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戏剧三一律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研究

2019-11-14周昱彤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超越哈姆雷特

周昱彤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该作大胆摆脱古典戏剧三一律的限制,实现对于传统戏剧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对后世戏剧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古典戏剧三一律;哈姆雷特;超越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1

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其代表作《哈姆雷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创作的巅峰。通过讲述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其展现出庞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塑造出极具哲学意味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古典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提出了三一律的剧本创作原则,即一部剧本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故事情节是单一和完整的行动,这一戏剧行动要在一天之内一个地点完成。本文将从古典戏剧三一律角度进一步分析《哈姆雷特》这部作品,通过解读莎士比亚对于传统戏剧理论的突破与重塑,从而探究莎士比亚的戏剧观。

一、时间整一律的突破

《哈姆雷特》全剧包含许多隐藏的时间点,如“鸡叫”、“钟刚敲过十二点”等,全剧可视作一幕一天,五幕戏剧在一周左右时间内完成。其中最明显的对于时间整一律的打破是鬼魂现身这一场景,老国王魂灵的三次出现显然突破了时空线性发展的规律。

全剧以鬼魂出现作为开端,第一幕提示读者:大约在两个月前,老国王突然逝世,他的弟弟登上了王位,不出一个月,王后嫁给了新国王,王子哈姆雷特被召回丹麦宫廷。鬼魂的出现为全剧提供背景,充当全剧的逻辑和动力中心。接着,鬼魂的指令设定出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行动:令克劳迪斯偿命、夺回王冠、制止淫乱。莎士比亚的“镜子”说指出,演戏的目的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并要照出“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借由老国王魂灵,哈姆雷特找到了自己生存困境的一面镜子。现实中谋杀兄长篡夺王位、“成功”得到王后的克劳迪斯,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哈姆雷特受文明与社会伦常压抑的真实自我的外化。因而鬼魂如同催化剂,触发了哈姆雷特酝酿已久的复仇及精神蜕变。

由此可见,全剧借由鬼魂现身这一场景实现对于时间整一律的突破,在外显的王子复仇行为的基础上增添隐含的哈姆雷特的内心映射,从而展现出真实的人生困境。

二、空间整一律的突破

《哈姆雷特》中场景、地点切换迅速,戏剧行动的发展从城堡前的露台到大厅,从大厅到私邸,从原野到坟地,從坟地到厅堂,全剧人物的频繁位移突破了空间整一律中对于单一地点的限制。

鬼魂的陈述使得哈姆雷特的复仇有了某种凭借或者庇护,但同时克劳迪斯令他看到真实的“本我”,杀死克劳迪斯无异于否定哈姆雷特自己,自我的谴责和良心上的顾虑导致他的行动踟躇不前,复仇行为一再延宕。直到最后一幕场景变换至坟地,哈姆雷特从奥菲莉娅的墓中跳出,对死亡才有了真正的理解:一只麻雀的生死是注定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既然人死的时候一无所有,也不知道死后能留下什么,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此时全剧达到高潮,在领悟了死亡的真正含义后,哈姆雷特杀死克劳迪斯,接受了自我的灭亡,从而完成复仇重任。

由此可见,剧中的地点变化旨在通过不同场景烘托人物心灵的内在冲突,如寝宫场景中哈姆雷特对于王后的质问,坟地场景中哈姆雷特对于生死的思索,不同地点对于情节的铺陈、扩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对于空间整一律的最终突破。

三、情节整一律的突破

古典戏剧三一律强调故事情节应保持单一而完整,但该剧并不只有哈姆雷特的单一复仇主线,同时存在与之平行的两条复仇线: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的复仇。全剧开篇借霍拉旭之口说明背景:丹麦老王哈姆雷特杀死挪威老王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蓄意兴兵复仇。可见福丁布拉斯的处境与哈姆雷特颇为接近:同报杀父之仇,同为王叔而非王子接替王位。但福丁布拉斯的复仇具有高度政治性和策略性,最终不费一兵一卒获取丹麦王权。相比之下,哈姆雷特的复仇剥离开国家命运,完全忽视丹麦重兵压境、内忧外患的局势,是极度个人化的。

雷欧提斯的复仇同样与哈姆雷特形成鲜明对照。第四幕第五场中,雷欧提斯获知父亲猝死的消息便立刻返回丹麦,率兵杀进王宫。为了达到复仇目的,他全盘接受克劳迪斯的阴谋,最终也造成了自身的灭亡。可见雷欧提斯的复仇果敢极富行动力,但他被复仇冲昏头脑,手段卑劣,对于复仇结果的追求远胜于对真相的探求。而哈姆雷特的复仇虽耽搁于无穷思虑之中,却始终谨慎而坚定。

由此可见,全剧三条复仇线贯穿始终,明暗映照,互为阐释,实现对于情节整一律的突破,丰富了《哈姆雷特》的精神内涵。

四、结语

通过对于时间、空间、情节整一律的打破,《哈姆雷特》超越了传统戏剧理论三一律的限制。时间和地点的不断切换,情节上多线并叙的跌宕起伏,以及人物情感的高度真实,使得《哈姆雷特》更为深入人心。由此可见,莎士比亚追求作品内涵、人物塑造与读者情感三者的共鸣,并非三一律所规定的刻板一致性。从这一层面上,哈姆雷特已经超越了作品本身,成为真实的“人”的缩影,作者借这一人文主义者形象高度赞颂了“人”的真实价值。《哈姆雷特》实现了莎士比亚对于古典戏剧三一律的超越以及戏剧观的最终超越。

参考文献:

[1]戴锦华,孙柏. 哈姆雷特的影舞编年[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M]. 朱生豪,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亚里士多德. 诗学[M]. 罗念生,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超越哈姆雷特
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可能——评上戏西藏班《哈姆雷特》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