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具在西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

2019-11-13宋其敏

艺海 2019年9期
关键词:道具属性民间舞

宋其敏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舞蹈道具的运用在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古典舞或现代舞中都不同程度运用了道具,道具在舞蹈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西藏民间舞蹈中,运用道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部分道具在实际运用于西藏民间舞蹈时,被赋予新的属性,其涵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双重属性的视角试图分析道具本质属性和被赋予的新属性之间的变化以及特性。

〔关键词〕西藏;道具;民间舞;属性

一、中国民间舞蹈中道具的历史沿革

(一)道具的起源 舞蹈道具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民族民间舞、芭蕾舞或古典舞等不同的舞种当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道具,这说明道具在舞蹈中已经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道具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就存在的一种物品,道具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被称之为工具、用具。道具从古就有,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在《辞海》中,道具是:“戏剧,电影和其他演出中的所需的舞台用具。通常分为:大道具如桌、椅、床、机器等;小道具如杯、壶、花瓶等;装饰道具如书画,镜框等;随身道具如烟袋、背包等。”《现代汉语词典》中,道具是:“是演剧或摄制影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如桌子、椅子等叫大道具,扇子,茶杯等叫小道具”。通过《辞海》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可以清楚看到,提到道具时人们毋庸置疑地将道具归纳为艺术中的一部分,可见道具的起源与舞蹈的起源是息息相关的。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其名称由普遍的“道具”发展为系统的“舞蹈道具”,简称“舞具”。

舞蹈的起源普遍认可的是劳动说,舞蹈起源于劳动,亦在劳动中发展。起初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单纯在狩猎或觅食等日常活动中,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简单的手舞足蹈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进而演变成舞蹈的雏形。“由于是劳动使人类摆脱动物的习性,成为有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万物之灵,建立起人类社会”。①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将周围可以运用的物品运用到生活中,逐步发展成为道具,“人们生活在一块完全不可知的土地上,……人们便开始有了采掘工具”。②劳动说、舞蹈起源和舞蹈道具起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了舞蹈的发展和进步。

(二)道具的运用与发展 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可以追溯至原始时期,此时期的舞蹈被称为“原始舞蹈”,主要以祭祀,图腾崇拜为主,由于人们的认知相对薄弱,对于一切事物的情绪表达都以道具为媒介进行简单的活动,从而赋予信仰的涵义。在《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一书中描述到:“我国广西的花山岩画中画面中心有一个高大醒目的正身人像……该人像腰佩环头长刀,手持短剑。”③书中所提到的“短剑”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具,由此可以看出在原始舞蹈中已经有道具的运用。在夏商周时期发展至奴隶制社会,既有夏朝舞者舞时手执“龠”(类似排萧)的《夏龠》即《大夏》,又有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在周代的“六大舞”和“六小舞”中均有手执道具而舞,有的是“执龠翟而舞”,有的是“执干戚而舞”,有的是执“生活用具”等道具而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运用乐器、武器以及生活用具为舞蹈道具。到汉代时期的封建社会,舞蹈风格多样,带有道具的舞蹈较多,繁衍出专门应用道具的舞蹈“道具舞”,同样以执乐器、武器或物品进行舞蹈,说明在汉代舞蹈中运用道具已经是相对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总称为“清商乐”,其中舞蹈《杯盘舞》是运用道具的代表性作品,舞者手执杯盘,左回右转反复舞弄。还有《拂舞》等舞蹈也是手执道具而舞。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时还流行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胡乐胡舞”。此时少数民族的舞蹈逐渐融入大众文化中,运用道具是相对普遍的情况。唐代时期,是各个民族舞蹈融合发展的一个灿烂时期,大量舞蹈中都运用了道具。例如健舞类舞蹈《剑器》,舞蹈风格是刚劲有力、潇洒矫健,舞者手执剑而舞。宋代时期不仅将生活用具和武器等物件运用到舞蹈中,并且将运动器械也运用其中,例如女弟子队的《打球乐队》是手执球仗而舞,此时的球仗属于运动器械,这说明舞蹈道具在不断丰富。明清时期,戏曲舞蹈比较发达,在戏曲舞蹈中包括两大类“纯舞蹈”和“舞姿身段”两类,在舞姿身段中有一个类型是“技巧性表演身段”,这些舞蹈类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道具运用从而提高表演者技巧性,这其中道具包括手持道具和置景道具等。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时期之间是中国封建时期艺术文化的延续,舞蹈道具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更多元素运用到舞蹈中,舞蹈道具的发展愈发丰富,也揭开了舞蹈道具双重属性在舞蹈中的涵义。

在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非常普遍,例如:劳动舞蹈“阿谐”中的“博多”,它運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劳动用具。人们通过唱歌跳舞的方式缓解劳动产生的疲劳,运用手中的劳动用具“博多”去配合歌舞,从而形成“阿谐”特殊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二、道具在西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

(一)道具的属性 道具本身在社会中的运用具有普遍认知性即本质属性,这种属性通过道具的功能体现出来,后来人们将社会中的不同道具运用到舞蹈中后,被人们赋予新的属性即艺术属性,而这种属性是在其本质属性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结合实际情况赋予它的。在笔者研究分析西藏民间舞蹈过程中,发现西藏民间舞蹈中有部分民间舞蹈道具的运用是在其本质属性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表演情况、不同表演场合被原始创编者赋予一种新的属性,即艺术属性,这种艺术属性与本质属性同时存在且能相互转换。西藏民间舞蹈中的道具,在舞台上是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结合灯光舞美等方式体现道具在舞台上的艺术属性,它的艺术属性是一种隐晦的表现,体现于道具在舞台上转化之后的不同功能;在舞台下西藏民间舞蹈中带道具的舞蹈首先是在民间艺人唱歌的基础上结合舞蹈的艺术形式等,体现道具在舞台下的本质属性,而这种本质属性的侧面又体现出民族文化属性。

(二)道具的特征 由于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在不同场景中运用具有双重属性,那么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双重属性外化体现则是通过特征所表现。

1.实用性 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在生活中所体现的特征是实用性,例如:劳动舞蹈“强谐”以及“阿谐”中的道具在没有舞蹈相结合之前,是具有实用性,此道具是用来牢固墙体,打地基,修整地面等作用;在西藏民间舞蹈中“甲谐”中的“腰刀”“鞭子”,这些道具在运用到舞蹈中之前,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所用的道具,起到了放牧、防身等实用性作用。

2.象征性 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与舞蹈、音乐等相结合之后,在实用性不变的情况下,被人们赋予艺术属性,这种艺术属性作为一种被艺术化的舞蹈道具而赋予新的内涵,更加贴合舞台的表现形式。“阿谐”及“强谐”中的道具被运用到舞蹈中之后,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向欣赏者传达具体的舞蹈表演形式的象征符号;“甲谐”中的道具被运用到舞蹈中之后,便成了展现人们英勇气概的象征物。因此西藏民间舞蹈中的舞蹈道具是展现西藏人民的生活和民族风情,是体现西藏本土人文的一种象征符号。

三、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符号意义

(一)内涵分析 “符号就是借助符号可感的形式,承载着所要替代的抽象内容进行传递的概念,我们可以认为用符号来传递意义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分析符号的意义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④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与舞蹈结合后,是一种传情表意的舞蹈语言,而这种舞蹈语言是舞蹈中符号的代表,反观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也是如此,作为一种表现人文,体现民族风情的符号,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舞蹈语言。

(二)符号分析 在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作为一种符号,揭示着该民族舞蹈文化等背景知识。它不仅具有它自身所带有的本质属性,其中作为一种舞蹈语言,一种符号来说也是具有本质属性下的民族属性,是人们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地理的一种渠道。因此在西藏民间舞蹈中作为舞蹈符号的道具,是具有本质属性和艺术属性双重属性的。

综上,舞蹈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结合音乐将编导的内心情感外化。为了能够将情感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可将道具合理地运用到舞蹈中,道具作为舞蹈语言、舞蹈符号的代表,为舞蹈传达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样,在西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使得舞蹈潜在内涵以及编导内心情感更加形象地展现到观众眼前。因此对于舞蹈的研究可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深入探索,从舞蹈道具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道具在西藏民間舞蹈中以及西藏民间生活中的不同属性,由此可以更广泛地研究西藏民间舞蹈。

(责任编辑:翁婷皓)

注 释:

①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7

②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1982:164

③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4

④丁泉杰.符号学视阈下舞蹈语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GSP-053

猜你喜欢

道具属性民间舞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对两种实体观的探析
用好文件“属性” 解决实际问题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