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e家

2019-11-18

支部建设 2019年31期
关键词:院士大会科技

本期关注 习近平谈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快速布局科技资源

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潮头搏浪,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2014 年5 月23 日、24 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创新体系的竞争

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2014 年6 月9 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话时强调

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先机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2014 年6 月9 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话时强调

掌握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

时不我待,新的全球科技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2014 年8 月18 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

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2016 年5 月30 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强调

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天地群英荟萃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

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2018 年12 月18 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民族英雄 蔡廷锴:尺地寸草 皆不可弃

蔡廷锴,1892 年出生在广东省罗定县。因家境贫困,他自幼失学,少年从军,并在上级影响下,投身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26 年7 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先后担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1930 年,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率第十九路军3 万多官兵,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团结抗日。1932 年1 月28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第二天,蔡廷锴与蒋光鼐、戴戟三人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抗日通电,表示身为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抗战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经过近40 日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4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

1933 年11 月20 日,蔡廷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蔡廷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他们抵抗合围福建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与红军签订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5 年,蔡廷锴在香港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主张联合各党各派一致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蔡廷锴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一起筹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斗争。1947 年,他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筹建活动,1948 年初,民革在香港成立,蔡廷锴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任。

1948 年9 月,蔡廷锴作为民促首席代表,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到达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等活动。北平和平解放后,蔡廷锴到达北京,先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和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等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蔡廷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职务。

1968 年4 月25 日,蔡廷锴因病在北京逝世。

党史故事 淮海战役中的道路抢修工作

1948 年11 月6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打响了淮海战役。

郑州解放后,两万多民工和铁路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至12 月初,使开封、洛阳、新郑完全通车,并将后方的军需物资运送到前线。

为了使济南至徐州段能提前通车,支援淮海战场,在“快修铁路,支援前线”“建设一条人民铁路”口号的鼓舞下,广大地方群众和铁路工人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他们仅用33 天,将长达110 公里、大小47 座桥梁完全修复竣工,使济南至徐州段提前了一个月通车。修复这段铁路需要枕木17 万根,夹板2.5 万副,道钉75 万颗,螺丝5 万颗,2 万立方米土方。沿铁路线的人民群众得知为支援淮海决战需要抢修铁路用的枕木,便积极行动起来。滋阳一县就征购枕木达15000 根;离山(滕县西北新设县)、邹县、滕县、济北(济宁北战前新设县)、曲阜等县,一边准备木材,一边发动木匠集体赶制枕木,组织大小车辆抢时间运送。各县动员了240 多个铁匠炉昼夜打制夹板、道钉,许多铁匠铺自发合炉成立不同工序小组,进行流水作业。这种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了任务的完成。抢修铁路所需的其他各种器材,由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和城市工人齐心协力,这些物资很快就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来,17 万根枕木不到20 天的时间就全部落实并送到铁路线上。

徐州解放后不到20 天的时间里,以徐州为中心,东到新安镇,西至洛阳,南抵宿县,北达济南的铁路全部通车,陇海和津浦路也得以贯通。

据不完全统计,铁路工人和后方人民群众共抢修铁桥68 座,涵洞228 座,修复铁路220 里。同时通往前线的大路、公路、桥梁也已修复。东起黄海,西至运河,南到陇海路,北达胶济路的主要交通干线全部畅通,有力支援了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

猜你喜欢

院士大会科技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图说大会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