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2019-11-14张俊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作家群广西文学

■张俊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越来越被视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内涵。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其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成为大学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大学教育最为普及的传统学科的中文学科,往往成为大学文化育人成效较为突出的一个领域。一些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在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渐渐形成大学作家群,从而因作家这一群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特殊影响力而对大学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一所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一、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涵一致性

(一)大学作家群的精神内核与大学精神凝聚力具有一致性

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师生共同遵循的生活样式和思想共识,是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大学形象的独特标识,为大学发展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力和内驱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文化场域,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底蕴。大学作家群作为大学的一个群体,自然离不开大学文化精神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大学作家群在文学追求与创造方面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正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生动呈现。广西师范大学作家群又称“独秀作家群”,其命名源自该校闻名遐迩的独秀峰。“以‘独秀’来命名作家群,既象征着我校各个时期作家们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更象征着作家群所具有的独树一帜、木秀于林、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内在气质及独特追求。”而从该校对其大学精神的阐释可以看出,“卓尔不群、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独秀精神正是其大学精神内涵。大学作家群的精神内核与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涵一致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大学作家群的文化认同与大学文化吸引力具有一致性

大学作家群虽然不同于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作家群体,具有明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辨识度的作品风貌,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延续性的作家群体,大学作家群通过师生教学承传或者同学之间的切磋借鉴,从而会呈现出具有一定大学精神气质和文学特色的文化共性特征。以大学文化精神为核心建构的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作家群形成的文化场域,大学作家群的凝聚形成与发展壮大都难以摆脱大学独特的文化气质,而浸染大学文化精神的大学作家群作为一个显在文学现象和文化存在,必然会对文学爱好者产生一定的品牌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吸引其了解认同这一特定领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认同与行动一致性。大学作家群的文化影响正是大学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吸引力层面的具体体现。

(三)大学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与大学文化创造力具有一致性

文学创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创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大学作家群的文化活动、文学创作等活动是一个创造力迸发、表达、传播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大学文化的创造力。“‘高等学府’作为现代文明结晶状态的代表者,在承传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无疑最善于活化和反思;在创造和建构新思想新理论的同时,则最善于整合与张扬。其根本的行为方式不能不是师生质疑.特立独行,兼容并包,一往无前。而这一行为方式的精神本质恰恰与作为主体精神领域中最能显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文学的本质是相一致的。”文学创作必然是对自我和经典不断超越的过程,这种创新性和创造意识是作家必需的精神品质和理念追求。而最能体现一所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就是经由其文化层面而体现出的对于真理和新知的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从文化创造性这个层面而言,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四)大学作家群的文化影响与大学文化辐射力具有一致性

文学本质上的一种思想的交流,文学作品的发表就是一个寻求对话的传播过程。大学作家群的存在,必然意味着文学创造活动的存续和文化交流分享活动的持续。大学作家群与大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作家群也往往会被视为该大学文化传播力的一个直接体现。也就是说,大学作家群的文化传播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辐射性的实现路径之一。广西师范大学为了推出独秀作家群这一品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建了一个由年轻教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的独秀作家群研究团队,自2009年4月起,开始了独秀作家群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主要由人物专访、文献查阅、文章撰写3部分构成。”这些大量的工作,都通过图书出版、报刊发表、展览展示等形式进入到社会传播层面,引起社会关注,形成了独秀作家群的立体式传播,进一步通过独秀作家群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广西师范大学的文化辐射力。

二、大学作家群的培育对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价值分析

(一)大学作家群的培育是凝练形成教育特色的有效路径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学科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往往呈现大学历史文化积淀。在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前身,下同)50周年校庆的宣传文字中,该校把作家群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大亮点进行重点宣传:“广西民族学院在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在汉语言文学、东南亚小语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造就了‘相思湖作家群’和一批民族研究专家、学者。”该校将“相思湖作家群”这一亮点的重要性甚至提升到了培养了民族研究专家、学者这一成绩之上,可见其重视程度。该校走出了数百名作协会员,学校以培育文学新人的鲜明特色和成功业绩,荣获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园丁奖”。由此可见,大学作家群的培育对于大学特色学科和学科优势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大学作家群的培育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以大学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作家群的培育及这一群体的相关文化活动是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广西师范大学着重打造了“独秀”精神品牌集群和“乐群”文化品牌集群,从“独秀”品牌矩阵的建设来看,独秀作家群与独秀教师群、独秀画家群、独秀大讲坛、“独秀嘉人”女生节等品牌一起构成了对独秀精神的阐释和弘扬,独秀作家群推出后,该校先后出版了《大学里的作家梦》《从雁山园到独秀峰》等一系列图书,以访谈、研究、作品结集等形式对独秀作家群体进行立体的展示宣传,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独秀作家群已经成为该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作家群的培育对于大学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大学作家群的培育是增强宣传工作实效的新切入点

作家群的形成与推出,是大学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和特色,往往会成为一所大学具有差异化的一种竞争力,被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亮点进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较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师范大学独秀作家群推出以来,可以检索到近30条相关的媒体报道信息,这些新闻报道为学校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切实增强了学校的媒体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在广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之时,《光明日报》刊发的报道即以《广西师大:尽显“独秀”魅力》为题,集中对该校以“独秀”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作了梳理总结,为该校高质量宣传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大学作家群的培育是提升大学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大学作家群作为一所大学教学育人重要成绩的直观体现,往往会对大学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大学作家群作为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会引起学界的注意,甚至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撰写中进入主流视野,进而提升大学的形象。评论家黄伟林在盘点21世纪以来的广西文学时,总结了广西文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五个表现,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品牌增多”,谈到相思湖作家群、独秀作家群等“一系列文学品牌进入文坛视野,充分显示了广西作家的文化自觉。”有评论家更直接地阐释了大学作家群的文化意义,指出相思湖作家群甚至“凭借业已凝成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即便是在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势下,‘相思湖作家’仍是一个卖点。”这里所谓的“卖点”,是从大学形象与宣传的视角而论,也恰从侧面体现出了大学作家群对大学形象传播的重要价值。

三、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视域中大学作家群的培育策略

(一)依托大学学科优势重点打造文学教育特色模式

大学作家群的形成,不仅是一所大学文学群体文化共识和文学实践经验的延续承传,更是一所大学教育特色和文化软实力建设自觉性的直接体现。从对广西三个大学作家群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依托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及文化资源,创办特色的文学教育模式,对于大学作家群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该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四个学科之一,是该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为学校文学创作人才的培育起到了重要的学科支撑作用。该校一直高度重视对写作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通过设立作家班、引进高端文学创作人才、设立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开展名家名刊名编走进民大、出版作家作品、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文学赛事等方式,大力推动学校的文学教育模式创新,为相思湖作家群新生力量的培育和作家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校作家培养方面的成绩,也充分体现了文学教育模式设计的重要性。

(二)围绕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构建文学交流创作生态系统

校园文化文学活动是大学作家群形成必不可少的文学环境。一所大学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跟阅读、写作有关的赛事、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氛围,构建了文学生态系统,有力推动校园作家的成长。特别是基于文学理念一致性形成的校园文学社团,有效地发挥文学创造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文学同道的鼓励交流促推作用,在文学教育课程体系之外开辟第二课堂,助推青年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在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作家群的现象溯源中,评论家容本镇即将其缘起形成追溯至该校中文系七七级、七八级学生创办的该校第一个大学文学社“石笋文学社”,“以‘石笋文学社’为先河,各种文学社也相继成立,而且十多年来方兴未艾。”特别是该校大学生文学协会和相思湖大学生文学社这两个“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也最具实力的学生文学社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文学社团真正成为会员的“创作之家”。文学创作交流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大学生文学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三)结合文学批评研究扩大大学作家群文坛影响力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相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创作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学批评研究的推波助澜。在大学作家群的推出与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向来是不会缺席的。前期,对大学作家群的勾勒描述与溯源爬梳,以及作家群的命名、阐释和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家群推出后,持续的跟踪研究对于作家群影响力的持续性和文学创造的自觉性以及文学特色的凝练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广西师范大学独秀作家群推出以来,有关学者先后发表了15篇批评研究论文,对于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发展、特色与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使得独秀作家群真正进入广西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为充分认识其创作价值提供了文学批评研究的观照视角。

(四)加大作家群构建与传播力度提升大学作家群知名度

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推出是一个系统工程,及时的命名与品牌打造,并对之进行积极的宣传推介,是大学作家群快速提升知名度的必由之路。从广西高校来看,三个大学作家群的推出,都与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密切相关。2000年6月,广西民族学院和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联合召开“相思湖作家群现象”研讨会,总结经验,思源思进。2012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文联联合召开独秀作家群研讨会,正式宣告广西第二个大学作家群品牌的推出,形成了“北有独秀峰,南有相思湖”的格局。2014年11月,河池学院作家群研讨会召开,推动该校作家群走向文坛前沿,被专家认为“已成为广西文学的中坚力量。”此评价大大提升了河池学院作家群的影响力。通过专业的学术研讨,既有利于文学界对大学作家群有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从而作为一个群体进入学术视野,也会使其成为新闻事件而引起关注,提升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释:

①王枬.《共创独秀文学新辉煌——在独秀作家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见黄伟林,张俊显主编的《大学里的作家梦:独秀作家群访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②陆卓宁.“相思湖作家群现象”的文化反思[J].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98.

③李超.独秀峰下文学薪火传承——访文艺评论家陈学璞、李建平、黄伟林[N].载《广西政协报》,2010-6-19(6).

④新世纪 新民院 新机遇 新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J].载《歌海》,2002(3):48.

⑤黄伟林.卓然独秀南中国——论新世纪的广西文学[J].载《文化与传播》,2014(1):53.

⑥陆卓宁.“相思湖作家群现象”的文化反思[J].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96.⑦容本镇.相思湖作家群现象溯源[J].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1~72.

猜你喜欢

作家群广西文学
广西贵港
我们需要文学
《广西戏曲》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地域作家群研究的新样本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我与文学三十年
广西诗歌五人谈
大地的声音
——东北作家群的文化体认与民族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