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大学生学思践悟新时代新思想实现路径研究

2019-11-14刘浩然

领导科学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近平特色时代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更新教育理念、挖掘育人要素、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推动大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路径,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3-0086-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将其写入党章,并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现阶段,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肩负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因此,推动大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层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实现了思想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今后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南。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面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大变革,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它的强化和推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境下,大力推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其教育、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广大青年学生理解、掌握,不仅有利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还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2.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持续不断地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原动力。推进新时代新思想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教学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有助于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践行者,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青年学生抓起,引导他们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升华理想信念,感悟使命担当,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培养更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三、推动大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路径

当代大学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參与者和缔造者,因此,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新时代新思想为引领,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端正“四个正确认识”,拓展新时代新思想教育新视野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明确了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意义重大。

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是“四个正确认识”的核心,立足历史到现实的纵向坐标和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横向坐标,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进而把握好“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并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从“四个正确认识”切入,融通古今中外,拓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才能真正让大学生辨明方向、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目标,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既克服没有自信的妄自菲薄的心态,又避免盲目自信、妄自尊大的倾向,找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需求和大学生成才需要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2.推进课程育人,牢固树立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高校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大力推动以“课堂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作用,增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效能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组织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质量,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交流,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切实给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方位、多角度、宽口径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课程因讲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通识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呈现出排斥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3.创新实践育人,丰富新时代新思想实践教育平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生活、感知时代变革的机会。高校可以以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走进基层,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分享、影视欣赏等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亲身体验和感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新征程的美好愿景。同时,高校应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创建实践教育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深化组织育人,提高党团组织学生团体辐射能力

党团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成长的摇篮,要全面深入地推动党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组织建设和思想引领结合起来,突出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能,扩大覆盖面,提升辐射力。高校应高度重視党支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主题党员、团员大会,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青年朋友分享。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搭建学习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如“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理论研习会”等,促进青年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并从中推选优秀榜样人物,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蒲公英效应”,从而将青年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营造人人都是新时代新思想学习者、个个都是新时代新思想宣讲员的良好氛围。

5.促进网络育人,营造新时代新思想良好网络氛围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视野也愈发开阔,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适应能力也随之逐步增强,这意味着,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的重大部署,并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针对大学生日趋移动化、碎片化、分众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探索“互联网+”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针对高校大学生网上学习的新趋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台,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育板块,通过24小时全天候的开放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智能化的操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图文、声色并茂的展示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并做好线上答疑和网络互动,借助互联网创设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空间。同时,要善于使用“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生动鲜活、丰富翔实地呈现新时代新思想教育实践内容,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新时代新思想网络育人氛围。

6.提升宣传阐释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感染力

在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普及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下实功夫,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中国榜样,汇聚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在其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上推送了一篇文章——《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用讲故事的方式,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大学生关于入党动机的困惑,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高度,而且接地气,更易于被青年学生认可接受。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升宣传阐释能力,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避免刻板、枯燥,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饱满的情感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有意义”的教育变为“有意思”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让大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和口号,而是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休戚相关的行动指南,把外化的新时代新思想教育目标内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意志,进而转化为身体力行的自觉行动。

推动大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高校应着力更新教育理念、挖掘育人要素、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新思想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新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

[2]刘龙海.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要求新作为[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

[3]童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应特别增强授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J].红旗文稿,2017,(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理工大学2018—2019学年学生工作专项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LGXSGZ2018-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浩然,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习近平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