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优补差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2019-11-14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补差思政教学方式

■崔 萌/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培优补差教学观念和方式应用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利于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单一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与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理念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思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过于注重对学生各专业课知识教学和讲解,没有结合思政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来为学生开设合理的思政教育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并且在课时安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未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思政教育以完成学习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主,未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渐复杂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于依赖传统思政教育的课本知识。第二,教学方式方面,高校思政教学,普遍存在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现象,一言堂的对学生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加之大班授课形式的思政教学人数较多,使得教师不能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沉闷乏味,难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知识和精髓。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未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学生正确将知识学“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降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教学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学内容安排方面不够合理,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存在思政教育内容出现交叉现象,教师未有效根据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生活情况,来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教育内容的讲授与传播,主要以现有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最终影响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全新思想观念的理解。

二、培优补差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意义

其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与贯彻培优补差教学理念,可以最大化的促进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创新与改革,有利于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促进和帮助,转变传统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大班授课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理念,进一步发挥出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积极上进的班风和学风。其二,培优补差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课糖满堂灌、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局限性,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发展。同时,不同学生的智力和抽象思维也各不相同,通过培优补差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帮助教师更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其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对策,进而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其三,在培优补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并且采用以点带面、一帮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意识,更好帮助学困生和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班级成绩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基于培优补差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在培优补差的教学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让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增强学生对培优补差学习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学校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联系,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从而更好的做到培优补差,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还要尊重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等各方面情况,这样才能使教师具有依据,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进行培优补差工作时,就是还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理解,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才能真正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素质。

(二)采用以点带面教学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需要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生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优生来带动相关学生进行学习,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补,并且通过优生的学习带头作用,来帮助学困生和中等生提高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采用“一帮一”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过程中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长期如此,坚持一个学期,势必会增强中等生与学困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成绩,真正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让高校班级成绩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中,需要学校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明确不同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且相关潜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优生,可以加强对学生较难,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辅导,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学习,并且督促中等生努力反超,提高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困上,最主要的方法是鼓励,要合理鼓励学困生知难而进,还要在教育教学或者课后过程中,有效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辅导,全面提高学困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除此以外,无论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给予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潜力,提升培优补差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在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时,教师还要有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思政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秀文化活动和读书活动等,帮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学习和合作,实现学生活动中的优势互补,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思想水平。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采用培优补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补差思政教学方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补差的分析与探讨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
实施体育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