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养鸡“12 段+”精准饲喂技术

2019-11-13王献忠华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北方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产蛋鸡周龄产蛋

□王献忠(华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育种、 营养和管理等技术的提高进步, 蛋鸡的生产性能越来越高, 我们一定要根据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及时科学的调整配方,实施精准饲喂, 满足鸡群各生理阶段或各种状态下的营养需求, 奠定蛋鸡高产稳产的基础, 实现养鸡效益最大化。

1 精准饲喂的意义

精准饲喂技术是现代养鸡精细化、精益化管理的体现,是高产蛋鸡和鸡农增收节支的需求,是现代“无抗养殖”的保障,是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战略的要求。

依据鸡群情况调整营养配方实施精准喂养;

有助于蛋重的控制和蛋壳质量的提升;

有助于减少鸡群死亡率(脱肛、脂肪肝等);

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饲料成本和排风耗电成本);

减少大气和鸡舍内氨、 氮的排放量;

缓解蛋白资源严重匮乏的困窘。

不同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氨气和氮的排放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氨气和氮的排放影响

2 高产蛋鸡新的挑战

2.1 开产早爬峰快

随着家禽育种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应用, 育种效率更高效快捷,世代间隔由过去的13 个月缩短到7 个月,开产日龄每年提前0.7 天以上; 蛋鸡产蛋爬峰时间仅短短的5~6 周时间。

2.2 产蛋持续性进一步提高

更长的产蛋周期, 产蛋时间延长至100 周龄或更长时间;60 周龄后的产蛋率增加; 并且具有较高的产蛋持续性。

2.3 饲料的转化效率逐年提高

图1 饲料转化效率

高产蛋鸡的饲料转化率都可控制在2∶1 以内,海兰公司育种目标是饲料转化率达到1.5∶1 或更低(见图1)。

2.4 最佳的蛋重曲线

早期的蛋重增大、后期蛋重在减小。

2.5 死淘率稳步降低

极低的死淘率 (3%)相对的也增加了入舍母鸡产蛋枚数。

2.6 产蛋后期的蛋壳质量逐步改善

增加了可销售的鸡蛋数量。

如今优良的蛋鸡品种已经具备了以上条件, 但仅靠这种优良的特性显然是不够的, 其中营养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影响着动物生产效率和遗传潜力的发挥,左右着动物的健康状况,因而必须有饲料营养、 环境控制等管理的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3 树立新理念 科学调整饲喂模式

虽然海兰公司2018 年把海兰褐的营养标准在2016 年的基础上,由9 段调整为10 段饲喂模式(海兰灰仍采用9 段饲喂模式),但对于现代高产蛋鸡和我国国情来讲, 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

图2 9 段和10 段饲喂模式

“12 段+”精准饲喂技术,是在原9 段或10 段饲喂模式基础上增加“超早哺育料”和“爬峰料”,另外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相应的增加异常状态下的饲料配方和1 项精准饲喂技术(见图2)。

3.1 超早哺育料

研究证明早期营养对后代会产生长时间的影响, 在最初几天给幼雏提供高浓度、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和无菌的日粮, 能够促进幼雏肠道更早开始发育,使肠道更健康,消化吸收率更高, 也减少了应激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 同时也提高了早期雏鸡的生长速率。

如能结合种鸡场的 “母体营养”、孵化场内的 “胚蛋营养”和“早日饲喂技术”,效果更佳。

3.2 爬峰料满足特殊时期(18~25 周)的营养需求 (见图3)

3.2.1 蛋鸡18~25 周龄的5 个特点(见表2):

表2 蛋鸡18~25 周各项指标变化

产蛋增加 从开产到25 周龄的94%,增加了90%左右的产蛋率,产蛋数也接近40 枚左右。

3.2.2 蛋重增加 蛋重由49.4 克到57.8 克,增加了8.4 克。

图3 15~25 周营养需求

体重增加 体重由1.52 千克到1.84 千克,增加了0.32 千克。

光照增加 光照时间由10 小时到14.5 小时,增加了4.5 小时。

采食量低 采食量由18 周龄85克到25 周龄的109 克,平均采食量95.75 克, 距高峰采食量相差12 克左右。

同时小母鸡还要面对开产的应激(产蛋是小母鸡最大的应激);更换饲料的应激,采食大量的石粉(粒),光照强度增大的应激, 这种情况下机体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鸡虽具有控制采食量的基本生理机能,但存在一定的限度,这一阶段单靠鸡只自身调节是不现实的,难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会造成鸡群体能的严重透支, 影响整体生产性能。

3.2.3 18~25 周龄营养摄入不足的危害

能量和氨基酸摄入不足:

产蛋高峰相对较低或无高峰、高峰后的衰跌、蛋重偏小、产蛋持续期较短、个体重低和抗病能力较弱。

钙和磷摄入不足:

龙骨弯曲、软骨,甚至瘫痪;产蛋鸡疲惫、后期蛋壳质量变差。

由于蛋鸡18~25 周的采食量相对低10 克左右,如果此时不对配方做适当的调整, 就可能会出现以上问题,对鸡群造成伤害,对生产性能造成影响,波及养鸡效益。

3.2.4 18 ~25 周龄的营养调整

调整方法:

18~25 周新母鸡处在独特的生长环境之下,必须对营养进行调整实施精准喂养, 以满足新母鸡生理、生产的需求。

调整配方中氨基酸(可消化)的水平(见图4)

调整配方中钙磷的水平 (见图5)

3.3 异常状态下营养需求

图4 调整配方中氨基酸

图5 调整配方中钙磷的水平

图6 单一饲喂和可选择饲喂一天的养分摄入情况

根据鸡群状况调整日粮营养,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生产情况的一种务实的做法。 毕竟鸡的生存环境跟国外有区别, 比如一些烈性传染病处理方式, 国外多采用扑杀手段处理, 我国采用强制多次免疫方法控制,结果不言而喻。 养殖规模、 场房设备规格差别和环境控制技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同时也是国家战略和环保的要求。

3.3.1 疾病状态下营养调控

无抗养殖不只是简单地把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去掉。

精准营养是鸡群健康的保障,实现精准营养才是最好的免疫。

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营养是决定健康的关键因素,80%的疾病与营养有关。

营养不良会导致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降低, 提供高品质的饲料显得尤为重要。

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FLS)又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S),是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过剩, 和某些微量元素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鸡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有研究证明该病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管理、环境、激素、有毒物质等有关,而营养因素是主要原因,其机理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 因而通过营养因素调控脂肪代谢是防治本病的重要途径。

球虫病 通过调控日粮营养水平来减轻球虫感染程度也是抗球虫的方法之一, 特殊的营养物质与抗球虫药结合,能增加药物的疗效,还可以缓解鸡感染球虫后的病变程度,提高存活率与饲料转化率。

3.3.2 应激状态下的营养调控

应激包括高密度笼养、断喙、转群、惊吓、捕捉、称重、免疫用药、断水、断料;以及热应激、冷应激和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等。

应激状态下必须调整饲粮中能量、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的水平,增减微量、维生素、电解质和微生态等。

3.4 分段饲喂技术

产蛋鸡在一天内对能量、 蛋白(氨基酸)、 钙和磷等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取决于母鸡对形成各种蛋成分的生理需求。 即上午要形成蛋清等,鸡需求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 蛋壳主要是在下午和晚上形成的,对钙磷的需要量较高。

分段饲喂是根据一天中蛋形成阶段的实时营养需求, 给产蛋母鸡喂饲不同营养的饲料, 把日粮分为上午和下午不同的营养, 以此精准营养满足产蛋的需要, 改善后期蛋壳质量的问题。

分段饲喂可提高产蛋后期的产蛋率,降低饲料消耗成本,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和沉积,改善蛋壳质量,增加可销售商品蛋数量。

分段饲喂同时还降低了2%的能源使用量和约1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降低了钙磷的使用, 减少了排泄物对环境的影响。

图7 分段饲喂的效果影响

4 总结

精准饲喂技术必须以各品种新的营养指南为标准, 满足鸡各生理阶段和不同采食量下的营养需求。

精准饲喂技术应以饲料原料的实际营养物质含量为依据, 或以新的原料数据库为参考, 结合精准的评估, 启用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配方。

精准饲喂技术应以所要求结果为导向, 根据养殖场管理水平的差异和鸡群实际状况提供精准的营养方案,并精准的执行,方可获得更佳的动物表现。

猜你喜欢

产蛋鸡周龄产蛋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鸡蛋价格仍有下降可能
褐壳蛋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秋冬季节产蛋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