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隐性失业的研究

2019-11-14丁唯一西南医科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求职者隐性失业

■赵 娜 丁唯一 /西南医科大学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制度全面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黄金期。在此期间,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截止至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6.5%)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了大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当面对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转型期等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众多矛盾与冲突,尤其突出的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根据党十八大报告中最新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理念,这将更加明确地指导高等教育就业工作由传统的就业数量到就业质量的重大转变。

一、什么是隐性失业

隐 性 失 业(recessive unemploy ment)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又名亚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第一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衰退时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即使未被解雇的工人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甚至在繁荣时期,过分膨胀的就业也会出现人员臃肿的现象。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我们这篇研究以X校近10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作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

二、以X校为背景,近10年来,大学生隐性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女性隐性失业率大于男性。中国解放后,居然一直提倡男女平等,女性能顶起半边天,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长久已来的习惯,导致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并未将男女完全的平等的对待。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职业的隔离。而这里的隔离主要指即便女大学生就业,也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以取得较高的报酬,因为女大学生被排挤在可以领取较高劳动力报酬的部分劳动力市场外,这就导致了女性隐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2)高学历及有工作经验者隐性失业率大于低学历及无工作经验者。由于随着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后,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逐年递增,但经济增长的速率和劳动力市场提供的职位增长低于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数量的增长,故出现了大量了供大于求现象。在这种现象下,供职单位不断提高求职者要求,几乎接近苛刻。这种苛刻供表现在职单位过分的追求高学历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所提供的职务并非一定需要如此高的学历及一定要有工作经验,这就导致求职者在工作岗位中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而导致隐性失业。

(3)个体外在特征下的隐性失业。个体的外在特征包含了个体的身高、外貌、气质等特征。造成此隐性失业的原因与第二点造成的原因一样,都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供职单位在大量求职者中,不要提高求职者外在特征的要求上,而这些岗位并非一定需要良好的外在特征,这就导致个体外在特征下的隐性失业。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X校近10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背景,对X校在高校扩招后所出现隐性失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单是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原因,也与高校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上也有欠缺的地方。本研究针对此主要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找出如何加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吗,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的方法,为X校寻找出更加有效、更加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业方法和途径。因此,本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调查法,其次还运用了文献法。

首先,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调查法去了解X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法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访谈调查这三种调查形式;调查的对象包括了近几届X校毕业生、近几年来X校招聘的单位以及X校的就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内容包括近几届X校毕业招聘会的情况、招聘单位对应招毕业生的要求、X校近几届毕业生现状及想法、以及X校就业办公室对目前我校就业情况的分析等等。

其次,研究人员还广泛地研读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失业的研究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总结,结合实际及国家国情,力求找出解决此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本研究的进行具有开展的意义。

五、为改变这种隐性失业的现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观念转变,尽力做到平等对待

观念转变,很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要转变观念不但涉及全社会的人,而且与人的约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等都相关,所以要求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做到观念转变,而达到绝对的平等很难很难。在此,对观念转变的讨论,主要涉及从点到面、从个人到群体逐步尽力的做到平等,相对的平等。

(二)毕业生自身观念转变,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在学生进入大学时一直到毕业前,学生所在学校都应该为学生开设专业思想教育及职业规划课程,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良好的定位自身价值,规划未来发展,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跟随社会大环境,只想向东、向南发展,而忽略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传承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兴旺的源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的教育,而且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所以应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四)发挥各层各级作用,提升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提升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单单依靠学校是不够的,也需要全社会以及家庭的各级作用,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系统有辅助等的依次帮助毕业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求职者隐性失业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找工作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五问失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