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彭春的喜剧作品及其现代意义

2019-11-14张谷鑫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南开喜剧话剧

■张谷鑫/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张彭春(1892 -1957),字仲述,1892年4月生于天津,其父张久庵(1834-1909)先生弹得一手好琵琶,人送外号“琵琶张”,他经常带着年幼的张彭春出入戏院,耳濡目染之下,张彭春从小就对戏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张彭春留学回国,自此开始了他在天津的话剧活动。他发展南开新剧团,实践了导演制,还改编了大量的世界名剧,培养了大批的戏剧人才,他为我国早期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话剧在北方的奠基人”。

本世纪初,张彭春专题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其中重要成果有:黄殿祺的《话剧在北方奠基人之一:张彭春》、龙飞的《南开话剧与第一导张彭春》,郭武群的《张彭春对中国话剧的三大贡献》,等等。近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开拓,又有王晓晨的《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陈元峰的《张彭春与中国话剧现代化》等研究论文发表,从不同角度深化了这一研究领域。

一直以来,对于张彭春戏剧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他早期所创作、编导的《外侮》、《新村正》等几部作品,即以戏剧类型来分,主要研究对象是他的悲剧作品。本文则以他所编译、执导的喜剧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品中的喜剧艺术及其现代意义。

一、张彭春改编的喜剧作品

本文中张彭春的喜剧作品泛指他所翻译、改编和执导的戏剧作品,如《财狂》(张彭春、曹禺译)、《谁先发的信》(张彭春译),以及他的学生张平群改译、张彭春执导的《求婚》、《打是喜欢骂是爱》、《虚伪》等剧,在翻译和执导过程中,这些剧作均经过张彭春的改编,体现了他对于喜剧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谁先发的信》的原作者A.A.米尔恩(A.A.Milne,1882-1956)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诗人,也是风靡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熊维尼》一书的作者。《谁先发的信》叙述的是麦哲生先生的未婚妻佩蒂与房客白先生围绕一封信所产生的矛盾,佩蒂此前背叛了麦哲生,与一位男青年亨利私下约定结婚后给麦哲生寄了一封分手信,没想到亨利在结婚的当天失约了,佩蒂便赶来取回分手信。房客白先生一定要将所收信件转交给麦哲生,两人因此发生了争执。交谈中白先生得知佩蒂的姓名,交给她一封麦哲生所写的信,麦哲生在信上说,他已经和另一位含瑞女士结婚。白先生得知后,提议仍将佩蒂寄来的分手信送交麦哲生,以邮戳的日期证明佩蒂先于麦哲生提出分手,并且自己和佩蒂结婚,以帮助佩蒂报复麦哲生。

这一出荒诞闹剧看似是各种巧合所造成的,实则剧中所有人物都是该剧所讽刺的对象。张彭春的学生——曹禺先生在多年后指出:“南开新剧团是我的启蒙老师,不是为了玩,而是借戏讲道理。他告诉我,戏是很严肃的,是为教育人民、教育群众,同时自己也受教育。”著名的喜剧作家本·琼生指出,喜剧同悲剧一样,都有让人受到教诲的作用,差别仅在于喜剧关心的是愚蠢的人、社会上的谬误;而悲剧处理的是人类的罪恶,即人类对一种更深刻的道德的背叛。也就是说,喜剧同悲剧一样,可以起到教育作用。

独幕剧《虚伪》也表现出喜剧的讽刺、教育作用,一对夫妇外出看戏归来,发现家里进来一个贼,这贼见到主人竟然不躲不闪,反而用花言巧语说服夫妇俩,即如果贼偷不到东西,夫妇俩在邻居面前就会脸面无光。于是夫妇二人不仅在新闻记者面前帮贼隐瞒了身份,还将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出来让贼一一挑选。该剧对人的虚荣心理加以辛辣的讽刺。正如《喜剧》一书所指出的,喜剧的讽刺针对的是“尊严的堕落”、“生活表面上的种种荒谬”、和“罪恶与腐败社会现象之深刻的不合理性”,即社会与人性的荒谬和不合理性。

《财狂》(三幕剧)改译自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五幕喜剧《悭吝人》。《财狂》改变了《悭吝人》原有的大团圆结局,并得到了较好的评价。巩思文在《〈财狂〉改编本的新贡献》文中评价道:

喜剧和笑剧(Farce)最大的分别,便是喜剧的人物性格深刻,笑剧的人物性格肤浅。倘若剧作者只为落得喜剧的结局,忽略剧中人的性格,他的喜剧便不十分成功。《财狂》的改编本,要主角韩伯康德性格深刻化,所以就要他的股票完全变成废纸。实在说,这样写不仅没有拆毁全剧的统一性,却求得全剧的完整。

关于张彭春话剧创作的现代意义,陈元峰在《张彭春早期话剧创作初探》一文中概括道:在张彭春的话剧创作之前,以进化团为代表的文明新戏更多的保留了东方戏剧的传统质素,从而远离了西方现代话剧;而张彭春之前的南开演剧虽然有意识地追求欧美的写实主义精神,但其受中国古代小说和传奇剧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带有因果报应的痕迹,经常出现离奇的情节,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一元钱》、《一念差》等。笔者认为,张彭春所改编的喜剧作品区别于当时文明新戏和南开新剧团此前的剧作,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主要承袭自西方的戏剧传统,是地道的现代话剧。

二、张彭春的喜剧艺术及其现代意义

关于喜剧艺术,张彭春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要“抓住”观众,就要尊重喜剧所特有的内在规律,包括那些机智、诙谐的语言和滑稽的人物和情节。比如,在《谁先发的信》中,佩蒂在翻看麦哲生的信件时为房客白先生撞见,两人的对白如下:

他:你好呀?对不住,吓你一跳。

她:是的。因为错认人了。我吓得特别厉害。

他:那会特别的厉害,自然啦。

她:我以为你是麦哲生先生。

他:我恐怕我不是吧。

上述对白类似于西方话剧中“让步反击”的语言艺术形式,语言风趣幽默,白先生和佩蒂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对于《财狂》的改编,男主角韩伯康德的出场经过张彭春的精心设计,改为让他反复的、狠狠的大声骂听差,听差嚷着,“谁敢偷你,谁能偷你呀!”然后,他再挥着鸡毛帚,追赶着,从幕后跳出来,达成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佳效果。

在张彭春改编的喜剧作品中,除了戏剧语言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喜剧场景的设计和滑稽情节的运用。以上改编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是不同凡响的,在上演根据契诃夫的《求婚》改编的同名喜剧时,由于全剧的语言、人物性格与情节均十分滑稽,当时南开礼堂中学生观众反响热烈,竟然由开怀大笑,发展到齐声哄叫、同时顿足,结果将礼堂二楼天花板的白灰震下了一大片。

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的方式方法,或许张彭春早在谈话中有所揭示。1928年3月,他在南开瑞廷礼堂讲艺术生活的要素,谈到艺术创造,他说:“不论多么热烈的情感,只要用某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艺术品的,它的律动总是静的、淡的。凡是伟大的作品,全是在非常热烈的情感中,含着非常静淡的有节奏的律动。把无限的热情,表现在有限制的形式中,加以凝练、净化,然后成为艺术品。这就是艺术作者的牺牲。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者就在于此。”为了使观众产生滑稽幽默的感受,就需要剧作者和导演运用种种技巧,用有限制的形式蕴含、表达其中的感情。比如张彭春的喜剧结局中往往出现“剧情突变”的情节设计,这一形式与小说中“欧·亨利式结尾”达成效果类似,使观众产生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存于情理之中的感觉。在《谁先发的信》的结尾,白先生竟然和佩蒂结婚,以帮助佩蒂报复麦哲生。《虚伪》的结局中,贼将拿走的值钱字画又送了回来,因为女主人早就将之调了包。“剧情突变”技巧的运用,会产生滑稽的场面,也会使观众产生“被命运嘲弄一场”的心理感受。

综上所述,张彭春在戏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促使中国戏剧向现代化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喜剧作品是其戏剧现代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张彭春所改编的喜剧是现代话剧,主要承袭了西方的戏剧观念和艺术技巧。他的喜剧作品实践着他的“现代化”主张,注重戏剧的讽刺、教育作用,还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体现出了话剧的现代化特征。

注释:

①黄殿祺.曹禺和他的恩师张彭春,话剧在北方奠基人之一——张彭春[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225.

②[美]莫恰.喜剧[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3:4.

③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编著.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59.

④陈元峰.张彭春早期话剧创作初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9):61.

⑤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编著.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469.

⑥黄殿祺.曹禺和他的恩师张彭春,话剧在北方奠基人之一——张彭春[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223~224.

猜你喜欢

南开喜剧话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杯具们的喜剧
话剧《二月》海报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爆笑喜剧
我是爱南开的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国家话剧院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