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9-11-14柴少军李永乐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运河保护传承

柴少军 李永乐

【摘 要】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江苏段戏剧历史文化深厚,种类剧多,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经过千百年的戏剧文化,由于在人、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其逐步退出历史表演的舞台,并被人们所遗忘,如何将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是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运河;戏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11-02

一、研究区概况

大运河江苏段全程长612公里,既是全国著名的黄金水道,也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廊道,北起苏鲁交界的大沙河口,南至苏浙交界的油车墩,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地级市,大运河江苏段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零星分布着山地、丘陵。研究区为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1]。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北运河与苏南运河,其中苏北运河404公里,苏南运河208公里,苏北运河沿线包括宿迁、淮安和扬州,又以扬州、淮安两市为主。扬州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遗产数量全省第一;苏南运河段以苏州、无锡为主,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进行申遗的城市[2]。

中国戏剧素来有“水路传播”的说法,伴随着运河的流淌与滋润,孕育了可以融合各自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城市符号的大运河江苏段戏剧。如扬州市的扬剧,在20世纪20年代,扬州的戏曲艺人們将古老的香火戏、花鼓戏以及扬州清曲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扬剧”,经过多年来大运河的哺育及各院团的努力和坚守,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扬剧。徐州市的丁丁腔,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兴起于1680年前后,后经京剧、梆子、柳子戏、拉魂腔等戏曲艺术的影响,逐步完善和成熟;常州市和无锡市的锡剧;苏州市的苏剧;宿迁市的柳琴戏等都离不开大运河的孕育。

二、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戏剧发展困难

戏剧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个人的力量,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帮助。目前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没有固定且广大的市场需求,所以仅仅依靠戏剧团队的努力,是无法获取充足的资金来发展戏剧团队的,久而久之,戏剧团队的人员转行,另谋生路,使得原本发展状况不乐观的戏剧雪上加霜,导致愿意从事运河沿线戏剧的导演、演员越来越少,最后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戏剧剧本没有创意和吸引力,逐步走向衰落。从事大运河江苏段戏剧人员的收入少,使其工作积极性低,不能充分调动创作的积极性,并且戏剧创作、戏剧演出成本上升,戏价低,收益周转时间长,资金链经常性断裂。据调查江苏段戏剧行情所知,一台戏从剧本创作到舞台上映,时间通常是半年以上,更不要说优质的戏剧。戏剧艺术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创新、写作的积极性降低,戏剧演出老套陈旧。很多地区表演的剧目依旧是以前反复上演的剧本,尽管有些剧目非常经典,但是几十年来演出没有创新的剧目,受众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观众也会逐渐减少,十分不利于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的发展。

(二)单个发展,整体性差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可是从挖掘程度来看,很多都是小片区域发展,并且开发档次比较低,所以此类戏剧文化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戏剧单个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基础设施的配备开支就比较大,如果大运河江苏段的戏剧文化趋向整体发展,在许多方面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每个城市只发展各自的戏剧文化,忽略对统一性的建设,虽具有地方特色,但不成规模,很难形成品牌效应。大运河江苏段城市的戏剧都是具体的点,不能够连接成线,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由于运河的存在,有着共同的文化属性,因此完全可以把运河作为戏剧文化的主线,来打造江苏段戏剧文化,使江苏段整体性戏剧艺术散发出魅力。

三、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

(一)内容丰富,戏剧种类多

大运河江苏段流域广阔,包含着丰富多彩的题材,从徐州段至苏州段,蕴含着各具特色的但又能体现运河味道的戏剧文化。对于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来说,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让人难忘的历史时刻,所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劳动人民的朴素精神,运河的发展历史等,都可以是其素材来源。甚至各地特色的戏剧,通过现代科技可以进行糅合创新,推出更多戏剧艺术。各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历史的深度,还是流域的广度,都是戏剧剧本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了历史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历史保留至今,依靠的是厚重艺术感染力,是时间与空间由量到质的蜕变,是我国珍贵的艺术宝藏。随着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戏曲的南北融合,让运河两岸的戏剧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特别是大运河江苏段的徐州、淮安、无锡、扬州等城市,都是戏剧繁荣且密集的区域。运河与城市的发展关系十分紧密,戏剧的素材来源基本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写照,突显着城市的历史民俗、自然地理、精彩瞬间。从某种程度来说,戏剧是运河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缩影,诉说着运河及两岸城市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江苏段戏剧文化的辉煌历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主线,把经典情节与现代演绎舞台结合,打造大运河江苏段特色的戏剧艺术文化。

四、大运河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策建议

(一)政策上支持

“江山也要伟人扶”,戏剧发展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在大运河江苏段戏剧发展过程中,是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政策的支持保护,来保证其发展繁荣、创造辉煌,因为戏剧根植于运河,经历岁月洗礼,有着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及顽强的生命力。大运河江苏段戏剧发展的目的是发挥戏剧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实现艺术文化固有的价值与意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及“五五指示”都是对戏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支持政策,江苏省有关部门也应当集思广益,对于江苏段戏剧文化的发展制定合理恰当的支持性政策。国有、民营剧团问题百出,政府忽视文化建设与投入,基层剧场设施简陋等系列问题,都阻碍了戏剧的前进与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剧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剧院市场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戏剧走向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只要政策恰当,丢失的剧目可以恢复起来,消亡的剧种可以复苏起来,戏剧不缺乏走向市场的勇气,缺乏的是走向市场的机制[3]。长此以往,大运河江苏段戏剧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以此看来,戏剧的发展是迫切需要规范的市场秩序来维护,有力的政策来依托。

(二)资金上投入

资金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对于大运河江苏段戏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筹备资金来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资金来源分为赞助资金、专項资金、固有资金、合作资金和借入资金。固有资金是戏剧团队的设备、人员、产权等有形与无形的财产,这是需要团队努力来增值的。戏剧团队可以按要求提出申请由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来扶持文化艺术方面的专项资金,并且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戏剧艺术的资金投入,同时国家与地方艺术基金也应该在资金方面对戏剧艺术进行投入。借入资金又叫欠债资金,对于戏剧团队而言,借入资金是存在风险的资金来源,资金的多少和时间周转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江苏省对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的融资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宽松的经济手段。企业与个体也需要多关注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在实物、资金方面多支持、多赞助、多合作,切切实实为大运河江苏段的戏剧艺术发展保驾护航。

(三)人才上培养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需要一批既具有热爱戏剧文化和广阔的艺术视角,又具备夯实的戏曲创作功底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大批的戏剧人才,才可以推动戏剧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剧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因而他们之间是彼此密切相连的,而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高质量水平的人才,因此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戏剧人才的输出。对于戏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高瞻远瞩的视角构筑起人才培养的体制,积极改善专业装置,达到资源融合,还要增加投入,挖掘新人,培育新人,以传承优秀当地戏剧文化为主。展现自我专业意义和传承戏剧文化的价值是培养戏剧人才的首要目的,进而推动戏剧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所以对于戏剧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用多元化方式、前瞻性的思维、创新性的观念去执行,保证戏剧人才有质且有量的输出。

(四)媒体上宣传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力宣传和弘扬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积极创新方法和思想,实现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传播的创新和突破。借助于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利用手机、网站,使大运河江苏段戏剧艺术获得重生。营造传播平台,吸引年轻观众,建立关于大运河江苏段的门户网站,研发智能应用软件,依靠新媒体数字化向观众展示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的艺术性。提高传播效率,丰富传播形式,将大运河江苏段的戏剧艺术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传播形式和内容,还能让不同地区、不同剧种之间实现快速、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戏剧文化的传播效率[4]。增进交流,提高传播质量,受众与演员彼此的互动平台,给他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这对戏剧演出品质的提升与丰富起着重要的作用,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了解戏剧,达到表演者乐意参加、爱好者愿意参与的效果。借助新媒体的信息化,去筛选优质的戏剧题材和作品,吸收优秀戏剧资源,大力推出具有特色的戏剧文化产品,增强戏剧文化的内涵,以此逐步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产业前进的脚步,使其在现代舞台上茁壮成长。

戏剧演进的状况,也是一座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反映,戏剧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舞台上的说唱,获得观众的鲜花与掌声,更是一种对居民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刻画、历史文化宣传的无形力量,所以对于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必要且迫切的。

参考文献:

[1]葛亮,高扬,陆春锋, 等.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土地生态空间差异及响应[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01):330-337.

[2]王韬. 江苏大运河的特性[J]. 档案与建设, 2019(01):65-70.

[3]李云. 戏剧走市场呼唤政策支持[J]. 中国戏剧, 2007(08):4-6.

[4]王小知. 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 传媒, 2018(12):79-80.

猜你喜欢

运河保护传承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