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龙的翻译看中国文化外宣

2019-11-14诸文娟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外语教学部

长江丛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译法交流文化

■诸文娟/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外语教学部

一、东方龙与西方dragon

古代神话传说中可呼风唤雨常作象征祥瑞之兆的龙,一直以来都是汉族等东南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象征之一。它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在中国,各式菜系里都有龙命名的;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舞龙灯,十二生肖中的唯一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属相;“龙”字成语大都积极向上,如“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生龙活虎”等;“龙”字也在中国电影名、歌曲名中出现,这无一不是对龙的崇拜与敬畏,甚至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但当我们将“龙”与dragon 作为对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会因为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象征意义而导致出现交流障碍。柯林斯词典解释该词为"a mythical monster usually represented as breathing fire and having a scaly reptilian body, wings, claws, and a long tail",神话里会喷火,身体、翅膀和爪子长满鳞片的长尾怪物;在西方里指"a manifestation of Satan or an attendant devil"。由此,不难看出,dragon 在西方代表的形象,与“龙”在中国为主的东亚文化里所代表的意思截然不同。

二、龙与dragon 的翻译溯源

把“龙”译成dragon 的第一人无据可靠,但13 世纪第一位塑造重要中国形象的西方人(Collin Mackrras,1999),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就多次提及龙,在Laurence Bergreen 英 译 版 中dragon 被用来译“龙”,描述宫廷御花园亭柱:“每根圆柱上都盘着一条龙,这些龙,头向上承接着亭子的飞檐,龙爪向左右张开,龙尾向下垂着,龙的全身也涂着金漆。”(Laurence Bergreen, 2007)介绍鞑靼人计时方式时也提到了龙(ibid)。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西方译者们在将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同时,也致力于将中国的儒道释经典翻译、诠释给西方。但在一些核心术语翻译时也有中西译法内涵不对等的问题,龙的误读与误译也影响着中西文化交流。

2013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人民网)

三、龙的改译与中国文化外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外交流,外宣工作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有探索,有挑战,有机遇,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我们迎来了外宣的蓬勃发展时期(唐佳梅,2008),对外交流也从对内译介西方文化为主,转向对外译介中国文化为主,翻译从输入转型成输出型。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有综合国力、硬实力的,更需要文化传统,软实力。让中国在世界范围得到接受就要让中国的文化及其价值得到认同。

长期不恰当译法使西方对中国多有诸多误解,然而在中国学校里,教师还是在用dragon 教授学生;在以沟通世界文明,传播中华文化为主旨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中,“龙”英译仍是dragon,虽然有长篇详尽解释,但增加了交流的障碍与不便。可喜的是,已有许多译者、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他们都在努力纠正这一误读。在“亚洲四小龙”英译选择放弃dragon,而译成了Four Asian Tigers;望子成龙不再是to hope one's son to become a dragon, 而 是have a bright future, hold high hopes。

许渊冲译《蜀道难》“上有六龙会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时,为避免曲解选择抛开龙背后渊源与意义选择译成"Above stand peaks too high for the sun to pass o'er; Below, the torrents run back and forth, churn and roar."(唐诗三百首新译,1998)也有译者选择加注,补述或者借译的方法来避开问题。“龙争虎斗”被解释为fighting between a tiger and a dragon — a fierce struggle between well-matched opponents.(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2002)。

《光明日报》曾发表评论:“百年前一个词的翻译所造成的误读是该想办法重新评估一下了。当然这种重新的翻译与介绍并不容易,中国其实有许多文化内容都无法在西方的语境中找到准确的对应的词汇,与其削足适履,倒不如自己发明一个。”(光明日报,2012)许多学者提出改译“龙”, 04 年学者蒙天祥提出loong 的译法,其后更多的学者都支持、认可这种改译。这不仅是“龙”在中国文化语境内部的角色和内涵发生变化的客观使然,也是中华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互动过程中参与全球话语体系构建,参与文化间对话与全球文化书写的主动出击。(申雨夕,2019)

四、结语

翻译的目的是交流和传播文化,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而正确的翻译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能更好地向西方展示中国。而在这复杂的过程中,最大的负面因素就是误传。只有通过各方面加大力度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才能向西方展示中国龙积极正面的形象,让西方人真正了解接受其文化内涵,才能消除存于偏见和误解。我们为之骄傲的“龙”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译法交流文化
如此交流,太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谁远谁近?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