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写作之第六讲:细节的来源

2019-11-13凌鼎年

中学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用活驴肉清蒸

凌鼎年

我写过一篇名为《寿礼》的作品,素材与细节也是来自我的亲身经历。那一次和朋友结伴去邻县散心,乘坐面包车,一共七八位。朋友说有饭局,到了地方才知道,原来是朋友的朋友过寿,所谓饭局就是寿宴。朋友认为请到我们这一拨文化人也算有面子的事,可我们事先不知情,谁也没有准备红包。我们空手赴宴,怎么好意思呢?我们几个极为尴尬。还是有位书法家脑子活,对负责收礼金的人说:“寿字书法作品一幅!”于是,我们几个顺竿爬了,这个说刻寿章一枚,那个说画寿桃一幅,另一个说作寿诗一首……坐到宴桌上,我们几个还笑个不停。因为是亲历,想忘也难,我觉得这细节既是世俗的,又是文化的,十分出彩有意思,就记录在案,放进了我的素材库。后来据此创作了题为《寿礼》的作品,把生活中完全真实的细节艺术加工,再以夸张的手法推向极致。我写了记者说写千字报道一篇,摄影家说拍寿翁照一张,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位小小说作家,说写小小说一篇,寓意小小说作家的一篇小小说也价值一千,与寿字书法作品、寿桃作品、寿章作品是一样的。这篇作品虽然谈不上有多少微言大义,但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把文人的窘态、小聪明写得形象到位。不少读者很喜欢这篇作品,认为读之轻松,有审美的愉悦。

细节既可以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作者亲身经历,来自第一手资料,也可以来自历史,来自书本,来自道听途说,关键是这些细节能提供新的生活体验。如果这细节是多数读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那写出来的小说,一定受读者欢迎。

试举一例,我的另一篇小说《嘴刁》属历史题材,不少读者都很喜欢这篇小说里的几个细节。嘴刁,是我居住的小城的一句乡野土话,翻译成大白话是会吃、讲究吃,一般好吃好喝的看不上,口味很特别。我呢,就选用了四则吃法特别的细节,把整个故事串起来、撑起来了。为了把这四个细节用活,我先设计了一个爱吃会吃的尚百味,从这名字就可知道他是个“吃货”。前面说他如何如何会吃都是铺垫,出彩在于几个细节。第一个细节,一盆当地名菜五香肉骨头端上来,一桌食客人人都说味道正宗,好吃,只有他说美中不足,理由是花椒不是本地产的,八角茴香少放了几颗。一问厨师,果然如此。你想想,连这么细微的味道他都能品尝出来,不是吃精是什么?

第二个细节,是写他爱吃的“泥鳅烧豆腐”。这泥鳅先要清水养几日,待泥鳅把肚中吃食全部排泄完方可食用。烧时要大锅文火,一锅清水,中间放三块豆腐,再把泥鳅倒入,随着锅内之水慢慢升温,那泥鳅乱窜,最后都钻入了温度比水温略低的豆腐中。之后,舀掉若干水,再加佐料大火烧煮,这样烧出来的泥鳅又嫩又鲜,味道当然好极了。

第三个细节,是关于清蒸鲫鱼,清蒸鲫鱼原本不稀奇,但在关中做官的尚百味,要吃家乡江南的鲫鱼,古代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从江南到关中,少说也得个把月吧,不是寒冬腊月,那清蒸鲫鱼如何保鲜,如何能保证不变质?嗨,这尚百味有绝门,叫家中选半斤以上的鲫鱼若干条,清蒸后放入将冻未冻的木桶猪油中,火速派家丁送往关中他任地。只要猪油不化,鲫鱼之鲜味能多日保持不变。

第四个细节,是关于吃鲜驴肉的,也是整篇作品的重头戏,作品的高潮也在吃驴肉的细节里。尚百味为了吃到真正的鲜驴肉,在府中专门养两头健壮的驴子,想吃鲜驴肉时,让掌厨的在驴子的臀部下刀割肉,因取肉不多,虽鲜血淋漓,驴子却并无生命之虞,只要用烧红的烙铁烙于下刀处,立时便可止血。若以后再想吃鲜驴肉,只需换个部位,如法炮制便可。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就是个介绍美食的小故事,有价值,但价值不大,为了让细节发挥大作用,我又在这些细节的基础上虚构了尚百味为讨好巡抚,用鲜驴肉招待他的情节,不料这位巡抚有画驴爱好,其《百驴图》曾得皇上赞赏,因此巡抚大人对驴子极有感情,从不吃驴肉。哪想到尚百味不但吃驴肉,还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怎不令他火气顿生。这也就活该尚百味倒霉,被参了一本,最后被迫辞官,再不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久就郁郁而终。

在这篇《嘴刁》里,细节是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细节的作用非常典型,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四个细节,就没有这篇作品。然而,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细节是为主题服务的,是用来烘托主题的,用来塑造人物的。什么样的主题就要选用什么样的细节,一般来说,主题定了,就可以选择细节了,当然也有例外,譬如有了几个相类似的细节,也可以因细节而定主题,因细节而定人物性格,从而勾勒人物。

细节用好了,用活了,就是好细节,不用就是原始素材,用不好就糟蹋了。发现细节,记录细节,用活细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用活驴肉清蒸
河北名吃
清蒸螃蟹
澳门香料之星
体弱多病者宜食驴肉
河间驴肉
用灵动的童心构建“活”的课堂
鲜香四溢
“用活”语文教材二三式
新课程理念下对用活教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