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校长推荐的历史书

2019-11-14张静雯

润·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通史万古江河

张静雯

从2015年开始,清华大学的新生都会收到“录取三件套”:录取通知书、校长的一封信和一本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每年都会给新生推荐一本书,并且嘱咐他们在入学前的暑假读完。

今年,清华送给新生的是许倬云的通史著作《万古江河》,校长希望学生们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许倬云是个很有趣的历史学家。王小波在美国学习期间,没有合适的课程可选,许倬云就给他开了门一对一的“独立学习”课,两人经常一聊就是一整个下午,“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聪明的脑袋,有趣的灵魂,思想自由碰撞,东倒西歪又何妨?

作为通史,《万古江河》的气质,也不是“正襟危坐”的。这本书对各个历史时期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有细致的描摹。说起来,“吃”也是许倬云写这本书最初的动机之一:他上饭店吃饭,被店主人问,中国菜这样的做法,是从哪里开始的?历史学家想了想,通史上还真没交代。可这么“接地气”的话题,真的不值得史学家关心吗?

《万古江河》非常平易近人,讨论的并不都是宏大的国家与政治制度。该书围绕“中国”这个概念谋篇布局,这里的“中国”着眼于文化圈的演变扩大,取自于梁启超的历史观念,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断代。我觉得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其无处不在的全球视野,即便是上古时期,也会对照其他文明比较讨论,尤其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许倬云觉得,中国的史学往往太注重自身,可是几千年的灿烂文明,都是同外界“有给有拿”,怎么可能是踽踽独行走出来的呢?

所以,许倬云说他要“不辞冒天下之不韪”,对国人自大的历史观进行劝诫。这是这部通俗易懂的历史书的雄心,也是它区别于“技术流”史学著作的炽热关怀。相应地,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之后,中国人自卑与虚骄混杂的微妙心态,也让他倍感忧心。上述心理的结果,都指向封闭与隔离,会阻碍文化的自我更新。

“兼容并蓄的胸怀”,正是邱勇校长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的品质,这和他在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談到的“自信”,在精神上也是互通的。“自我认同是以深入理性地认知自身和世界为前提的”,忌盲目,忌偏执。读书或许只是一时的功夫,但对其精神要义的体悟,可能会伴随一个人成长的历程。许倬云谈到选择史学为人生志业时特别动情,他从不后悔,因为“历史正是人生的延长与扩大”。

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在于历史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让人得以用更开阔的视野认识自己、认识当下。当人的精神世界不再局限于“我”,局限于一时之需、一己之利,整个人也会豁达许多。历史不会说教,却默默开出启发现实的解药。

《万古江河》这个书名里包含一个比喻,江河湖海,相拒相迎,汇聚成更宽阔的波浪,也夹带泥沙。这正如文化形成与成长的曲折过程。江河入海,浩浩汤汤的进程,诉说着“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

(青芒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通史万古江河
用爱心汇聚江河的“老船长”
江河里的水鸟
有机构成、人的发展与党的策略问题
蔡美彪心语
庚子端午吟
颜真卿
高三历史后期通史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万古佛龛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