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境状态:美国影片里的一种深度话语

2019-11-15李瑛琳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老境伍迪施密特

李瑛琳(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大趋势,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研究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成了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老年生命与朝气蓬勃的青年、中年时代大不相同,老者要忍受病痛,忍受没有生存技能带来的贫困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孤独。即使是生活富裕的老者,也会因为生命进入老境而产生诸多壮志未酬的遗憾。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年又是大脑思维的多元化时期,老年思维进入智慧的制高点,生命充满了积淀与历练,童年时代的幻想,中青年时代的奋斗,至老年时全部化为回忆与财富,因此“老境”又可看成是人类的黄金时段。

“老境”不是单纯指人类的年纪,而是指人类在老年期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是人生的一种特殊的境遇,“老境”是一种生命的意境和对晚年的感悟,属于社会学范畴并带有哲学维度。

进人20世纪以后,美国老年人口发展很快,1900—1970年的70年间,美国总人口增长3倍,而老年人口却增长7倍。在这种社会语境里,“老年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影片的主题话语,许多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独居老年夫妇为主角,从各个方面展示着老者的生活。而其中包含的来自西方的养老措施和理念,使公众借此认识了美国的老境文化。

一、贫穷、寂寞、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美国社会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5岁,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个年龄还不算太老,但法定的“退休”使他们迅速退出工作场域,成了一个“自由人”。这个“自由”意味着“空虚”“无聊”“失去价值”等心理失衡,意味着生活的边缘化与距离感。美国影片《关于施密特》表现的就是这样老境中的心理焦虑。影片中的施密特是一个平凡的上班男人,退休后的他面对剩下的一段光阴显得不知所措。他原本想再去公司找点事情做做,却受到了冷遇,又看到自己的文件已被清除至垃圾堆里,自己用心做出的方案已被别人无情抛弃。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家庭内部也变得一团糟:睡在身边打着呼噜的鸡皮鹤发的老妪,无聊的唠叨和老朽的气味都与青年时代大不相同;女儿要嫁一个自己完全不喜欢的男人而离家远去,更增添着施密特内心的愤怒、落差与孤独。不久太太去世,施密特只能在一连串的失去中无所事事地活着。他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给非洲的6岁孤儿写信,借此来排遣内心无聊的时光。直到有一天,他从一堆信里(大多是直销广告)捡起一封来自非洲的信,信里夹着小孤儿画的一幅画:乱涂的蓝天和大太阳之下,一个大人拉着一个小孩儿。这平淡的一切却深深触动了孤独的他,施密特顿时哭得一塌糊涂。

《关于施密特》中的施密特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平凡老男人,他们一生都没参与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是社会大计划中的小人物。虽然他们也曾像当下的年轻人一样喜欢过中学里的某个小女生,却始终没敢表白;他们一生都是公司里的普通小职员,虽然不断努力但仍然没有升职的机会;他们和一个不爱的女人结婚了,有了孩子又懊恼后悔而无法改变;晚年时儿女成家离去,自己也退休赋闲,才发现自己一生空空荡荡真的很失败,但也只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消失。在平淡如水的叙述中,《关于施密特》冉冉举起人生的艰辛和生存的悲壮,婚姻与工作,这两样生命中最核心的内容,到了晚年都会变得暗淡无光,这种心酸与无奈只有身在老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美国影片《内布拉斯加》(2013)中描述的老境状态更加暗淡,80多岁的底层人士伍迪不但贫穷邋遢,还因为酗酒和老年痴呆已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一直是欺诈的目标。还因为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和小贪心,所以老年人更容易被社会上的那些并不高明的圈套锁定,伍迪只不过是这个老年群体里很典型的一例。出现在影片里的伍迪一副破罐子的邋遢模样,对家人亲情等早已麻木不仁,却对一场虚无的奖金念念不忘,甚至要徒步走到千里外的内布拉斯加市去领奖。影片导演特意用大量篇幅展现了伍迪的生存场域:老旧的农场、破败的老屋、荒凉的田野,黑白色调里的内布拉斯加荒芜而苍凉,高速公路上的风吹动着苍老伍迪散乱的白发。当故乡与亲友用麻木和嘲讽迎接这位归乡的老者时,伍迪的无助和凄凉更具有穿透力。所以,《关于施密斯》与《内布拉斯加》探讨的都是老年危机问题,80岁的老者要如何消除与周边人群的隔阂,如何跨越与儿孙的心灵代沟,又该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和审视生活,就成了一个含有哲学元素的社会话题。

二、老境中的友情与爱情

人类到了60岁以后,不仅听觉和视觉会出现老化现象,各种器官和感觉也都随年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心理都会产生持续的潜在的威胁。现实又毫不留情地把智力退化、体力不济的老年人推向边缘,使老年人没有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老者会因为生活停滞不前而感到深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就成了无法排解的因素,形成对老年人生活的强干扰。

美国影片《为黛茜小姐开车》(1989)的主题是老境中的孤独。72岁的黛茜独享一栋大别墅和大花园,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却面临着生活能力日益低下的无奈与心智低下的不便。儿子为她雇来了黑人司机霍克,一开始就引起了黛茜的强烈心理对抗。属于精英阶层的黛茜对属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司机霍克横加指责,她甚至拒绝乘坐黑人司机开的车,更不愿意与霍克一起出行。善良纯朴的霍克处处关心黛茜,给黛茜最大的理解和爱护,但也不是一味地顺从,霍克也会坚守自己的尊严。比如他拒绝和骄傲的黛茜一起去礼堂里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而是坐在车里用收音机收听《我有一个梦想》。在发生了罐头事件、花园之争和厨娘事件之后,黛茜与霍克才开始相互走近,不同经济和种族群体间的矛盾才开始消弥。随后的数年里戴茜教霍克认字,霍克照顾患有失忆症的黛茜,两位老者开始和谐地在花园里打理花草,在寒冷的冬夜,霍克冒雪赶来陪伴孤独的黛茜,为她递上一杯热咖啡。时间流逝之中,他们平等而友好地过着迟暮、缓慢而有规律的生活,倔强老太太与憨厚老仆在时间和孤独中凿开了种族与阶级的坚硬冰层。在霍克的陪伴下,黛西于美国南方平静而安逸的氛围里生活了25年,一直活到97岁,谱写出一段晚年的和谐乐章。

《为黛茜小姐开车》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时的美国种族问题尤为严重。到1968年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身亡,美国的种族矛盾又达到顶峰期。所以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霍克送黛茜去远方亲戚家时,白人警察前来询问黛茜为何与黑人同行(因为警察误以为白人老太婆受到了欺负),这一细节使得和谐的主仆关系中冷不丁地生出一根尖刺,生生触痛二人的神经。好在影片中还有大量表现二人跨越种族的生活情景,如霍克陪黛茜去商场、接黛茜做礼拜、听黛茜倾诉等日常化表述,琐碎的时光与时代的变迁自然地纠缠在一起。导演以“举重若轻”的手法,将一个宏大的主题自然地隐含在生活细节中,轻轻柔柔击碎了观众的心。尤其是影片结尾处,97岁的黛茜抬起头,用饱含深情的眼睛凝望着霍克,又轻轻拉住了霍克的手,这一细节将本片“种族关系的转变”“跨越种族之友谊”的话语变得鲜明夺目。

美国影片《我爱,依旧》(2009)是一部典型的老年爱情片,当生命步入晚境,相见恨晚的寡妇玛丽和杂货店员罗伯特才发现自己压根没有爱过,也没有真正品尝过生活的甜美。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途上,他们要拼命地学会爱,抓住爱。为讨好玛丽,笨拙的老罗伯特到处征求人们对约会的建议,年已迟暮的他要学习穿着打扮喷洒香水,学习给女性挑选礼物,学习像年轻人那样滑雪看电影,还像小恋人般独自哭泣和闹一些小别扭。60多岁的玛丽对爱情热情洋溢,70多岁的孤僻老头在爱情面前从惊慌失措、暗自失落到静静享受,一些琐碎的日常画面,带来细微贴心的感动,也蕴含着老人内心的迷茫与欢愉。这场迟到的爱情如一首空灵的钢琴曲悠然入心,两位老者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怀让人心结千千。温柔的怀旧小镇宛如一部童话故事衬托着迟到的温情,23岁的年轻导演以他的少年情怀去诠释老年心态,细心揣摸着老者阅尽千帆的练达与孤寂相揉的生命特征,将一段黄昏恋拍出了童子军般的清新质感。

三、老境中的自我实现与洒脱厚重

爱与死是人生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对其生活的干扰会大得多,因此老年人思考死亡的时间也会多一些。当驰骋的生命列车忽然来个急刹车而要开始倒计时,生命随之进入最大的拐点。许多人的生命在这个拐点上突发地改变了,迸发出多元的生命表情。《遗愿清单》中的两位突遭癌症打击的老人在被告知自己的生命时日无多时,他们的决定是潇洒地走出病房,去实现罗列在清单上的愿望。尽管年老体衰,尽管时日无多,尽管时时还有些病痛在折磨他们,两位老者却潇洒地做着高空跳伞、赛道飙车、草原探险、池中泡澡等欢乐大胆的事情,他们在极有情调的餐馆欣赏夕阳,在亘古的金字塔畅谈人生,在肃穆的泰姬陵遥想“死后的处理方式”,在空旷的喜马拉雅山尽情眺望。这一新鲜的旅程使他们从郁郁寡欢到开怀爽朗,从隔阂家人到拥抱亲情,这一路的放纵狂欢,丰富和充实了整个人生,于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通往幽暗地狱的泥路,而成了通往崭新世界的坦途。

《遗愿清单》所描述的死亡是隐性而宁静的,它没有战争中的死亡那样血腥恐怖,但又确实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生命窘态。《遗愿清单》演绎出的又是一种洒脱的精神境况,即使离死亡近在咫尺,也要争分夺秒地去做能够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乐趣的事情,也要分分秒秒寻找生命的新境界,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你正在丰富提升着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影片结尾,科尔与隔膜多年的女儿和解了,当他惊喜地亲吻了从未谋面的外孙女,科尔愉快地从清单上划掉了“亲吻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的心愿。《遗愿清单》还在充分地展示着警世的意义:无论何时,把握有限的时间去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往往就能够带来最大的满足,这实际上也是在为生命创造最高价值。《遗愿清单》里展现的是老者近距离审视生命归途的坦荡胸怀,影片中的两位老者就像两棵已经开完花结完果的老树,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快乐地呼吸,在最后的时光里相互凝望又相互赞赏,他们用岁月赋予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生命在最后时刻彻底圆满并硕果满枝,也在这个被年轻生命主宰着的世界里争取到最大话语空间。

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说过:“时间是不让所有事情同时发生的自然之道。”但时间终究会让事情一件件地在人类身上留下印记,如同雕塑躲不开自然的风化一般。当几十年后,我们都已习惯工作(不管有没有创造性)和婚姻(无论有没有爱情),我们已经习惯了忙碌(不管有没有意义)的时候,这一切突然没有了,孤独和无助就会迅速侵占心灵。在越来越难以控制生命走向的无力感之中,这些美国老境文化片既展示了“遗失的美好”,又展示了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绚烂,衰弱的是老者的身体,厚重的却是老者的灵魂,老年人永远都是时间印记最为饱满的载体。总之,当学会以一颗自由的心重新体会这个世界时,老年,这个被时间洗刷过千百遍的群体,亦有着不容错过的诗意,亦有着珍贵的励志意义和大爱情怀。基于此,上述表现美国老境文化的影片成功地开凿出了自己的存在空间和叙事方略,也势必以强烈的人文情感与时代形成有力的呼应。

猜你喜欢

老境伍迪施密特
你要爱你的寂寞
护水员
六十自寿
二重秩序的悖论:施密特和阿甘本对马勒布朗士哲学的再解读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渐入老境
带着GPS去流浪
带着gps去流浪
炉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