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菜市场搬进美术馆

2019-11-14李喆

润·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宴摊贩建筑学

李喆

何志森的童年在福建山区里度过,从小喜欢观察和幻想,养成了一颗好奇的心。就读建筑学博士期间,他偶然看到一名小贩用晾衣杆越过围墙传递外卖,当时就惊呆了:我们设计师设计的围墙,被一根晾衣竿就给捅破了!这让他开始对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毕业后,何志森决定回国,穿梭于中国各大建筑院校,尝试用一种流浪的mapping工作坊模式展开教学,“很简单,工作坊的目的是想唤醒学生的同理心和洞察力。”那些最有用的知识跟经验,应该是在围墙之外、在生活之中,所以他带着学生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坊项目,研究的对象大多是摊贩、清洁工人、保安、流浪者和广场舞大妈这些普通民众。

广州扉美术馆的隔壁有个老式的菜场,何志森在美术馆跟菜场间做了一个“无界的墙”,然后在那里放电影、吃饭、做展览。他让学生跟摊贩一起生活、工作了两个月,一开始摊贩很抗拒,后来一场暴雨成为打开心扉的转折点。

“那天市场被淹了,学生去帮助摊贩们抬货物,让他们特别感动。”从这一天起,摊贩真心地接纳了学生们,还讲了自己的故事。“我们把所有的故事都排列出来,发现大部分跟摊贩的手有关。于是我就鼓励学生们去为摊贩们的手拍照,然后做个展览,把手和故事呈现出来。”

布展那天的早晨,一个海鲜档的阿姨站在门口问:“何老师我可以进来吗?”这让何志森特别感动,“这是摊贩第一次主动到我们空间里面来。”那天下午两点多,所有摊贩都过来了。

第二天撤展的时候,一大早又有一个阿姨过来问:“何老师,你们的手还要不要?不要的话,我们想领回去,放到摊位上。”那一瞬间,何志森意识到这些作品才刚刚开始,“她这一句话,给这些作品附上了一个全新的意义。”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事情不断延展,后来他和环卫工人、社区大爺大妈、摊贩一起,组织了好几次“百家宴”,渐渐地何志森感受到摊贩的变化。“第一次百家宴美术馆提供食物,但摊贩都没过来,一个是不感兴趣,一个是他们蛮累的,哪有精力啊?但到了第三次,摊贩们做了两大锅万宝粥,并且带了家人一起来吃饭。一个月前的百家宴,摊贩们提前好几天准备食材,每个人都带了一个最喜欢的菜来到美术馆。”

“你做的这些活动,不是最终要为我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而是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菜市场里,可以开心地工作,有尊严地工作。”菜场阿姨说的这一番话,让何志森特别感动,也特别意外。

现在有好多学校在效仿mapping工作坊,这让何志森很开心,“就像一个小火苗越烧越旺,去传播,去真正地影响到别人,然后他们又会把我的东西重新去创新,从这里延展。我做的东西并不是说是我的东西,而是建筑学最基本的,就是对人的尊重。”

未来何志森更加坚定要去教书,“通过教书来影响学生,然后学生会改变他做设计的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在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设计。”他觉得,教育就像撒种子,“老师需要在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中影响学生,它不能立竿见影。”但他想把自己这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下去。

(青芒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家宴摊贩建筑学
端午粽飘香等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白鹿态度
整顿摊贩,岂能靠狠
整顿摊贩,岂能靠狠
“美”丽家宴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