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涪陵地方文化传承与利用的对策与思考

2019-11-18徐瑛

重庆行政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鹤梁榨菜涪陵

徐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为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发扬光大涪陵特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8年,我们对重庆市涪陵区地方文化传承与利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涪陵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与利用现状

(一)涪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秦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勤劳聪慧的涪陵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其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枳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和白鹤梁题刻文化。枳巴文化:涪陵古称枳,而“(巴)先王陵墓多在枳”。经1972年以来对白涛小田溪五次有规模的发掘,清理战国巴人墓葬22座,出土的错银编钟、巴式柳叶剑等大批文物佐证了涪陵是目前全国巴文化历史遗存等级最高、历史信息最丰厚的地区。白鹤梁题刻文化:白鹤梁题刻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资料和历代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的兴观群怨,有“水下碑林”之美誉。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调研白鹤梁时指出:白鹤梁是世界级宝贝,是长江历史文化名片,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范例。易理文化:主要体现在北宋大儒程颐在北岩点易洞点注《易经》而写成的《伊川程氏易传》,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的开山之作;北岩书院是宋代巴蜀理学之显学“涪陵学派”发祥地。榨菜文化:涪陵是闻名中外的榨菜之乡,《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涪陵区位优越人杰地灵

涪陵曾是巴国故都,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巴清、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程颐、朱熹、张载、陆游、谯定、夏邦谟、杨慎、周煌、徐邦道、张师范、石彦恬、邱寿安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活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和传世文章。“天宝岁贡取之涪”“鸟出巴国为比翼”等一大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引人入胜。涪陵还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蔚如领导的农民运动、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斗争历程在涪陵历史上留下了红色革命印迹,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三)涪陵文化利用成效明显

一是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三峡工程涪陵淹没区文物专题调查;完成陈万宝庄园、周煌墓牌坊、北岩题刻的维护维修保护。白鹤梁题刻《申遗文本》和《白鹤梁题刻保护规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周煌册封琉球登舟图原卷跋》等17种古籍列入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青羊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潭镇为市级特色文化之乡。二是抓好文化遗产研究。组建了区文化顾问团,成立了涪陵榨菜文化研究会、周煌文化研究会、武陵山特色文化研究会等文化研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编辑出版了《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等文化专著和书刊,《乌江流域民间美术》获第十一届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三是抓好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军工洞体等被成功打造为文化旅游景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传统中医药、涪陵油醪糟、涪陵腌腊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转化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以榨菜文化为题材创作的舞蹈《青疙瘩·疙瘩青》,获得重庆市乡村文艺展演一等奖;以白鹤梁题刻为文化元素创作的舞蹈《石梁鹤语》,获全市乡村文艺调演一等奖;以罗云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伐谋》,获第十四届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二、涪陵地方文化传承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活态化运用不足

没有在涪陵地方文化活态传承上做出大文章、大格局、大市场;文化遗产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没有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惠民等方面凸显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助推产业发展乏力

文化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创产品匮乏,没有开发出具有涪陵特色的文化产品;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少,市场影响力不足,与地方特色文化链接不紧密,没有形成品牌化;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业态培育扶持不够;文化与旅游、科技、工业制造、城乡建设、商务流通、特色农业等融合度不高;文化拉动经济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及其产品附加值作用不显。

(三)对外传播交流不足

对外人文交流方式创新度不够,整体展示涪陵文化特质和品牌度不够,缺乏高层次、高规格的文化交流活动,能体现涪陵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不多。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传播格局,文化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亟待增强。

(四)核心价值观发掘不够

对枳巴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文化、榨菜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提炼和阐发,城市文化特色不鲜明,地方主体文化模糊,特别是将历史文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城乡风貌中,打造独特的城市特质和魅力这方面,尚缺乏大手笔。

三、涪陵地方文化传承与利用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研究,阐发文化精髓

组织开展地方文化资源大普查、大盘点,构建涪陵地方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顾问团、文化研究协会及高校科研机构作用,重点抓好枳巴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榨菜文化研究,全面发掘整理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态,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重点抓好周煌研究,阐发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形成一批理论专著、影视剧、舞台艺术成果。加强历史文献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开展民国文献普查整理,做好《涪州志》等历史典籍点注、出版工作。

(二)活态传承,推动地方文化振兴

深入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创作生产一批文化精品力作,重点打造一台集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舞台艺术剧目。继续坚持抓好“焦石民歌节”“非遗嘉年华”等品牌活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和“绿色家园”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與发展,重点打造蔺市镇凤阳社区、青羊镇安镇村、大顺乡大顺村等具有涪陵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蔺市商周遗址博物馆、涪陵新区三台砦抗蒙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推动重建北岩书院、新建涪州先贤祠,重振涪陵文风,弘扬先贤美德。

(三)促进转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文化+商业”,推动本土老字号保护发展;开发大型文化商业演艺项目。实施“文化+旅游”,重点推进涪州古城、816地下核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武陵山旅游区打造“巴文化朝圣区”、北山旅游区打造“易理文化朝圣区”。实施“文化+农业”,扶持特色农产品观光园区,重点打造坪上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实施“文化+城乡建设”,将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旧城改造和城乡人居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实施“文化+制造业”,将高水平的文化创意融入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装备工艺、产品体验和品牌营销,增强新型工业的文化附加值。

(四)加大运用,提升涪陵传统文化认同

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旅游、民宗等各方力量,大力彰显涪陵传统文化魅力。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紧紧围绕“人文涪陵”“书香涪陵”建设,组织引导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享受文化服务、获取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切实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继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涪陵好人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

(五)加强交流,增强涪陵文化影响力

充分利用涪陵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涪陵特色的文化精品,投放对外文化展演市场。充分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对外文化贸易。着力打造“榨菜文化节”等文化节会品牌,提升文化交流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涪陵文化传播力。认真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加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讲好涪陵故事、传播好涪陵声音、展示好涪陵形象。

作  者: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白鹤梁榨菜涪陵
涪陵榨菜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述评
电导率法快速测定榨菜盐分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榨菜中柠檬黄的不确定度评定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