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视域下的师德个人修炼

2019-11-14宋土顺华北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准则高校教师师德

■田 苗 宋土顺 田 壮/华北理工大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科技的进步。师德是灵魂,加强师德的个人修炼,重要而且必要。

一、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基本内容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准则针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提出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均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培幼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幼儿)、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七项,七项准则从价值观念和教师内心修养层面对教师行为提出要求。准则依据岗位工作内容的差异和学生对象的不同特点,针对高校教师提出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积极奉献社会三项准则,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提出要求,发挥高校教师引领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高校教师言行实践的示范作用;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出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规范从教行为三项准则,针对幼儿园教师提出加强安全防范、遵循幼教规律、规范保教行为三项准则,均是基于中小学和幼儿特点,对安全防范、规范行为提出的要求,规范教师的实践行为,同时在潜心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教师行为准则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政治修养、个人素养、业务能力等,是深化师德建设的关键。

二、师德的个人修炼

教师在实际工作岗位,应以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行动指南,规范自身的从教行为,加强个人师德的修炼,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价值观树立、学习意识提升、实践行为锻炼、内心修养几个层面加强师德的修炼。

(一)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随着现代多元化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作为思想活跃的教师,极容易受到外来价值观念的影响,而教师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育者,学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牢固树立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就业、诚心、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必要,将其作为个人的行动指南,规范教师个人行为。

(二)加强学习意识的提升

活到老、学到老,是个人成长最宝贵的财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特点,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学识领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严,利于教师的个人的发展。因为学习,有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学习,才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学习,才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是提升个人学识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个人的专业技能走在科学的前沿,明确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利于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

首先,加强个人研究领域的学习。随时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个人所学习的新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组织,内化于心,外化于教学,引领学生走在学科的前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锻炼研究技能;其次,加强非研究学科领域知识的积累,很多知识体系不是单独独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相辅相成的,教师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应该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握本学科的内容,将学习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三)注重实践行为的锻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自觉意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并注重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基本理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实践,唯有实践才是基础理论的内化,在注重加强学习的同时,应重于实践。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锻炼,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加强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技巧的归纳总结,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在生活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加强交流,善于沟通,平等对待,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的实践行为基于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和评价,对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定位,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发挥公民的模范作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人师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忽视。

修炼个人师德,要实现自我悦纳,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实现从认识自我到跳出自我的过程。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积极主动的向学生做示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做到道德最高点的示范;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关怀它的成长,理解和包容学生的过失,重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价值。

(四)注重内心的修养

个人道德修养重在内心的慎独和反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牢固树立师德观念,并付诸实践。基于内心信念起作用的道德,只有在人的心中扎根,才能通过内心信念确立,对于规范的践行才能称之为自觉和自律,使道德主题形成自我约束。古人有云:“俊德可参天,宜向云中开”。社会生活中,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道德要求的高起点。形成慎独反省的道德修炼方法,是教师完成自觉认知和理性的超越,由道德观念的建立、道德情感的生成、道德观念的践行三个层次组成,将道德理念内化于心,通过对外界的认知和不断反思,实现道德观念的自主认知和理性超越。只有教师进行自我慎独和反思,才能使师德建设中道德教化与道德践行完美结合;才能奠定未来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实现道德信念在道德主题心中的认可并扎根;才能有助于教师个体进行道德的修炼、提升道德境界,拓展教师个体自觉进行道德修炼。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与欧诺个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提出:为何教师会失去心灵,如何重新找回教师心灵,他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对待教学,要怀有满腔热忱,才能让教学富有张力而又朝气蓬勃,否则,再好的教育技术也只是空洞乏味的工具,任何方法手段都收效甚微,只有教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部景观,有解剖自我的勇气,实现自我认知,才能实现教师力量的最大化。

知识分子不单单需要有才情,还需要提升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有包容的力量,对同事对学生才能以宽容的态度去交流,而个人道德修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加强人文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北宋文人苏轼被人们称为人见人爱的苏东坡,其门下以“四学士、六君子”最为后人所熟悉,他身边能聚集北宋时期一大批数一数二的精英,一是被他的才情折服,二是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足够感染他身边周围的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湖水一样,平静而又清澈,任你风吹雨打,“也无风雨也无晴”。其人生境界之高,是后人敬仰的文化巨人。其学生晁补之写了一篇文章,苏轼看后,觉得他的文章虽好,却少了点简朴,苏轼认为写文章要有一定的过程,应该是先简朴后华丽,但却因这种观点的表达挫伤晁补之的锐气,于是让同为学生的黄庭坚代为表达,这样晁补之更加易于接受,也不会挫败他的锐气。身为教师,正应该有如苏轼一般的情怀,更应如苏轼一般亲近,处处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综上所述,进行师德个人修炼,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全面和不间断的学习,具备扎实的个人专业基础知识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建构,并努力付诸实践,以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善于慎独和自省,才能实现个人师德的修炼。

猜你喜欢

准则高校教师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