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篆刻美之我见

2019-11-12穆华吴霞

活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篆书篆刻

穆华 吴霞

[摘 要]篆刻是用净化了的点线进行造型的传统艺术,这种点线是由力和情凝成的,笔画浑厚饱满,结构气势雄强,好似古代雄伟的建筑,先民造字时,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过程中,既借鉴了有机物体结构的感性形式和生命运动的节奏,也汲取了社会意识 、伦理道德观念,“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所以篆刻美是篆刻艺术的基础,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一位篆刻家的创作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支配下进行的。中国的篆刻产生于春秋时期,受先秦源于阴阳五行说的“和为美”哲学思想影响很深,因而篆刻创作一贯注重追求“和谐之美”。

[关键词]篆刻; 点线;传统艺术;篆书

一、篆刻及篆刻艺术美的本质

篆刻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中以篆文为主,俗称治印,又称篆刻。其起源最初为了实用,称盛晚周,至汉而极,到六朝渐渐衰落,其后又经过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印人(指篆刻家)继承了秦汉玺印的传统,逐渐使篆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篆刻发展到今天,已不再单单是书画的一种附属品,而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而篆刻美是篆刻艺术美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篆刻之美,方寸红白蕴古今。

二、篆刻艺术美的形成与完善

篆刻起初源于实用,唐以降,随着文人书画用印的广泛和对印章独特审美价值的认定,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而随着石质印材的发现和使用,更使得文人能够自主地进行篆刻艺术美的创造,摆脱了文人篆、工匠刻的治印模式,其后步入到文人自篆自刻的新阶段。使文人篆刻家们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并上升至具有审美情趣,

三、篆刻艺术美在当代教学中的重要性

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特的古老艺术,其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当前全国的篆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发展势头,新人辈出,更是流派纷呈,所以难免有好坏相杂,鱼目混珠,雅俗共存的混乱现象。所以笔者觉得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是每个印人必备的素质。下面是笔者在篆刻美方面的一些思考。

第一,篆刻艺术首先得有古雅之美。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或者可以说篆刻成为一门艺术,就因为其古老。这种经历过时光考验,风雨侵蚀,锈损剥落的沧桑感,其本身就有一种古老的神秘感。再加上篆书这种文字,它就给人一种时间上的距离感。这种美观,是篆刻者都必须要想到的,因为这是篆刻艺术的根本。

第二,篆刻作品要有一种蕴籍美感。篆刻作品,以古印章为参照。形制、文字、点线行质等。蕴藉就是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印章需要这一点, 一件篆刻作品要给人一种饱满、厚重、稳妥的气息。而不是张牙舞爪,轻薄浮滑的气息。要像人一样,中气十足,语言沉稳,条理清晰,思维敏捷,举止大方等,这才算一个健康的人。这样的篆刻作品,才算是一件正常入流的作品。

第三,篆刻作品要有一种意象美。中国书法篆刻最讲究意象。笔者认为意象就是点、线、面、块等形质予人的一种暗示。 当看到这些形质时,会引起人们想象。这正与中国文字初创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成其形的特点结合。可以说意象性也是篆刻作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四,要有精致性。篆刻作品的点线形质,要精致,要注意细节。而其反面就是粗糙、草率。精致不等于媚俗,而是刻意的匠心经营。而且要做到似不经意却经意。俗语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五,是变化之美。篆刻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个性化的特点,不是千篇一律的产物,而应是个人化的特点。

第六,是真率之美。篆刻创作时书写、刻制都有一个过程。率意的刻画,体现一种本身的时间感。这就使篆刻作品,静态之中有了动态的暗示。使其作品成为作者内心的物化表现。

另外,学好篆刻不仅是在技能上的提升,更有利于促进我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如今爱好篆刻者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中小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握石奏刀了,篆刻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在篆刻过程中要做到篆刻艺术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展现中华民族艺术中的方寸之美。

四、增长见闻,感悟篆刻艺术魅力

在篆刻课上,有的学生急不可待地拿起石头就想动手刻印,教师这时应该强调想要刻好印,要先学会欣赏印章和书写篆书,只有先了解印文之美,才能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篆刻独立成科,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除了与书法、绘画、雕刻密不可分,还涉及文学、美学、语文、历史等许多知识,无论是细致的朱文、粗狂的白文还是朱白相间,都带给我们无穷的美感。好的篆刻印章既是一幅书法,又是一幅画,一个精致的图案,能让美铭刻于学生心中。

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到“和谐”二字上,一方印不管其字数的多少、形状的各异,都应该要做到团结一气,所表现出的轻重、虚实、疏密等关系各得其宜,要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虚实呼应,气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统一中还应有变化。能够在虚实疏密四字上做好文章,那篆刻的章法要领就基本掌握了,所体现的篆刻美也相得益彰,这更高层次的要领值得我们花一辈子的心血去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周晓毅.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百科知识,1996(11):34-35.

[2]谢紫妮.篆刻的前世今生[J].甘肅教育,2008(13):33.

[3]徐文景.方寸之间 乾坤无限—品评马士达先生的篆刻艺术[J].人民论坛,2011(2):78-80.

[4]徐鸣,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书法艺术,1997(4):34-35.

[5]黎伏生.印章.篆刻艺术审美初探[J].文艺研究,1987(2):112-119.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篆书篆刻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