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头是一种智慧

2019-11-13陈思炳

杂文月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张良韩信任命

●陈思炳

《左传·昭公七年》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正考父的人,他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的时候,一直是弯着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是鞠着躬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竟然俯身如弓受命。平时走路时,他总是低着头顺墙根小步快走。他这种行为举止,似乎有点反常不入流,但他这种谦虚谨慎、如履薄冰、低头做人的品格成为后人的榜样。

“美国之父”富兰克林在年轻气盛时,曾去拜访一位令他敬仰的前辈。在他进入一扇门时,由于昂首挺胸、大步前进,一头撞在了比自己矮的门框上,痛得他不停地用手揉搓痛处。老前辈笑着对他说:“很痛吧,这是你今天来访我的最大收获,也是我要告诉你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干成大事,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形象地对“低头做人”阐释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做人如进门,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使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登山者需低头,你要想登上人生成功的顶峰,就必须学会低头做人。

翻检历史,备受羞辱忍辱负重的勾践,大局为重不与廉颇较劲的蔺相如,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鸿门宴上卑言谦辞的刘邦,不顾皇室之尊三顾茅庐请孔明的刘备,攻下天京后自解兵权的曾国藩,羁留京城流连酒楼妓院的蔡锷,都是主动低头的智者,虽忍得一时之辱,失了一些面子,但却笑到最后,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人在创业之初或失意时不耻于低头,人在成功后得意时更不要忘了低头。西汉三杰中的张良与韩信,均战功赫赫,皆为刘邦的左右臂,然而结局却不一样。这其中的差异就在于,张良在助刘邦事业功成后,仍保持低头的姿态,当刘邦每次夸奖张良时,张良都会谦虚地说,这是大王的功劳,我只是一小卒。当刘邦要封张良为万户侯时,张良说:“我不敢接受这么大的封赏,我初见皇上是在留城,但愿封到留城这个小邑就可以了。”于是被封为留侯;而韩信呢,虽然当初失意时能受胯下之辱,有过低头之举,但跟随刘邦后自己势力渐渐壮大,看到刘邦离他就不行的节骨眼上,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气得破口大骂,尽管后来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刘邦忍痛封他为“真齐王”,但是,他最终被自己的过分张扬害死了。韩信的死,就在于他事业成功后太过得意,忘记了“低头”。当今,有些领导干部,在初入仕途时,还能严格要求自己,低头做人,谦虚谨慎,专于事业,不计名利;而一旦事业发展了,职务提升了,权力增大了,就开始昂头望天,目中无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私欲膨胀,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低头,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逆境时,不自怨自哀、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自省自悟,矢志不渝,奋发图强;顺境时,不沾沾自喜、趾高气扬、故步自封,而是内敛锋芒,寻找差距,继续前进。

低头,即埋头做事。彰显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低头做事,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干事,全心全意为民。

低头的人低调,把群众看得高,把自己看得低。尊重他人的言行,肯定他人的价值,赞美他人的优点。能为群体所接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团结更多的人才。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胜不骄,败不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静观云卷云舒,笑看花开花落。该低头时且低头,低头是一种智慧,更要有一种勇气,假设你修不好心智,转不了作风,放不下架子,就不具备这种智慧,也就很难赢得成功。

猜你喜欢

张良韩信任命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迁西县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和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年度法律知识考试
观致任命矢岛和男为新CEO
张良拾鞋
ABB集团任命Bazmi Husain为首席技术官
韩信“背水阵”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