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关风土录之
——民主选举丢豆子

2019-11-15郅公林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关村民主选举政权

郅公林

1948年,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响彻了中原大地,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政权。当年4月7日,巩县(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获得解放。4月9日,解放军派兵东进,国民党地方残余势力闻风逃窜,崇仁乡(辖今小关、米河、新中三镇)回到人民的怀抱。

巩县县委和县政府在剿匪平叛的同时,建立地方政权。1948年11月,巩县第八区委、区政府成立,辖区为原崇仁乡。区委、区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组建各级政权,以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共产党最讲民主,组建基层班子自然是民主选举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区委面前:民国时期农村教育十分落后,读书识字的人很少,一般农家子弟读过三年书的就算是知识分子了,绝大多数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全体民众普遍参与民主选举?那个时代人们还不懂举手表决,再说当众举手选谁不选谁农民也会有顾虑,不举谁的手岂不是得罪人?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又不让农民有顾虑,区委想出了一个办法——丢豆子。

李树基油画作品《大地的主人——豆选》局部

丢豆子前先经过协商,确定候选人,然后召开小关全村民主大会。凡是年龄在18岁以上、具有选举资格的村民,不分男女都要参加。农村妇女第一次被当人看待,既新鲜又好奇,不知道什么叫选举,也想看稀罕,因此选举那一天人到得特别齐。

因为候选人都是小关村人,大家都熟悉,选举前几个候选人先要面向村民作一简单介绍:姓啥叫啥,哪个村(自然村)的,今年多大了等。接着转过身子,背对着村民坐在最前排,每人身后放一只碗。区委领导宣布选举规则和方法:实行差额选举,比如从七个候选人中选出五人;指定监选人和统计选举结果人。然后给村民发黄豆。黄豆的数量比背对着村民坐在前面的候选人少两个,比如有七个候选人但发到村民手里的豆子是五粒。你愿意选谁就把豆子丢在谁背后的碗里,可以少丢也可以不丢,但是谁也没有办法多丢,因为你的手里只有五粒。村民们排着队依次丢豆子。豆子丢完了,统计选举结果——在监选人的见证下当众数豆子,并且当众宣布选举结果,不需要领导再讨论,碗里豆子多的当选,真正做到了民主、公开、透明。

对于这一次选举,那时候我的年龄小没有目睹,但是小关村民非常满意,事情过去了几十年还津津乐道。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常听村中父老谈起此事,说起来他们就会眉飞色舞,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念念不忘?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世世代代乡村政权都被头面人物把持,虽然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平时办事比较公允,但毕竟不是平民百姓选出来的,在农民的意识中压根儿不知道选举是何物。今天让大家来参加选举,人人都有权“丢豆子”,按照区委领导的话说是体验了一下“当家做主”的味道,所以印象深刻。

二是过去农村妇女只管家里事,不管社会上的事,按照小关的俗话就是“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虽然说“豆炸地麦掉头,姑娘小姐都下楼”,农忙时与男人一样下地劳动,但公共事务从没让女人参与过。这一次选举她们与男人们一样有“丢豆子”的权利,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三是村民们自己选出来的干部,很珍惜这份荣誉,能按照党的政策真心实意为小关村村民服务。在接下来的土地改革等运动中秉公办事,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因此,小关村村民对那一时期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具有浓烈的怀念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猜你喜欢

关村民主选举政权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立足实际科学统筹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古韵新居
做个“懒”老师,让班级管理“活”起来
兰州市绣河沿回汉聚居区民主选举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