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一颗不安的心

2019-11-16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戒备爷爷奶奶亲情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马志国

案例:男孩两三个月不上学了

孩子厌学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在处理学生厌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了解,细心引导。这次,我遇上的这个孩子就有着不一样的心理困扰。

晓路是一名12岁的男孩,本该读初中的年纪,他却怎么也不愿去学校了。家长焦虑重重,急切地要求来访。

于是,这一天我接待了他们,陪同的除了妈妈,还有爷爷。

我先跟晓路的妈妈和爷爷进行了沟通。

晓路妈妈告诉我:“孩子现在上小学六年级,暑假后就该上初中了。孩子学习一直很认真,没想到两三个月前,他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最后连学校都不愿去了。我们带他看过医生,吃过药,都没作用。不瞒您说,婆婆还让我们带孩子看过巫婆,也不管事。”

在我接待的来访者中,看过巫婆神汉的并非个例,这不过是走了一段弯路。对此我作了简要说明,随后说:“希望我们能好好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刚才您说孩子不正常,主要表现是什么?”

晓路妈妈说:“孩子的问题可多了,最主要的是常发脾气,动不动就连哭带闹,躺在地上打滚,甚至看到什么砸什么。而让他发脾气的常常是一些小事,比如作业没写完,或者是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之类的。”

我问:“孩子是不是从小就爱发脾气?”

晓路妈妈说:“您说得对,只是最近表现得更严重。他从小就很特殊,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爱发脾气,而且脾气特别大,只要有点小事不高兴,就会哭闹一番,还常常说我们对他不好。爷爷奶奶从小带他长大,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惹他不高兴了,他还会对爷爷奶奶连打带骂。”

“除了发脾气,孩子从小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孩子从小身体不好,总是闹病,特别容易感冒,医生也弄不清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奶奶小时候哄骗过他的原因吧,这孩子疑心比较重,戒备心也很重。他总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好,担心自己受伤害。所以,他很少有能开心说笑的朋友。”

晓路妈妈说的最后这一点,我随后就有了真切的体会。

我和晓路单独谈话的时候,他虽然表现得很乖,愿意和我交流,却不能敞开心扉,总是用一种“正确的话”回应我。比如,说起爸爸妈妈,晓路说:“我感觉他们对我很好。”可见晓路的防御心理,也就是妈妈说的戒备心,非常明显。通常,孩子只要能和我坐在一起聊,慢慢都能放松下来实话实说。然而,晓路为什么会这样呢?

探析:弟弟抢走了他的一切

鉴于晓路的防御心理,我和他没有过多交流,只能继续和家长一起探讨。

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原来晓路是家里的大孩子。在晓路还不满两岁的时候,家里有了弟弟。弟弟的到来给晓路带来的是什么?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晓路被送到了奶奶家,从此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少见到爸爸妈妈,更别提感受到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晓路虽然小,许多事还弄不懂,但他非常清楚的是,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是弟弟,每天享受爸爸妈妈温暖怀抱的是弟弟,是弟弟抢走了他的一切。直到上学,晓路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但是,这并没有让晓路感到幸福,反而受到更多委屈。

原来如此!这个信息让我意识到,前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了。于是,我请爷爷和妈妈谈谈两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晓路爷爷终于说话了:“有一回孩子跟我们讲,爸爸妈妈向着弟弟,有事总是说他不对。还有一次,那还是晓路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我们在聊天,他突然说以后有本事了,要开来一个大推土机。我们问干什么,他说用推土机把爷爷奶奶埋了。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把你们埋了,我就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不怪孩子,孩子不到两岁就离开爸爸妈妈,委屈孩子了。正因为这样,我们凡事都顺着孩子,都由着孩子。”

晓路妈妈也有所领悟:“细想也是,虽然我们心里对两个孩子一样,但是,实际做起来确实冷落了这个大孩子。还有一个情况,晓路总跟弟弟闹冲突,趁我们不在的时候,还会把弟弟打哭。最让人不解的是,他的东西从不让弟弟碰。有一次,弟弟看了一下他书包里的东西,就像要了他的命,他拼命一般大吵大闹了一场,把我们都吓坏了。”

“这种时候,你们会怎样呢?”

“我们就不敢再说他了,一边批评弟弟,一边哄他。”

我笑了:“如果我没猜错,每当他发脾气或者闹病的时候,家里所有的人都会这样来哄他、安慰他、关注他,是这样吗?”

晓路妈妈和爷爷一个劲儿地点头:“您说的一点没错。”

不难看出,晓路的种种问题,是由于弟弟出生后家庭养育不当,给他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亲情缺失。

对策:让亲情得到补偿

晓路不到两岁就和父母长期分离,心灵承受着长期亲情缺失的伤痛。这样一个孩子,又怎么会有安全感呢?不安之下,他会怎样保护自己呢?

首先是排斥弟弟。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表现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的本能。出于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孩子会把弟弟妹妹看成和自己争夺爱的人,因而几乎本能地排斥弟弟妹妹。晓路的父母又确实因为弟弟的出生而冷落了他,所以,晓路就通过对弟弟的排斥来保护自己。他不许弟弟动他的东西,便是这样的心理:这是我最后的领地了,我要拼命保卫自己。

其次是扮演病人。晓路经常生病,并不是真正的病,而是扮演病人,用心理学的话说,叫躯体化障碍,是心病跑到身体上。扮演病人除了化解心理压力,还会给自己带来附加好处:一旦生病就能见到爸爸妈妈,就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夺回被弟弟抢走的亲情。

再次是大发脾气。发脾气,往往是一种变相的撒娇,所以,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难免发脾气。晓路爱发脾气,除了爷爷奶奶的娇宠外,和扮演病人一样,也有心理自我保护的意义:通过这种撒娇使性,和弟弟争夺亲情,引起爸爸妈妈关注,让自己的亲情缺失得到补偿,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最后是戒备防御。一个孩子过早地长期离开母亲,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隐患是,在心灵深处没有奠定安全的基石。晓路之所以戒备心较重,就是因为童稚的心灵种上了一颗不安全的种子,让他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都会心存戒备。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自我保护方式。

总之,晓路所有的问题或症状,都是为了自我保护。这些问题或症状在升学阶段严重起来,一是年龄特征,晓路到了十二三岁,可能已经进入第二反抗期;二是心理压力,晓路为了自我保护,对学习很认真,而面对升学,心理压力可能会更大。

沟通至此,晓路的妈妈和爷爷对孩子的问题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们很快达成共识:第一,要通过合适的语言,让曉路确信自己没有生病,这对于他的自我改变非常重要;第二,对晓路的种种症状,家长要采取忽略的态度,而在他没有症状的时候,也就是表现正常的时候,给予较多关注;第三,针对晓路的年龄特征和升学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第四,调整亲子关系,调整父母与两个孩子的相处方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让晓路的亲情心理需求得到补偿。

最后一点是根本。常言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许多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满足对母爱亲情的心理需求,才是化解晓路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旦母爱亲情不再缺失,安全感就会回归心灵,孩子也就不用再通过闹病、发脾气、排斥弟弟来进行心理自我保护和心理自我救助了,自然就会回到校园。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晓路不再那么排斥弟弟,不再经常扮演病人,不再老是大发脾气,对人的戒备防御心理也淡化了许多。我知道,家长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做了不小的调整。

晓路的故事结束了,我的思考还在继续: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不少父母已经或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晓路的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猜你喜欢

戒备爷爷奶奶亲情
亲情的滋味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看望爷爷奶奶
吃火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搭讪
假如
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