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019-11-15吴建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美术微课

吴建军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化发展,使其成为小学生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有效培养与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就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微课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强调微课应用下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所应注意的要点,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美”的发展离不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支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也是小学生对“美”的基础感受和接触的途径。因此,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促進小学生美术素养优化培养与有效提升,成为任课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重点。而“微课”教学法的产生与推广应用则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动力,以其所具有的优势,成为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笔者对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几点心得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认知“微课”特征,是利用“微课”的前提

在大数据时代下,现代化教学方法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微课”(Micro lecture)作为现代化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典型代表,随着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成熟,已经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任课教师所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要想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任课教师则须对“微课”内涵与特征具有全面的认识、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探寻“微课”与小学美术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升“微课”在小学美术素质提升中运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微课”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也是基于传统教学课例、课件、设计等资源下,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终端、移动终端等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形成的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教学时间短,但内容精悍,反馈速度快”“教学内容少,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资源容量小,但应用灵活,趣味性强”“教学速度慢,但传播形式多,推进稳定性强”等特征。与此同时,“微课”在现代化技术支持下,实现了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介结合应用,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要求等进行多类型微课设计,如“讲授类微课”“启发类微课”“问答类微课”“演示类微课”“自主类微课”“合作探究类微课”等,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以浙美版《纸袋玩偶》教学为例,以观察“玩偶”形象为主题,设计“演示类微课”,即向学生展示其所喜爱的“玩偶”形象,演示“玩偶”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课”介绍“玩偶”制作过程,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制作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微课”的应用,使学生在直观观察中获得美的感知与体验,并通过感官体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同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教学内容有效传递。

二、掌握“微课”问题,是利用“微课”的基础

在利用“微课”进行小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当前小学生美术课程教学“微课”应用现状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微课”应用存在的不足,以便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能够进行问题的有针对性改进,为“微课”应用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提升“微课”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基于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可知小学生美术素养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微课”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微课”设计力不足。即“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其制作与应用不仅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具备全面的了解,能够找到与之契合的微课主题与内容,也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利用专业设备与技术进行微课制作。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微课资源散乱,无法制作出与课堂内容充分贴合的“微课”教程,严重制约了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加强信息意识与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与培训提升“微课”设计与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微课教学平台的有效构建,能够在自主开发、第三方合作下,进行微课资源的丰富与创新,为教师微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工具支撑。此外,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生活资源进行“微课”设计,实现生活化美术微课资源的积累。

其二,“微课”应用力不足。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成长与发育规律决定其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力,但在事物认识上缺乏经验,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加强其对“微课”的理解,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目前,在美术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微课缺乏正确认知,仅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进行知识传递,没有摆脱传统授课方式的制约,并未发挥微课教学资源在学生美术素养与能力提升上的优势。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存在微课应用或少或过度问题,过少与过度的应用皆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微课”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微课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在小学生美术微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确保“微课”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适时、适地、适度与适量。

其三,“微课”创新力不足。“微课”应用的一个主要作用在于,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就当前应用现状来看,“微课”应用作用效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微课”应用缺乏创新力,单一“微课”资源与单一“微课”形式的的频繁应用严重降低了“微课”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与培养。对此,小学美术任课教师应以创新发展为指导,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教学要求与内容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微课”创新,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微课”创新活动中,促进“微课”工具与资源优势的结合发挥,助力学生美术素养与能力的科学培养。

以浙美版《折剪蝴蝶》教学为例,面对上述问题,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与实践: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蝴蝶世界”视频收集与剪辑,将其作为课前导入“微课件”让学生在视频欣赏中,感受蝴蝶的色彩美、身姿美、纹样美、对称美,获得美的体验,激发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兴趣。其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如折的方法、对称图形认识、纹样装饰等,从而在媒介(声音、图片、文字、影像等)结合应用下设计“蝴蝶的认识”演示类“微课件”、“折剪步骤”讲解类“微课件”、“多姿多彩的花纹”探究类“微课件”等,并将其适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对称蝴蝶制作要点,能够在观察与探究中激发创作欲望,实现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通过观察、联想与想象、动手操作,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在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三、发挥“微课”优势,是利用“微课”的关键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微课”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等)、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教师需对“微课”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具有全面的掌握,能够善于借助其优势,进行其作用的强化与发挥。基于实践经验归纳与总结,“微课”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可概括為“新”“趣”“精”“实”“活”。

例如,以“新”激“趣”,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小学生成长特性决定其对新颖、新奇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作为小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核心动机,其有效激发与培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也是要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升美术微课新颖性,实现“新”激“趣”。以浙美版《线条的魅力》为例,利用多媒体创设“我是神奇的线条”教学情境,即以动漫的形式展示线条由“一条线”变为“一块梯田”“一只斑马”“一棵树”“一叶舟”“一片海”的过程,引导学生化身为“线条”,在“我是神奇的线条,我还可以变为什么?”的想象下,调动美术创作热情,实现美术知识的自主学习。

例如,“精”益求“精”,“实”中有“活”,打造精彩美术课堂。“微课”的“小”“微”特征决定,其在应用过程中应讲究“精”,注重“实”,强调“活”。对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一定要做到内容精准、具体,应用实在、实际,形式灵活、生动。以浙美版《灯彩辉映》为例,教师进行微课主题精选,将“分析传统灯笼的制作方法”确定为“微课”主题,并言简意赅地进入教学重点:掌握灯笼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此同时,遵循传统教学法与微课教学法结合应用原则,将“微课件”准确的应用到新课导入、重点知识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中,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与资源。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种类型的灯笼”让学生通过感官直观体验,感受灯笼所具有的美。

四、结语

“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方法中的典型代表,在小学美术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在掌握“微课”本质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应善于利用“微课”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助力学生优化发展。

【作者单位: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美术微课
创意美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