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9-11-14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周 丽/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文化主体在进行对自身文化体认的同时,产生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可和总体肯定,从而产生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是文化主体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文化客体价值和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坚定自信和理性审视。在文化概念上,少数民族文化统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之下,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色,因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又有其独特点,他们是我国未来民族区域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维护民族团结、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 的不断发展,世界多元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出现越来越多的碰撞。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文化自信”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是培育他们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一、“文化自信” 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在总体上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是持有积极的认同态度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念相对狭隘,没有将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个性”与 “共性”的关系认识清楚,狭隘的盲目推崇本民族一切传统文化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排斥心理,不愿接受甚至抵触任何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再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在笔者发放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吗?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哪些?”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回答: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深,一般会从一些主流媒体上、书本上学习一些,这种学习也只是浮于表面,感觉目前这种文化教育相对缺乏趣味性与系统性,学习起来兴趣不高。这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真正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自信”的根基扎得不稳。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媒体传播技术的提升,多元文化带来的西方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影响着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西方国家刻意为之的价值取向正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碰撞。有些西方刻意输入我国的价值取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丑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阻碍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立场不坚定,缺乏辨析能力,就会对那些可以输入外来文化产生盲目崇拜,进而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二、“文化自信” 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作为培育青年一代的重要阵地,既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更要多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自信”培育之路上发挥指引作用。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到来,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需求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大家庭,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环境,为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画好 “同心圆”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由于一定的地理、历史问题,在学习、生活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也有很多相似相融的地方,在培育“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交流,互相了解,这必然会有利于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均衡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根铸魂。

三、“文化自信” 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正视差异,加强人文关怀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不同民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当正视这种差异,不断加强各民族团结教育。让他们在心理上对高校产生归属感,消除故步自封心理,提高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应当经常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普及宣传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对本民族文化充满信心,也尊重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人文关怀增进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要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便各民族学生都能接受。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尽可能的通过讨论、提问、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发自内心的认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产生“文化自信”。

(三)推进“课程思政”, 打造“文化自信” 多点开花新格局

高校应有计划的将有关“文化自信”内容纳入到高校各科教学当中, 将大学校园打造成为培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基地。这首先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有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 将“文化自信” 融入进课堂教学进程中,打造“文化自信”多点开花新格局。高校教师要主动扩大自己的文化视域,打开“课程思政” 授课思路,形成新时代民族文化观,承担起培养视野开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少数民族的服装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