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虎通义》《释名》声训格式比较研究

2019-11-14陈思维安徽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训诂材料

■陈思维/安徽大学

《白虎通义》采用声训的方法对名物词语进行训释,是一本有着极高声训价值的学术著作。《释名》,汉末刘熙所作,成书时间晚于《白虎通义》百年,是一部从语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对后代训诂学影响极大。

本文穷尽性地梳理《白虎通义》和《释名》两书中的全部声训材料,共梳理出133例词,并对声训材料的格式进行细致、全面的对比,发现异处,从中窥见东汉声训发展的规律和轨迹。1994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收入清代陈立编撰的《白虎通疏证》,《白虎通义》声训语料来源于此;《释名》声训语料取自20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东汉刘熙所作的《释名》。《白虎通义》与《释名》,一部神学法典,一部声训专业著作。研究虽多,但很少人将目光转入到对其格式比较研究上,这无疑是研究上的创新点和价值点。

一、《白虎通义》《释名》声训格式之比较

《白虎通义》公认是声训的代表作品,《释名》成书时间晚于《白虎通义》,毋庸置疑,深受其影响。两书皆是以声训通训诂的典型书籍,更因同出汉时,在声训材料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又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原因而相互区别着,在声训格式上我们就能够很明显看出这不同之处。

通过对这133例释义格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白虎通义》和《释名》在释词格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经过对两书声训材料的穷尽性梳理,共梳理出126个单音声训材料和7个双音声训材料,通过一一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126个单音词里共有63例词释义格式基本一致,3例词释义格式完全相同及60例词释义格式发生很大变化;7个双音词里基本都呈现相似的释义格式。《白虎通义》的声训释义格式是远丰富于《释名》的,《白虎通义》共出现7种基本的释义格式,《释名》则仅仅只出现4种。由于我们的研究范围只在两书的同词声训材料里,范围有限,因而结论上也相应地是针对同词声训材料的对比来得出的,下面让我们针对变化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释义格式基本一致

我们知道,《白虎通义》实质上是东汉时白虎观会议之资料汇编,因而带有经学性质,并不具备《释名》的字典性质和训诂性质,在声训方式运用上继承前人已运用的声训形例,在其基础上略有创新之处——先进行基础的声训训释,再加上一句或几句解释,借此说明被释词的含义。《释名》显然继承了这一声训训释方式,因此两书在声训格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下面让我们针对两例相同格式进行具体分析:

1、A(者),X 也……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133例声训材料里共有72个呈现基本一致、3个具有完全一致的训释格式,这75个同词声训释义格式主要为此种格式:A(者),X也……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释义格式,属于直陈式推原训释方式,即是以对被训词的词源及得名之由进行直接揭示。先进行初步基础的声训训释,再用一句或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大概含义。例如:

子:子者,孳也。孳孳无己也。

——《白虎通义》

子,孳也,相生蕃也。

—— 《释名》

男: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

——《白虎通义》

男者,任也,任功业也。

—— 《白虎通义》

男,任也,典任事也。

—— 《释名》

在资料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两书的同词声训材料里,还是在两书各自的声训材料里,这种格式都占据着很大比重。其中,在两书声训材料里,《白虎通义》一共有81例为此种表达式,占全部同词声训材料的60.9%左右;《释名》更是有112例,占全部同词声训材料的84.2%左右。

双音词声训材料里基本格式就比较统一且单一了,有A者,X也。B者,X也;AB者,X也……这两种基本的声训释义格式。由于双音同词声训材料仅有7例,资料受限,我们也很难就此判断,这里就姑且不深入探讨。

2、A犹X也……

“犹”字是常见的训诂术语,使用“犹”时,释词和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者近义的关系,例如:

霸: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

—— 《白虎通义》

庚:庚犹更也。庚,坚强貌也。

—— 《释名》

例中,“霸”字为同义相训,“庚”字则为以引申义相训,此外这种释义格式还有以特定语境义相训和引经相训的使用情况,但在此文的研究范围内并未出现这类声训材料,我们暂且不论。

通过梳理,《白虎通义》里此种释义格式共出现2例,《释名》也只出现4例,可见作为声训的经典释义格式,“A犹X也”仍继续继承并活跃下来。“犹”字更是作为专业的训诂术语运用在训诂研究里。

(二)释义格式完全不同

在两书声训材料里,笔者一共梳理出60例词在训释格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格式:

1、《白虎通义》 :A之(为)言X也

此种训释格式较为常见,136例词里《白虎通义》共出现40例,占比29.4%,而在同词声训材料里,《释名》并未出现此种释义格式。

2、《释名》 :X 曰 A,A,X 也,X,Y也

此种训释格式可以看作是“A者,X也……”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出现在《释名》里,共出现6例;《白虎通义》里并未出现此种释义格式。

“X曰A,A,X也,X,Y也”这种格式首先对被释词下定义,再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训释,再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二次训释。此种训释格式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被释词的含义,并帮助记忆;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释名》对于《白虎通义》的释义格式上的继承和创新。

二、释义格式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白虎通义》和《释名》在声训材料释义格式上具体的变化和分布,我们可以知道两书的声训释义格式是一脉相承的,同中存异,《白虎通义》的声训释义格式丰富于《释名》。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数据直接下定义,《释名》声训释义格式的单调并不能说明声训释义格式的退化,这种变化更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蜕变。释义格式的统一以及大占比,使我们得知在东汉时期,释义格式已经有了主流格式,并且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固然跟声训这种训释方式的特点有着很大关系,代表着人们对于声训方式的驾轻就熟;但也跟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释名》是在“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的宗旨下编写的,为普通大众所编写,释义格式固然要适应大众需求,因而采用略显单一及常见的格式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白虎通义》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追求繁缛造作,虽大量使用声训,却是带有政治倾向,更谈不上体系化;《释名》则实实在在地立足于为大众阶级谋福祉,格式精简化、统一化,也实是一种创作的要求。

综上所述,《释名》作为声训发展的顶峰之作,释义格式是优于《白虎通义》的。

注释:

①刘熙.释名[M].上海:中华书局,2016.

猜你喜欢

训诂材料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赠送折纸材料
训诂思维与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