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路径与影响研究

2019-11-15陆生发广西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电影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泰国文化

陆生发(广西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2017年3月1日人民网报道:中泰影视合作暨CIBN Film公司成立新闻发布会2月28日晚在曼谷举行,泰国教育部副部长潘那达、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等嘉宾以及50多位中泰明星、200多位中泰媒体人士共同见证了中泰影视合作盛会。会上发布了由CIBN Film、Greatest公司和MCOT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中泰合作的三部电视巨片:GuidingLight、TheShockSeries和LoveComplex。本次合作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泰影视开展更加多元化合作的尝试和探索,这对于中泰文化的深度交流,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其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资源,更拥有宗教色彩浓厚的佛教文化。长期以来,我国与泰国都保持着紧密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近几年,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泰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例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泰囧》主要取景地为泰国,主角徐峥、王宝强、黄渤等人在泰国这个色彩明丽的国家上演了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最后《泰囧》在国内拿下了12.6亿的票房,在泰国拿下了62亿泰铢(约12亿人民币)的票房,而2012年泰国旅游也在《泰囧》的推动下,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由此可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拉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泰文化交流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如何抓住市场优势,推动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则成为电影产业化发展,以及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一、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路径

(一)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是电影宣传的重要舞台,在电影节上,不仅有影片评选,还有新片宣传、新人推介、节目交易等活动,一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A类国际电影节能够大大提高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力。基于此,在中泰文化交流中,要想实现中国电影在泰国的有效传播,就应该借助国际电影节的“东风”。例如曼谷国际电影节是由泰国政府主办的,将中国影片拿到泰国电影节上进行放映、宣传,是文化传播最直接的途径。在曼谷国际电影节上,2004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盲井》中王宝强获得最佳男主角的荣誉,2007年李玉导演的《苹果》也获得了评委会大奖的殊荣。除了在泰国本土的电影节上进行宣传,中国电影还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如亚太电影节,该电影节是1954年由亚洲太平洋电影制片人联盟组织创建的,其最初的目的是致力于东南亚地区的电影文化交流。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太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参展的影片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有中国台北、曼谷、孟买、河内、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雅加达、吉隆坡等联盟会员。港台电影一直是亚太电影节的常客,如2009年第53届亚太电影节在高雄举行,香港演员张家辉凭借《证人》夺得影帝,台湾导演戴立忍则因《不能没有你》获最佳导演奖;2010年第54届亚太电影节在台北举行,台湾电影《艋舺》拿下最佳电影音乐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2012年第55届亚太电影节在澳门举行,台湾演员桂纶镁凭借《女朋友·男朋友》获得影后,香港影片《夺命金》获得最佳影片;2013年第56届亚太影展在澳门举行,内地演员章子怡凭《一代宗师》斩获影后。这些“含金量”较高的国际电影节,使得中国电影在亚太地区逐渐打开市场,而在参展过程中,中泰双方也能够依托电影进行进一步交流。

(二)借助演员与导演的明星效应

对于电影宣传来讲,明星和导演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广告,尤其是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明星、导演在长期的影视创作和商业包装中形成的粉丝群制作宣传策划,则是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一个重要路径。随着中国电影、电影人频频亮相于国际电影节,一些用作品说话的创作者也在海外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对于泰国民众来讲,20世纪风靡一时的香港电影不仅打开了商业片市场,更是对社会价值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警匪片、武侠片等类型影片在泰国的受众最为广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港台电影在泰国传播日渐式微,但是从中国电影以及电影人的国际影响来看,张艺谋、陈凯歌、吴宇森、王家卫等著名导演,以及巩俐、章子怡、张曼玉、舒淇、成龙、李连杰、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等著名演员所形成的明星效应,依旧是中国电影在泰国宣传的保障。

在电影传播中,明星效应与市场的逐利性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电影“虚火旺盛”的问题已经成为各界诟病的焦点,而这种“虚火”的产生就与电影宣传中的明星效应密不可分。在“速食时代”,无论是电影制作者还是观影人的心态都比较浮躁,一方不愿意打磨内容;另一方不愿意耐心欣赏,因此,明星、名导就成了影片宣传的噱头。但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的屡屡受挫,使得越来愈多的电影人意识到,明星效应相较于电影内容来讲,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元素,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明星、名导的容忍度相较于国内影迷要低得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影票房,更会影响后续的电影传播。因此,中国电影在泰国进行传播过程中,既要运用明星、名导在当地的宣传影响作用,但也不应该盲目依赖明星效应,而是应该将电影的艺术性作为核心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够充分迎合泰国民众的审美需求,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三)走中泰合拍影片的路径

合拍电影是中国电影进行海外宣传的主要路径。在过去,中国打开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向是北美,因此,通过与美国影视公司合作实现文化产品输出的目的,例如2001年上映的经典影片《大腕》就是华谊公司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合作的成果。近年来,基于“一带一路”的倡导,中国影视公司与泰国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加,如2015年陈思成执导的电影《唐人街探案》主要在泰国取景,在国内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并获得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特别推荐和展映;2016年中泰合作的《妖医》是由柯瑞、吴宗强执导,Poy(泰国演员)、谭耀文、吕聿来、孟瑶等主演的爱情惊悚片;2017年6月中泰合作影片《订制爱情》在完成了国内拍摄后,前往泰国曼谷进行拍摄,该片由江苏惠冠文化传媒和黄鹏人国际策划共同出品,由唐群、韩振华、夏淳等人主演。

在中泰电影合拍中,有的是在泰国取景,有的是中泰演员合作,有的则是泰国影视公司参与制作与宣传。合拍的过程就是中泰文化交流的过程,对于中国电影出品方、宣传方而言,能够利用地域优势实现中国电影与泰国票房的有效衔接。但是,作为合拍片,电影中“文化折扣”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即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中国电影为迎合泰国市场,不愿意在中国文化传播上“太用力”,或者在影片中融合过多的泰国元素以“讨好”泰国受众,这种情况虽然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但是中国影片要想在海外市场上真正打开市场就应该坚持本土文化的核心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泰国受众的观影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避免因噎废食,这样才能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其文化影响力。

(四)走以“质”取胜的路径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观影人的认可,就必须在质量上有所保障。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质量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技术两个层面。就内容而言,一个好故事自然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而这个好故事则是在一定的文化铺垫下形成的,对于中国影片而言,要想在泰国打开市场,不应该只将目光集中在民族文化上,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在1957年访华时,曾忠告中国同行:“对外放映的影片中,应尽可能使用国外观众能理解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而长期以来,中国影片在海外宣传中,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自觉性,习惯用本土的文化习惯和心理习惯对影片进行宣传,如在国际电影节中,在制作宣传片以及撰写解说词的时候,更多地依托本土文化,而缺乏国际化的视角,使得一些拿到国际电影节参展的影片不得不进行重新修改与策划。针对这种宣传中的盲点,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中首先要转变观念,理解海外宣传影片可能遇到的文化屏障,并从他国的文化环境、社会风俗入手,增加影片的异国风情;其次,做好泰国电影市场调查,全面掌握泰国受众的观影习惯、观影心理和观影期待,摸清观众群体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构成,以适应泰国受众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最后,积极吸收他国电影在泰国宣传的经验,如日本在电影传播中,把握本民族艺伎和武士两个主要题材,对出场人物、情节设计、人物关系、片名等进行精心设计,并增加浓厚的异域风情,以确保影片内容通俗易懂,且在输出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他国文化。从电影技术上来看,中国电影拍摄技术、特调技术等虽然与好莱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也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电影传播中,中国影视企业应该与泰方积极合作,使技术成为电影质量的重要支持。

(五)利用泰国销售代理商进行海外营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的营销运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其他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不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文化偏见,因此利用合理的营销策略,对海外受众解释影片内容,从而强化其观影预期,提高电影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由于地缘优势,港台电影的影响,以及近年来中泰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泰国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影片中的“文化折扣”就会相对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在泰国的营销就会一路高歌;相反,一些在国内票房大热的中国影片,在泰国票房的反响平平,而出现这种出入的原因自然是由于电影内容缺乏泰国元素,但是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在于营销策略不当,增加了中泰文化之间的隔阂。利用泰国代理商参与中国电影的宣传策划,是发挥相对优势,推动中国电影实现泰国本土化的重要手段。泰国代理商不仅在本土拥有丰富的宣传资源,同时熟悉泰国电影市场的行业规则和相关法律,了解民众的观影习惯,因此弥补了中国电影宣传方的“短板”。在中国电影营销宣传过程中,影片的类型定位、包装,以及配音、字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海外市场营销中,这方面的欠缺相对普遍,使得泰国观众难以在中国电影中找到自己心仪的类型,或者在院线观看中,字幕制作不够地道,影响了对影片内容的理解。针对此,中国电影在利用海外代理商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与有资质、有资源、有经验的代理商合作,以保证影片的营销效果;另一方面还应该对制订的营销方案进行监督与分析,保证影片宣传中中国元素与泰国元素的有效融合。

(六)注重对类型电影的制作

类型化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电影宣传中的标签。好莱坞在电影黄金时代,类型片成了电影制作的最主要的方法,而正是这种商业化的探索,使得电影在类型上出现了喜剧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爱情片等五花八门的类别,虽然后来的一些导演在创作中标新立异,形成了“反类型电影”,但是从某种角度讲,这些反类型影片也被归类为一种类型。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过程中,也应注重类型化,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泰国观众对于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影片如历史片、家庭片、中国式喜剧等缺乏欣赏能力。基于此,在选择电影类型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制作人应该从中泰文化的契合点出发,例如武侠片是中国电影中独特的类型,并且由于中国港台经典武侠电影在泰国的宣传,已经使这类影片在泰国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土壤,虽然近年来,武侠电影的制作质量大幅度下滑,并且在泰国的影响力逐渐被日韩电影所取代,但是我们在传播中,依然应该明确类型,结合动作片,将武侠作为中泰文化交流的纽带,以推动中国武侠电影在泰国市场的复苏。

(七)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扩大宣传优势

媒体平台是电影宣传造势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在传统媒体宣传中,通过电视台之间的合作,增加中国影片在泰国的播放率,依托中国电影频道(CCTV6)落地海外电视台进行推广。中国电影频道目前已经通过整体落地、分时段落地和零售落地等形式进入海外市场,目前落地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其播放的内容有国产电影以及相关栏目。基于此,国内电视台应该积极与泰方主流媒体进行磋商,利用双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实现电影频道的落地,以保证中国电影在泰国的持续宣传。

当然除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在泰国宣传的主要平台,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网络观看目前已经成为观影人最主要的观影途径。但是目前中国电影网络资源的发展并不完善,例如字幕组的翻译不足,目前在网络影视资源中,我们能够找到大量的中英文互译的影片,中泰互译的影片却很少,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字幕组虽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中国电影进行翻译制作,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其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针对此,在中泰文化交流中,电影制作企业应该加强与泰国主流、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利用官网上影评人的文章增加中国影片的宣传。例如电影《一个勺子》在上映过程中,先在出租的两间影院放映,获得一定反响之后,于2015年12月在北美的iTunes上播放,这样的宣传推广方式,也必然会为中国电影在泰国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的多渠道宣传提供借鉴经验。

二、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一)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电影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具有质量高、容量大、节奏快的优点,最大限度地融合了现代市场的宣传需求,成为文化传播中不可替代的因素。在电影中,创作者利用虚拟的声画世界,为观影人营造出一个二维或者三维的空间,并在其中融入文化元素,而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在创作者的带领下,对文化元素进行认可与接纳,进而形成自己的想象与思考。

在中泰文化交流中,中国电影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电影中,不仅包含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审视,还包括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解读,其中涉及的儒家文化、时代情感、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则成为文化交流中最核心的元素。作为不同的文化体,中国与泰国在语言习惯、价值观念、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审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电影创作中,这些差异却能够实现一个微妙的平衡,并引导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逐渐弥合心理上的隔阂,构建符合电影整体结构的意境。与电视剧相比,电影被称为“大银幕艺术”,银幕的放大对拍摄技术以及演员的演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作者需要千方百计地对影片的拍摄角度、色彩、清晰、配乐等进行斟酌,从而利用大银幕放大这种艺术美感。此外,电影的院线观看环境幽暗而安静,观众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情节上,并对影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使受众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所以在中国电影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更精准地实现文化传播。

在中泰跨文化交流中,地缘距离、语言隔阂为文化沟通带来了重重阻碍。但是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国际语言,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不应该将主要功能集中在娱乐上,而是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重任,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电影创作的基础,提倡中国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通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结合泰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巩固亚太文化圈,实现文化空间内部的顺利交流与对话,进而树立具有文化自主性和亲和力的中国形象,以推动独特的中国式电影文化的形成。

(二)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内容,实现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泰国是中国电影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站点”,因此,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拍摄等方式提高中国电影在泰国的影响力,也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电影的发展与其他商品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讲,有时电影的传播又总是违背市场规律,这就是近几年一些“烂片”却屡屡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对市场的开发,是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基本需求,而通过中泰合作,国产电影能够实现中泰两国电影市场的兼顾,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电影资本的回收,同时如果观众对于两种文化元素的碰撞反应强烈,还能够拉动其他影片的拍摄,如在《泰囧》大获成功后,中泰合作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泰国取景成为一些类型片的最佳选择。

产业化发展需要分工细致的生产链条,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形成完整的工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产业化的发展使得电影制作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实现了优化与整合,每一个环节各司其职,分工严密,质量过硬,使得影片从剧本创作、实际拍摄、化妆美工、特效制作、后期宣传等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基于此,中国电影也应该吸收这一经验,在与泰国交流中,逐渐完善并延伸产业链条,如在角色选择上,利用在中泰两国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制作过程中,吸收泰国电影制作中的有效经验;在取景中,与当地制作公司合作,以获得有效支持;在后期宣传中,利用本土代理商实现在泰国的宣传。而这种细致的分工与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中泰合拍片的质量,还有利于推动中泰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泰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与稳定。

电影对于旅游的拉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调查数据显示,游者对影视旅游认可度较高,83%的观众会因为一部喜欢的影视作品想去拍摄地旅游,91%的调查者认为,相比一些商品在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旅游目的地通过作为拍摄外景地在影视中做宣传,更能让观众接受。泰国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国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神秘莫测的佛教文化等都成为中国游客去泰国旅游主要的动机。如2012年,电影《泰囧》对于泰国旅游业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泰国游”的火爆不仅推动中泰文化的交往,更促使市场资源流入中泰交通建设中来,从而为中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中存在的偏差

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与其说是一种商业行为,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行为。电影是承载文化,中国电影要想在泰国实现传播并产生影响,并不是一两部中国电影在泰国卖座,或者两国影视企业进行合作拍摄这样简单,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纷,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是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虽然近年来,中泰在影视方面的合作交流逐渐深入,但是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质量偏差

质量是电影宣传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在资本大量进入影视产业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投资制作上的大手笔难以弥补内容上的空洞与单调,如2016年号称巨制的影片《长城》,虽然有海外顶级的制作团队,国内顶尖的导演以及流量小生的加持,依然难以挽救票房的惨淡,以及观影群众铺天盖地的差评。试问这种质量上存在“硬伤”的中国电影如何能够在海外打开市场?所以,中国电影要想在泰国市场获得反响,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质量上进行仔细打磨,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最重要的资本。

(二)观念偏差

电影作为文化的承载,其在海外宣传中必然会产生观念碰撞与文化冲突,因此,中国电影要想在泰国站住脚,不仅要了解泰国观影民众的心理,更应该深入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影中恰当、准确地介绍自己。但是目前中国电影在传播观念上依然存在偏差,如自上而下的灌输使得电影宣传更像一种强制性的文化侵略,从而激发泰国民众的抵触心理;在电影宣传与媒体合作中,缺乏对泰国观影群众的深入分析,盲目采用中国大陆习惯的影片宣传方式,影响了泰国民众对中国电影的了解与认可。

(三)市场偏差

电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产品,因此,其发展中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虽然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电影在金融产品、投资方面的需求逐渐扩大,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产业化发展不完善的弊端,例如在电影制作中,政府补贴多集中在主流电影上,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影缺乏有力支持,而主流电影由于内容、审美、文化宣传的本土化,使得其很难打开海外市场;资本进出电影市场缺乏规范,尤其是在“粉丝经济”的推动下,一些电影制作资金分配失衡,而在海外宣传中得不到粉丝响应,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传播土壤。

(四)政策偏差

“走出去”是中国电影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泰国作为中国重要的海外电影市场,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以电影为载体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我国电影乃至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目前我国在与泰国的电影文化交流中,电影合拍制度、电影宣传政策等方面依旧缺乏系统的规范,这使得双方在合作中缺乏互惠互利的传播平台,从而限制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

四、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启示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前景必然也会更加广阔。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泰国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电影产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在会议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就特地介绍了泰国影片《教师日记》。当然,在新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2016年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小年”,不仅在内容质量上难觅良品,在票房上也相对惨淡,这种后劲不足的发展现状,自然难以为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打好基础,因此,提高中国电影自身质量才是实现有效宣传的第一步。在保证自身高品质的同时,中国电影产业还应该针对泰国的基本国情,实现对传播路径的创新,这样才能找到中国文化与泰国文化交流的有效契合。从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效果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与创新。

(一)顺应泰国的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不仅与当地文化传统相关,更与特殊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因此,中国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和深入了解泰国民众的文化心理,顺应泰国民众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影片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这方面元素的应用,同时要更注重在一些文化细节上的处理,以达到产生共鸣和认同的效果。如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突出中泰文化在合作与交流中产生的认同与感动,让泰国民众逐渐体会并接受中国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元素。

(二)尊重泰国的文化风俗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泰国的文化风俗也与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风俗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崇尚“中和之美”是中泰文化中的共同点,因此,中国电影在制作中,应该深入了解泰国的风土人情、民族习惯和宗教文化,尽可能发掘和找到双方都崇尚和认同的“中和之美”文化内核,让泰国观众在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对自身文化风俗产生自豪感,既尊重了泰国的文化风俗,也避免在电影中出现触碰泰国文化底线的内容。在尊重的前提下,为中国电影的传播打开一条道路,而这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保证文化多元性的前提和达到共享的目的。

(三)提高电影作品的艺术性

审美价值是影视作品艺术性的基本追求。虽然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泰民众在审美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于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因此,中国电影在创作中,应该坚持高标准的艺术性,将艺术作为文化交流中的共同语言,不仅要在内容上体现别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还应该留给观影群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让泰国民众能够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进行挖掘,从而在艺术的碰撞中提升影片的审美价值。

(四)满足泰国不同阶层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能囊括所有阶层的观影人群,因此,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类型化的发展,结合不同的观影人群创作不同的作品,如近年来中国电影中武侠主题的影视剧在泰国的传播日渐式微,而日韩的一些精品爱情电影却吸引大批青年观众走入影院。根据这一发展经验,我们在挖掘泰国电影市场的过程中,也应该善于迎合泰国不同阶层,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观影心理,以促进电影的商业化发展。

(五)从国家层面加大宣传力度

近几年来,在助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政府在外交、激励政策等层面也加大了支持力度,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就正式提出了“中国电影·普天同映”计划,这是由政府牵头的第一家中国电影海外同步上映平台。从此,中国电影就有了一个全球同步推广上映的平台。该平台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布局了院线渠道和宣发渠道。因此,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与推广,也应该积极利用此平台进行相应的宣传,将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上升到中国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设的高度,不断探索和拓展传播新路径。

总之,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无论是对于促进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还是提高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电影要想获得泰国民众的认可并非易事。对此,我们必须要从中国电影自身的创作入手,借鉴好莱坞电影、日韩电影成功的传播模式,从而在“一带一路”的助力下,实现中国电影在泰国及海外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泰国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谁远谁近?
新年游泰国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我的泰国之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