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牟定:以民族文化繁荣引领示范创建

2019-11-18牟定县政协副主席左学荣

今日民族 2019年2期
关键词:示范县左脚民族团结

□ 文 / 牟定县政协副主席 左学荣

牟定县位于楚雄州中部,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1%。有少数民族聚居乡镇2个,有61个少数民族聚居、散居村委会。“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小康路上一起走”,这是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决胜脱贫攻坚和深入开展“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中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5年以来,牟定县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要求,积极整合各部门资源聚力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目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向“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强力全面推进。

一、提高站位,抢抓机遇谋全局

2016年2月,牟定县被列入云南省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2016—2018年)以来,示范县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2016—2018年)》,以民族文化繁荣引领发展示范为工作切入点,以民族地区脱贫摘帽攻坚战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县以“一核一区一带”(即县城彝和园左脚舞文化核心体验示范区,化佛山周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元双公路”沿线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带)为重点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2016年至2018年5月,牟定县共争取实施省、州民族宗教委民族专项补助资金项目68个1858万元,投入到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高原特色种养殖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中。

二、多规结合,着力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牟定县委、政府按照“三级联创、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以“一核一区一带”为重点,围绕集中打造“脱贫摘帽率先区、彝族文化展示带、经济发展新洼地、滇中腹部果蔬园、休闲娱乐好去处”五大示范工程,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和谐四大建设项目。

在具体创建工作中,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规划实施始终坚持与县“十三五”规划、扶贫攻坚、危房改造、美丽乡村、产业培植、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农业规划、生态文明、基层党建等规划项目实施紧密结合,列入全县补短板惠民生“十大专项行动”等进行统筹推进,使一批项目惠及民生,有力改善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中,牟定县从改善民生入手,不断拓宽村寨创建活动内容。选择多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以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扶持产业发展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整村推进的模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通过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为全县200多个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村实施了民族文化活动室及活动广场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间环境综合整治、五小水利及沟渠建设、种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扶持等民生项目。

结合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等工程建设,牟定县投入1280万元民族专项资金并积极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在7个乡镇新建了戌街乡平地村、新桥镇马厂中心村、凤屯镇河节冲大平地等1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推进全县“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县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制定了产业发展等24个专项行动计划,着力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方面,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示范创建活动。例如:凤屯镇在飒马场村委会实施云南红梨和核桃等经济林果替代桉树种植,红梨种植近1万亩;戌街乡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省级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猕猴桃、早桃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面积4700亩,发展上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1个;安乐乡实施省级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种植冬桃3600亩、花椒3000亩,投资4500万元的他不的易地搬迁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使用。通过牟定瑞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转羊养殖,2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羊代资”入股,合作社每年向贫困户分红,2016年和2017年兑付两期分红资金140万余元,户均分红2300余元;羊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是全州第一家上市的生产腐乳的民族贸易企业。

三、突出重点,围绕“七进”活动创建树典型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在全县广泛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七进”创建活动,申报创建并挂牌命名第一批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4个。其中: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社区5个、示范单位45个、示范村37个、示范企业16个、示范学校9个、示范宗教活动场所3个、示范军营3个。在7个乡镇集镇及“元双公路”沿线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钢结构大型喷绘双面宣传展板8块、书写民族团结进步长期性宣传标130条;完成了89个村(居)委会第一期农村“小广场·大喇叭”建设,启动了总户数在50户以上的各自然村“小广场·大喇叭”建设二期工程;优先解决民族聚居村无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各级电视台播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宣传报道20多条次,民族画报、云南日报等宣传牟定彝族刺绣和月弦文化报道文章6篇,印制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创建标准宣传册、示范县建设知识读本2.3万册、宣传纸杯16万个;拍摄了反映近年来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效的电视专题片《团结花开别样红》并在州县电视台播出;每年3月,以举办彝族左脚舞大赛、左脚舞文化节、牟定腊湾·姚安新民民族团结日、正月十五赶猫街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全方位宣传示范县创建工作。

四、抓准特点,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示范县

加大挖掘、培训、传承力度,精心编排出富有特色的彝族婚礼婚俗、敬酒歌等节目;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进一步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双语”教学,设立教学点7个;扶持彝族刺绣、民族乐器、传统手工提升档次,举办“少数民族女性创业发展项目”彝族刺绣手工传承培训班;落实了11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89个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工作补助;完成300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两馆一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每年组织开展牟定县彝族刺绣暨“十大绣女”评选表彰活动,调动了彝族刺绣传承人开发彝族刺绣产业的积极性。

加大左脚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力度,评选表彰了10支左脚舞表演队,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和社会参与的方式,每年在传统节日三月会期间举办左脚舞大赛等演出活动。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配置演出器材,成立县左脚舞文化艺术协会,下设各左脚舞表演队分会,搭建了与各文艺队、民族民间歌舞乐人才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目前,全县共有145支业余文艺队,拥有固定队员近5000人,其中左脚舞表演队31支。

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完善了腊湾“玛咕”彝寨、蟠猫彝乡彝族文化展示中心等5个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举办彝族刺绣、“玛咕”舞、彝族“梅葛”和左脚舞歌、舞、乐技能传承培训10期,建立项目及传承人的管理、考核和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了县级“非遗”保护体系。

在县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舞”(彝族左脚舞、玛咕舞或老年舞、乌卡舞)“四化”(彝族刺绣产业文化、民族乐器(月弦为主)产业文化、匠人传统手工产业文化、腐乳产业文化)已成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增进民族团结和展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成就的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示范县左脚民族团结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居资讯
四川:出台监管示范县评定管理办法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抬不起的左脚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脑筋急转弯
你的双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