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蕊雪:科研就是我的一日三餐

2019-11-14醉茶姑娘

莫愁 2019年7期
关键词:施一公清华大学姥姥

文/醉茶姑娘

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四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9篇。2018年11月23日,因在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核糖核酸)剪接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她斩获2018年度全球青年科学家奖。她,就是万蕊雪。

科学的种子,埋于一颗赤子之心

个子娇小的万蕊雪,从小就爱黏着慈祥的姥姥。一天,姥姥突然晕倒,重重地磕倒在地,万蕊雪吓得哇哇大哭。她挤在混乱的人群中,跟到了医院,守在病房寸步不离。

姥姥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姥姥醒来后,望着满脸泪水的万蕊雪,心疼地安慰道:“不要担心,以后小蕊雪也当医生,姥姥就不会生病啦。”姥姥的一句无心之语,却像种子一样,深埋在万蕊雪心底。学医,成了她的梦想。

初中时,第一次接触生物课,万蕊雪就对人体的奥秘、神奇的细胞反应等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书本知识有限,她就经常跑到学校附近的书店翻阅生物书籍。在自学中,她渐渐明白,要从根本上解决姥姥的疾病,就要从根源上探索发病的原理。

高考后,万蕊雪没有如愿进入医学院,而是进入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即便如此,她并未灰心,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泡在实验室里,每个学期都是年级专业课成绩第一。闲暇,她就查阅医学知识。

大三时,万蕊雪开始为报考医学院的研究生做准备,跑到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面试,参加他们的夏令营活动。之后,她又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跟着不同的老师学习研究。其中,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学术氛围最让她难忘。回校后,她一心准备清华大学的保研面试,并顺利通过。

如何选择实验室,让万蕊雪犯了愁。她了解到,关于基因蛋白质的研究方向,是打开姥姥疾病治疗之门的钥匙。而施一公教授团队,恰好正在攻克这一世界难题。她给施一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想加入其实验团队的心愿。“邮件发出去一周,一直没有回音,我想这事儿可能黄了。但我坚持又发了一封邮件,想着再没有消息就算了。”三天后,万蕊雪接到一个北京的来电:“你好,我是施一公,欢迎你到我们实验室来。”万蕊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追求科学,初生牛犊不怕虎

2013年年初,万蕊雪走进清华大学施一公实验室,开展本科毕业设计。最初她非常高兴,但没多久,她就感到深深的焦虑。施一公实验室在清华大学,甚至在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界,都一直以高效率、严标准闻名,成员都非常优秀。一个蛋白提纯实验,师姐只要7个小时;而她从早8点到晚8点都做不完,且实验基本以失败告终。“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简直笨到家了。”万蕊雪说。但她不轻易认输,此后的4个月,她平均一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只休息了3天。最终,万蕊雪成功通过施一公的考核,正式成为团队的一员。

2014年,万蕊雪进入直博二年级。当时,正赶上冷冻电镜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结构生物学领域可能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施一公觉得万蕊雪潜力无限,建议她做剪接体结构与分子机理的研究。

这样一个世界级难题,课题组也缺乏经验借鉴,但万蕊雪来不及担心自己的能力,就想突破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许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万蕊雪说。

整个实验过程,万蕊雪举步维艰。一次次的失败,让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就连做梦都在做实验。一天,她突然通过蛋白

质印迹法看到一条阳极条带,激动不已,一睁眼,看到的是宿舍的天花板……

2014年的一个寒冬之夜,经历无数次失败的万蕊雪,终于成功提取了可以用来提取酵母剪接体的单克隆酵母。2015年3月,她提取到了性质良好、均一性良好的酵母剪接体样品。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施一公比万蕊雪更加激动。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工作,希望第一时间将实验成果发表。两周里,为了保证文章中背景知识的准确性,万蕊雪细细阅读了数百篇论文。论文审稿意见传达来之后,万蕊雪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实验回答质疑,整整三天,她不眠不休。

2015年8月2日,万蕊雪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媒体称颂道,这是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的最大贡献。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绍斯塔克评价道:“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而这一等待已经太久了。”

不忘初心,坚持探索生命的奥秘

这一年,万蕊雪刚满24岁。“科研就是我的一日三餐,如果不是真的热爱,真的很难坚持。”万蕊雪说。

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但万蕊雪来不及欣赏山顶的风景,就立马投身到新一轮的实验研究中。“虽然我们的研究向前迈了一步,但越做发现谜团越多,必须不断地坚持,不断挑战,从不同侧面解释RNA剪接的奥秘。”万蕊雪又以每天14个小时的节奏投入工作。她主动承担起晚上10点到凌晨6点的夜班,甚至会为睡10分钟而痛心疾首:“全世界就这么几台冷冻电镜,一分一秒都不该浪费。”3个月后,万蕊雪的新工作又取得重大进展,她再次在《科学》杂志上刊发论文。2016年7月,万蕊雪最先研究的两个状态剪接体结构再次被清华大学率先报道。“这个领域在全球的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我们获得不少荣誉,但丝毫不敢放松,否则就被别人赶超了。”万蕊雪说。

一步一个脚印,凭借扎实的科研成果,万蕊雪在2016年入选全国仅5人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这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也是学术界对我的一种期待,我不能辜负这个期待。”

近两年,万蕊雪成为清华大学耀眼的学术新星。但她绝不是刻板的科研研究员,和同龄人一样,她也爱逛街、购物、美食、刷微信。用万蕊雪的话说,就是尽情享受科研,享受生活。

万蕊雪的微信签名是“不忘初心”。她说:“我的初心就是探索生命的奥秘,做好科研,贡献人类,回到梦最开始的地方。愿姥姥和天下人都能健康幸福。”

猜你喜欢

施一公清华大学姥姥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聪聪的信
关注学科热点事件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