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提升表达能力

2019-11-18莫岱林

新一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牧羊苏武匈奴

莫岱林

摘 要:整堂课中,老师立足文本,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到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关注到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说话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在这样的长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中,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会越来越好。本文结合《苏武牧羊》一课对此进行深入案例分析。

关键词:语文;语言;表达

案例背景:

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言资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苏武牧羊》这篇课文层次清晰,通过三个事例来体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其中重点写了苏武牧羊这件事,在谋篇布局、选取素材上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老师要抓住文本表达上的特色,指导学生学习表达。

过程描述:

片段(一):(选自整体感知阶段)

(导入环节引导关注了苏武出使前后的变化,强调了“旌节”的特殊意义)

师:在这19年里,究竟在苏武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列举了3件事,请快速浏览课文,用上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出示句式:当匈奴王__________时,苏武______________。

生1:当匈奴王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时,苏武说他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师:你用了转述的方式,清楚讲述了故事内容。能不能直接告诉大家苏武的行为,把内容讲得更简单。另外,在讲述过程中,你把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遗漏了。(手指板书:旌节)谁能再来试一试。

生2:当匈奴王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时,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

师:你抓住了重要的旌节,把故事内容清楚简洁地讲了出来,谁再来讲一讲第二件事?

大家快速流畅地概括出了另外两件事。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详略。

师:现在请你自己试着说说这三件事,然后再思考一下,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件事?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重点写了第三件事。我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第三件事花了两个小节,篇幅比较长。第二是因为文章的标题就是苏武牧羊,所以我认为作者就重点写了第三个故事。

师:你能够从篇幅长短,并且联系课题来判读课文的详略,你很有学习方法。

片段二:(联系上下文,了解匈奴王诡计阶段)

师: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这里的“计”是什么意思?

生1:计策

生2:办法

师:是呀,这里我们还可以说是诡计。那么这“一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生:匈奴王让苏武到北海边去牧羊,什么时候生出小羊羔,什么时候放苏武回国。

师:你还没有把匈奴王最狡诈的地方讲清楚,谁再来试一试。

生:匈奴王让苏武到北海边去放公羊,哪天生出小羊羔,哪天就放苏武回国。

师:这个计策阴险在哪里呢?

生:公羊是生不出小羊羔的。

片段三:(抓关键词,理解人物品质阶段)

师:请你默读第5节,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苏武的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生1:我从“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渴了,……;冷了,……。”读出了苏武的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接着师生配合着朗读了这段文字。

师:读完以后,你发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1:这段文字采用了先概况后具体的方法。

生2:它采用了排比的句式。

师:那从这段文字中,你觉得为了让苏武更快地屈服,他可能给苏武在北海的生活设置了哪些障碍?

这位学生依然显得有些犹豫,没有开口。

老师马上说:瞧,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这说明匈奴王没有——

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匈奴王没有给苏武准备吃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小手一个一个地举了起来。

师继续发问:是呀,那匈奴王还会做些什么?

生1:匈奴王不给苏武准备衣服。

生2:苏武连喝的水也没有。

……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师:那么面对这些折磨,苏武又是如何忍受的呢?你能够仿照刚才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生: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病了,他就自己找草药治病;走不动了,就找一根木棍撑着走;想家了,就拿着旌节眺望家的方向……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在选材上的高明之处,我接着引发学生思考。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的折磨,那么课文为什么只写“饿了,渴了,冷了”呢?

生:因为一个人如果7天不吃饭就会被饿死,三天不喝水就会被渴死,寒冷的冬天没有衣服就会被冷死,所以这些是苏武生活下去所必须的。

师:是呀,吃饱穿暖是生存下去最基本的条件,可是这对苏武来说都是奢望,这样巨大的困难都没有使他屈服,更不用说其他折磨了。这也进一步显示出了苏武的——

生齐: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案例思考: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深挖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苏武的民族气节,同时巧设说话练习,带着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概括段意,分清详略,积累方法

概括能力的培养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概括段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够了解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借助一些好的素材,帮助学生不断培养和巩固概括能力。在这篇课文中,三件事情篇幅不长,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展开描写,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可以准确地概括段意。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我设置了借助提示,概括课文段落的环节。这篇文章中“旌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品格,因而在概括中,我提示学生要抓住“旌节”来说,这样帮助学生更好梳理了文章脉络。

二、品味词语,理解文本,注重体会

在文章中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理解文中特定的词语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在這篇文章中“一计”和“一切”在字面上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完整地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讲匈奴王的诡计时,部分学生不明白放公羊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他们就不能理解苏武的决定背后的坚持。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品味两个词语的内涵。通过完整清楚地表达,学生理解了苏武和匈奴王的想法,也更能够从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态度中体会到他坚贞不屈的精神。

三、呈现语言,感悟方法,学习表达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关注到文本的思想内容后,还必须关注到文本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在这篇文章的第5小节写苏武忍受各种折磨的这个部分,作者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选材上也很有代表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学习表达。在这部分,我先引读,在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苏武会忍受这些折磨的原因,再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想想苏武还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再仿造课文句式进行语言表达。整个过程层层推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仿造句式,对于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说话练习结束后,通过对比课文表达和学生自己的说话练习,让学生自己思考作者在选材上的高明之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去思考,去表达,相信这样得来的结论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牧羊苏武匈奴
苏武庙
苏武牧羊
Chapter 3 Back to the village 第三回 重回村庄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牧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