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轮上的上海雄心

2019-11-15云贺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特斯拉上海汽车

云贺

近日,工信部对外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25批)清单,其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被列入其中。

从今年1月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到10月17日为该工厂生产运营供应电能的首条线路正式送电,只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这个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就建成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即见证了国内首批合资轿车项目落地,经过40年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全球车市风云变幻之际,再次敞开大门,迎接特斯拉这位远客,上海又有着怎样的谋划?

从大众到特斯拉

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式出台,促成这一法律出台的由头正是轿车产业。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访华,率先和中方提到了合资经营的概念。可是对中国来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起办企业还是不可想象的事。关键时刻,邓小平在一份有关此事的简报上做出了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这才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打开了第一道大门。

随后,上海方面向全球知名的几家汽车制造厂商都发出了盛情邀请,希望能够引进一条先进的轿车装配生产线。然而结果却令人无比失望 :外资车企普遍不看好上海轿车项目。就连当初给中方普及了合资概念的通用汽车,也在深思熟虑后认为,中国既没有轿车市场,也没有生产轿车的条件。

直到1984年,上海才真正迎来了大众汽车这位远客。1984年10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奠基典礼在上海安亭举行,中德双方踌躇满志。中国第一批合资轿车企业——事后也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中外合资车企项目之一揭开了序幕。

尽管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接手上海大众项目的德国高管马丁·波斯特来到安亭,看到几座“几乎要倒塌”的车间时,还是着实被吓了一跳 :“有那么一刻我停止呼吸,目不转睛盯着眼前这些落伍的厂房,脑子一片空白,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竟是一家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和中国人一起制造汽车。”

不仅是厂房破旧,那时的上海整座城市看起来似乎和汽车这类现代化工业产品都“沾不上边”:全城只有寥寥几座公共加油站,上海大众的高管办公室里甚至连一台制冷空调都没有。

时光荏苒,40年后,上海迎来了一位主动上门的“远客”——特斯拉。与1979年中方在全球苦寻合作伙伴的情况不同,特斯拉此次来华投资建厂,几乎可以算是火急火燎“送上门”的。

2018年5月,中国刚刚宣布降低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特斯拉就迫不及待地下调了在华销售车型的指导价,以期能够赢得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民心”。不久后,CEO马斯克奔向上海,与上海市及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

特斯拉的这一系列操作,清清楚楚表明:特斯拉需要中国。去年10月17日,特斯拉与上海市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特斯拉项目实质性落地 ;3个月后,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一年后,为该工厂生产运营供应电能的 220 千伏电力配套项目首条线路正式送电……从签约到土地摘牌,再到开工送电,该项目跑出了上海对外开放的新速度。

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全球汽车界的“黑马”、电动汽车产业的“明星英雄”,特斯拉急匆匆地选择来中国,原因又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当然是降低成本。据特斯拉内部人士核算,算上运输成本及进口关税,特斯拉目前的销售成本比在中国本土生产的车辆高55%至60%左右,直接在华投资建厂,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这对于在华缺少价格竞争优势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特斯拉也可以选择将工厂建在其他不受关税抬高影响、人力或其他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为什么宁可去触美国总统的逆鳞也一定要来中国呢?

很显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巨大的的发展潜力。

从2018年开始,美国、欧洲和中国三大区域汽车市场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寒冬”景象,但新能源汽车产销却是“一枝独秀”,基本实现了逆势上扬。而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展现得尤为明显 :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而这一年,美国的电动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 35.86 万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为201.8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和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早已步入成熟汽车社会的国家相比,中国整个市场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中国虽然位列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千人保有量只有约140辆,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和德国的1/3,这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刚需远没有封顶,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突出的产业优势

被特斯拉看好的,还有上海突出的产业优势。毫无疑问,无论传统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制造业,中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供给还有着效率高、成本低、质量佳的优点,物流配套体系、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等,在全球都广受赞誉。

将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上海,随着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不断完善,产业优勢更加突出。

2019年1~6月,上海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了54.9%。其中,一些知名汽车企业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总成建设制造的布局。同一时期内,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攀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1%,

在营商环境方面,中国持续开放的政策信号,也给了特斯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今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是全球改善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方面,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到负面清单管理,再到即将落地实施的外商投资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以自贸区和进博会等为重要载体,上海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引领新一轮的开放发展。对特斯拉来说,选择上海,就等于登上了中国通往世界的高速列车。

成长 和美国、欧洲、日本等早已步入成熟汽车社会的国家相比,中国整个市场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上海的底气与格局

上海又看好了特斯拉什么?

从税收方面来看。汽车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和市外商投资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在“外资纳税总额”一栏的排行榜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三家车企分列前三名。前十榜单中还有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玛莎拉蒂(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外商车企占据了前十名中的6个席位。

而根据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申报文件显示,特斯拉就其上海工厂的土地使用权,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为期 50 年的经营租赁协议。

协议安排,特斯拉需要在未来 5 年内完成对上述工厂140.8亿元(约合20.3亿美元)的投资。同时,从2023年底开始,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年须上缴22.3亿元(约合3.23亿美元)的税收。但是,仅仅是为了特斯拉这22亿元的税收而“开门迎客”,显然把上海的格局看小了。

上海有着更大的谋划和野心。

首先,特斯拉作为汽车业的“黑马”,更是全球创新型企业的标杆。尽管在某些领域,特斯拉过于超前和大胆的理念、技术和实践做法遭到了一些非议,也的确存在着诸如技术、性能、安全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大量先进的技术理念,还是其特立独行、大胆创新的企业精神,特斯拉都有着可资深入学习之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就认为,特斯拉此次来沪独资建厂,是更偏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投资。这与多年前一些外资企业来华,仅仅只为寻求更低的要素成本、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甚至是限制更少的环保条例是大不一样的。相对应地,接手这类企业的城市,其收获也会是极为不同的。

被誉为“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特斯拉独特的电池组设计、“直营店 + 订单生产”的销售模式、智能化的驾乘体验……这些开创性的技术和理念,能与在上海集聚的传统汽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互联网企业等产生深层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

中国第一批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事后也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中外合资车企项目之一。

最重要的一点是,特斯拉的到来,树立了一个外商来华投资的新标杆,并很有可能推动或刺激更多走在科技前沿领域的、有着创新理念与热情的跨国企业来沪扎根。而这样的愿景与上海目前的城市定位是极度契合的。

“高浓度的创新”

当前,上海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建设?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话来说,就是要“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创新浓度”。

“高浓度的创新”需要大批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和优秀人才的加入。为此,上海近年来不仅积极发展和吸引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还着眼于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创造条件。

今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简称上海科改“25 条”),其中就提出要“支持外资机构在沪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到汽车领域,上海,这个见证了中国轿车产业起步并发展壮大的城市,这个35年前还不被全球顶级车企看好的轿车市场,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优质车企和先进技术聚集和发展的沃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汽车梦想家,在这里创业、扎根和奋斗。

作为全国汽车重镇,上海目前正在以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上海汽车产业中心地区——嘉定,曾经让德国高管面对旧厂房忧心不已的安亭,已经成为工信部批准同意的国内首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目前累计为4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460余天次、超过5000小时的测试服务。

可见,以智能化、电动化起家的特斯拉,与上海汽車产业的发展定位是吻合的,车与城、企业与产业之间的创新互动,必将对上海和特斯拉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随机遇一起到来的,还有挑战。比如,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驾车数据的使用问题、电池安全问题……在这些前沿领域,创新者和管理者都是“新人”,技术手段、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都还不成熟,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或漏洞。

但对于上海这样一座有雄心的城市来说,这些问题同样也可能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为树立新的行业标准提供启示,进而推动整个行业走向规范和成熟。

当然,这需要企业和城市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特斯拉上海汽车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汽车的“出卖”
为Model 3上市 特斯拉工厂占地面积将翻番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欢乐上海迪士尼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3D 打印汽车等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