时。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首先大班理论授课6学时,教学内容分别为“荨麻疹”“药疹”“带状疱疹”“皮肤肿瘤”,分别为1学时、1学时、1学时、3学时。小组临床见习2次,共6学时,见习内容包括门诊见习和病历讨论。

1.3.2 实验组  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该4项教学内容将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相结合。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撰写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过程、课堂效果评价、小结与测验。原则:设计目标的可实现性、实现性,设计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展性、融合性。过程:分析教材内容、学情、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制定教学策略和过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整个过程中随时进行修改。

(2)试讲。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4个教学内容在教研室进行试讲,由教学督导进行评课,并按照意见进行改进。

(3)实施教学。每个教学内容3个学时,理论与见习相结合,总计12学时。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课前预习;②课堂活动;③教学实践;④课后测验。

1.4  评价方法

1.4.1 教学满意度评价  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7个领域的能力或素质要求,制定17项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體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受,按照“很有帮助、有帮助、不清楚、帮助不大和无帮助”5个等级对每一条目进行教学满意度自评,5个等级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0分。

1.4.2 考试成绩分析  实验组在授课结束,对照组在见习结束时进行教学内容课后测验,每一部分小测验由20个单选题及1个病例分析构成,总分数50分,并将两组各部分的成绩进行分析。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理论考试,对考试成绩和试卷中4个实验教学内容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期末理论考试总分100分,4个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总分值为15分。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两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他6个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于GMER的教学效果得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学生4个教学内容课后小测验成绩比较

教学内容“荨麻疹”“药疹”“带状疱疹”“皮肤肿瘤”。4个教学内容实验组课后小测验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课后小测验成绩比较[(x±s),分]

2.3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总成绩及实验内容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个教学内容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PBL教学内容得分比较[(x±s),分]

3  讨论

3.1  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4],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世界各地医学生培养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GMER强调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突出人才创新能力的价值,其内涵也与最新医学教育中提倡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呼应[5]。调查结果显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对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在职业道德、交流技能、临床技能、公共卫生意识、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及顺序讲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单一,基本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角与配角、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展,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教学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并且,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各种教学方法得到充分应用,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求知创新意识逐渐加强,有利于日后科研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2  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任何教学方法的评价都离不开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这是反映教学效果的客观指标。由于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学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因而部分教师认为整改后的教学内容超越了教材可能致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标认识不清[6],从而影响考试成绩。该研究中,实验组将4个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临床需要,利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过程,取代传统的按教材编排顺序授课。通过对课后小测验、期末考试总成绩和试卷中实验教学内容得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并不会降低考试成绩,而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把学生置身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学习问题背后隐含的科学基础知识并解决真实性问题,此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  问题及建议

3.3.1 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中,如何“设计”  设计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而非教学内容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师在新课程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设计“问题”情景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过程。目的是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的设计可分两个层次: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提出问题;②学生在分析情境的基础上自行提出问题。因此,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及对象,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 “设计”教学过程。

3.3.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师资的组建与培训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师资的综合素质。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认同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要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首先应挑选认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师,组建师资队伍。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因而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习方向。因此,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师资的培训应侧重宣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设计原则、示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带教技巧,同时应加强教学师资沟通能力与技巧的培训。

3.3.3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  評价体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课程中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但至今仍未形成切实有效并可全面推广的学生评价体系。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表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而应用信息化设计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体现教学效果,还应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目前,目前学习的评价与反馈要么侧重客观考试成绩,要么侧重学生主观感受,这些评价方法难免会产生误差。因此,建立全面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学生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评价体系应包含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方面。其中,客观评价可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予以评价,主观评价可参考GMER的17项能力或素质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蒲丹,王韵,吴立玲,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386-389.

[2]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9.

[4]  王德炳.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2.

[5]  徐会,李思颖,陈宣伶,等.基于GMER理念的“损伤与反应”教学[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43-945.

[6]  张新平,赵海静,阎彩珍,等.PBL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108-110.

(收稿日期:2019-05-19)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有效性临床医学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现代交换网课程的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情境设计探究
探究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