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9-11-15李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选题课程标准

李莹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教育者工作的新指向。STEM教育在此背景下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我国从大学到中小学阶段纷纷对此展开了实践研究。但是不难发现,在STEM课程的开发实践中还是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例如,STEM教学没有适合的课程标准,没有体系成熟的课程指导;实施STEM教学的教师缺乏统一的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笔者作为小学STEM教学一线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STEM的课堂教学实施作出以下思考。

一、STEM课程教学目的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南,只有目标达成了,课堂才是完整的,成功的。STEM课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是拓展了思维?许多教育者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谢作如认为,STEM课程应秉承着设计、制作、分享、交流、开源的文化,引领学生接触前沿的信息技术,尝试利用简单易用的数字技术,面向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制作、分享和跨时空学习,在动手和动脑的创造中把创意转变为现实。泰茜·托普尔认为,STEM学科能造就下一代成为有创造力的思考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发明者。《美国STEM课例设计》一书中提到STEM教育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对科学和工程产生兴趣,将来成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因此从动机角度出发,让学生有充分的兴趣是设计STEM课程时必须要考虑的。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上应该遵循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应用多种学科知识,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人特有想法的产品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二、STEM课程选题从哪里来?

要把学生的培养成问题的解决者,选题从哪来?不难想象,从生活中来。什么样的选题是好选题?标准有很多,但一定要有趣,并且不能忽略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美国STEM课例设计》关于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有《黑暗的艺术品——感觉世界的触觉》《慢下来与停下来——摩擦现象的定量测试与应用》《舌尖上的色彩——视觉、味觉的感知与创造》《谁咬了我的柠檬蛋糕——感知世界的嗅觉》等。美国加州幼儿园小学Science学科练习册一年级课程安排,有《looking at solids》《looking at liquids》《making sound》等。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与苏教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在没有统一的STEM课程标准之前,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参考选题的不错工具。

三、STEM课程设计关注什么?

9月教育部党组织书记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到,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STEM课堂上,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低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去自学,然后更多的是活动。在布鲁姆知识体系图中过去强调记忆、应用、理解,轻分析、评价、创造。在新型STEM课堂中,应把记忆、应用、理解下放到课后,在课堂上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评价、创造上。从教学实践上说,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多学科知识的堆砌,而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学科内容的比重、学科之间的衔接顺序与方法,其本质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设计。在STEM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多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对学科概念的深层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多学科碎片化信息整合并进行加工连接。

四、STEM课程怎样评价?

现阶段STEM课程评价主要分两种,分别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参考美国康涅狄格科学中心设计的评价表,其评价表包括以下内容:依照工程过程识别问题、创建设计、建立模型、检验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和再設计、交流结果。教师根据评价表记录学生的表现,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提高参与STEM课题的能力。总结性评价是在STEM课题结束之后的总结,它可以采用传统的试卷(包括STEM知识、能力、态度)或产品、形成性评价成绩加和还有学生的组内互评。在课程实施的评价中,一定要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形成一个有多种评价方式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当然也不能对前人的经验生搬硬套,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对评价方法进行筛选。

被喻为“大挑战”的STEM教育使课堂更实际化,更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创新者。STEM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过程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重建。《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对我国未来的STEM教育作出了整体的规划,相信STEM教育在未来几年内必然会有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选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品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