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基模”化重构

2019-11-15于一苗高庆占

电影新作 2019年3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价值观

于一苗 高庆占

“基模”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基本模式。在人们接触到一个新的事件或信息时,通常会倾向于按照原有的基模去处理问题,如果新的事件或信息与原有基模不吻合,就会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的基模。国产动画电影一方面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依托,一方面又表现出现代语境下创新表达的需要。研究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的“基模”化重构,就是研究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合理存在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具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属性,其创作立足于现代的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动画创作中,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并在面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中推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电影艺术的时代化。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基模解读

1. 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电影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作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构建了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根基。国产动画电影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中华民族独有的风格和气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当今的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和价值标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国人的行为方式。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视觉符号上越来越多地开始运用传统元素,在精致华美的中国风的背后,体现出传统文化价值观,阐释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是当前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当下世界文化格局深刻变化中,传播中国价值观就具有世界意义。国产动画电影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重要媒介,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重视历史悠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动画电影创作所积淀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 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基模建构

现代动画电影是融合了文化、文学、历史、市场等诸多不同元素的多元开放的艺术。“动画电影是工业化的文化商品,它的游戏规则就指向了它的创作动机来源于观众对影响消费的欲望。这就意味着动画电影势必要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建立一种内在化的审美机制,这种审美机制必须寄生于大众共同心理的基础上。”①国产动画电影在诞生初期,呈现出本土化的美学风格,从民族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产出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三个和尚》等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深受当时观众的喜爱。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产动画电影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在大量的美国和日本动画面前走向沉寂。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忽略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当前,动画电影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美国动画电影继续以其幽默的叙事传播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日本动画电影则以独特的视觉人文体验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国产动画电影要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重构故事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运用现代视觉技术表达传统文化价值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基模”化重构。既重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又做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使国产动画电影呈现出民族化与世界化的文化取向,实现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基模”化重构。

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当下,更凸显出国产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上存在的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问题,特别是人文底蕴和文化担当的缺失造成艺术品质的不足,影响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美誉度。从文化语境看,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特征,人们无论是对社会现实还是历史文化都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分歧。集体无意识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动画电影需要完成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定位,重构传统文化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在开采文化资源、借鉴文化思想的时候,切实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积淀5000多年中华文明结晶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简单对等物,它需要经过人工的开采和加工,才能兑现其内在的能量,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融入现代元素,将传统价值观进行现代演绎,使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体现时代价值。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电影中的创新表达

“五千年的文明史赋予中国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民族文化的汲取及民族特性的展现一直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②要使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基模实现传统文化同现代表达的重构,就需要对传统元素实施“基模”化重构,而不能将传统元素原封不动地搬到现代动画电影当中。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我独特的审美特点,国产动画电影在表达传统文化价值观时,其设计需要符合当代的主流审美、精神、文化要求,呈现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将传统文化符号演绎为现代视觉形象,只有这样,传统文化价值观才能获得当代人的认可。

1. 传统文化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转换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所体现的关于生活方式、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③一部动画电影无论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化价值观都会在影片的叙述方式中得到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蕴藏在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现代转换,这是电影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当前,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进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国产动画电影必须坚持精品化路线,从现实需要出发,调整影片创作、生产和传播的视角,由内容和形式入手,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解放创作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在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注重艺术创新,提高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必须着力打造体系完备、叙事清晰的思维模式,在创作初期就深入挖掘传统资源,从神话寓言、历史人物故事、文化典籍中吸取养料,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意识,激发创作灵感,坚持以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文学、艺术方式塑造国产动画电影的国际形象,传播民族文化,输出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动画电影生产力,实现作品的文化创新和现代转化。

国产动画电影要走向世界,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在与好莱坞电影的比拼中,国产动画电影必须有自己核心的文化理念及其现代性表达。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的传统体现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文化性和创新性,是传播和塑造国家现代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

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不仅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源于鲜明的开放性、现代性特征。具体到动画电影的创作,必须继承中国文化自我完善、保持先进的传统,必须具有放眼全球文化产业的世界眼光,必须积极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大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突破限制自身创作和发展的一切樊篱,创作出面向现代、走向世界的优秀动画影视作品。

2. 传统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历史文化参考

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④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视觉符号上越来越多地开始运用传统元素,在精致华美的中国风的背后,体现出传统文化价值观,阐释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更是当前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世界文化格局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的今天,传播中国价值观就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动画电影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重要媒介,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动画创作提供的历史文化参考。

3. 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重构

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当下,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过度娱乐化、商业化、产业化,而国产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上也存在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问题,特别是人文底蕴和文化担当的缺失造成艺术品质和艺术质量的不足,影响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认同度和美誉度。从文化语境看,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特征,人们无论是对社会现实还是历史文化都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分歧。集体无意识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动画电影必须完成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定位,重构传统文化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在开采文化资源、借鉴文化思想的时候,必须切实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结晶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简单对等物,它必须经过人工的开采和加工,才能兑现其内在的能量,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融入现代元素,将传统价值观进行现代演绎,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体现时代价值。

谈及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融合与嬗变,《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这部动画电影以传统的《西游记》作为故事背景,充分将中国元素融入电影制作之中,借鉴当前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现代理念和制作技术,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西游记》是中国的神话,是被影视剧、动画、漫画翻拍和改编最多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中,《西游记》讲述的是以孙悟空为代表的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历程,背后展现的是佛道两家在思想文化乃至社会建设方面的碰撞。显然,这样的文化取向已经不能与新时代的动画电影创作相适应,为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把江流儿设计为第一主角,把孙悟空设计为陷入人生困境的英雄,他们最终凭借勇气和信念获得重生,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影片中孙悟空的角色设定将其置身于人性的成长中,去除了孙悟空英雄无敌的光环,让他回归到平凡的大众生活中,使其人物塑造更加真实生动,更具现代性。这是对已有传统的逾越,既是不拘一格的、大胆的,同时更是对当下社会语境中观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的迎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了现代演绎,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因而获得了9.56亿的票房,并成功登陆日本院线,成为2015年中国动画电影的标志性事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思辨与创新

1. 国产动画电影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辨

国产动画电影在当下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其中有一些展现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获得一定的好评。但在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裹挟下,仍可看到原有基模在现代表达之下暴露出的问题:首先,国产动画电影题材内容庸俗化。“题材指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事件,也是构建作品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指向。”⑤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上进行了几次创新,但在民族传统文化题材和内容上探索意识薄弱,多在老片翻新、续集续篇、抄袭模仿的道路上行走,如《汽车总动员》等作品。中国动画存在盲目模仿、缺乏原创力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动画题材单一,主要以古典和幻想类题材为主,现实题材匮乏;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容平淡无奇,同质化严重。现实题材的缺乏使动画在表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上“不接地气”,其所具备的文化和教化功能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强化。从故事情节上看,题材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故事类型和故事内容的雷同,2016年的幻想题材动画约有20余部,如《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糖果世界大冒险》等都是讲述“寻找与拯救”的冒险故事,影片充满了暴力、打斗、追击等单纯挑逗观众视听神经的无聊画面。《赛尔号》《神兽金刚》等机械战士类动画中无不充斥着相互撕咬、冲击、摔打等激烈的打斗场面,以正义之名将暴力合理化。在题材选择和艺术创作方面没有准确把握和理解传统文化现代创新表达的内涵,只取其“外”,而弃其“内”,人文底蕴和文化担当的缺失造成艺术品质的不足,影响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认同度和美誉度。

其次,角色造型民族风格不强。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人物造型中运用各种优秀的中国元素,使人物造型特点鲜明,性格各异,极具民族风格,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如今国产动画定位目光的局限性,人物塑造要么完美无瑕要么一坏到底,人物性格缺乏层次感,不能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无法超越传统。如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少年师爷之大禹宝藏》取材于传统文化典故,讲述主人公小师爷及其伙伴们为寻找传说中的大禹宝藏而踏上冒险旅途的故事。人物角色性格单一,缺乏立体感和民族风格,影片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实质上却有拼凑、媚俗之嫌。

最后,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和解读缺乏深度和技巧。中国动画从20世纪初将其定位于低幼儿童,所以动画电影的功能定位体现在趣味性和审美性方面,影片想传达给受众的主题思想逐步成为直白的说教和浅显的表达。随着宽松的国内市场环境和国外动画电影的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全龄化动画走入市场。影片虽取得了较高票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他们的出现肯定了中国制作优秀动画电影的能力,但是在主题思想上依然呈现主题思想肤浅、缺乏深度的弊病。

2. 国产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基模创新

采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演绎传统故事就是一种“基模”创新。动画电影的创作需要符合当代审美和精神、文化要求,将视听语言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关照当下人们的心理诉求,呈现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将传统文化符号演绎为现代视觉形象。动画电影《宝莲灯》将源自元杂剧“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进行大幅度改变和重写,删减三圣母的爱情故事篇幅,加入小猴子、嘎妹等角色,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不仅宣扬传统文化价值中的孝道,更诠释个人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强大精神感召下自我成长的故事。影片《小门神》中“再就业”的阴云笼罩着各路神仙让门神非常失落,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下时代就业问题的映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简单对等物,它需要经过人工的开采和加工,才能兑现其内在的能量,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国产动画电影在开发文化资源、整合经典文化思想时,必须使传统文化合乎现代审美和价值取向,切实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体现时代价值。“动画电影的创作应晋升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文化转换为产业的创意引擎,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完美融合。”⑥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动画电影产业迅猛发展时期,如何在机遇面前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完成其在动画电影中的转化与表达,是每一位国产动画电影人所面临的思考与挑战。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当代创作源源不断的故事灵感。把民族性与当代性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部分渗透到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当代人在创作动画电影中必须遵循的。基模的创新表达不是静止的,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有所选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也绝不是一个静态的保留。传统的本质是运动的,传统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产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将人们拉回到久远的历史当中,而是应通过创新思维,赋予传统时代内涵,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以此推动国产动画电影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注释】

①常伶俐.“视觉感官”与“情感动力”——梦工厂的动画形象分析[J]. 当代电影,2017(4):147.

②王华清. 中国动画形象特征分析[J]. 电影文学,2017(18):102.

③啸涛.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当代建构——文艺理论家贾磊磊访谈[N].文艺报,2014.1.3(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⑤高薇华、青语萧.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创作的历史现状及趋势1926-2008[J].现代传播,2010(9):66.

⑥饶曙光.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上)[J]. 电影新作,2014(1):25.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动画电影
价值观(二)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价值观(一)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有修养,不任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