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企业温情化管理

2019-11-12张文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

张文英

[摘    要]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是制度管人,可制度化的管理往往机械化,而人是有着各种思维的,机械化制度化的管理有时会伤害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特别是中小企业,无法为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为了留住人,必须在机械化的制度管理中,增加温情化管理,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并努力为企业工作。

[关键词] 制度化;温情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9. 033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9- 0077- 02

0      前    言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是制度管人,明确绩效考核,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管理,尽量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私情和工作要分清楚。不少观点认为管理中一旦掺和私人情感,就会被中国式的人情和关系所累。因此,只要有合理的、员工认可的绩效制度才能管好每一个员工,让员工有向心力和积极工作的动力。但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特别是业绩不是很好或者新兴企业,所谓的绩效考核也往往杯水车薪流于形式。有限的人力物力也制约了良性考核制度的形成,考核往往比较随意。员工追求的公平或者薪资往往是一句承诺但很难实现。因此,企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广州某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曾形容:我不是在招聘,就是在去招聘的路上。温情式管理有助于弱化制度的硬性,更有温度和宽度,更让人留恋,更有助于留住员工。

1      何为温情式管理

温情式管理是针对严肃的制度化管理而言的。制度化管理是指按照公司既定的制度、规则来管理企业。制度化的管理大都比较机械化,机械化的管理是残酷的,以绩效论功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员工对企业并无太多感情和留恋,反正只是一份工作,觉得无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因此一旦遇到自认为不公平的待遇,付出没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就会努力为自己的付出要一个说法,难免会故意制造一些麻烦,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比如经营23年的深圳长营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因员工大罢工而倒闭。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要明白人具有各种思维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灵活处理人事问题。不管制度多么完善,企业都无法做到完全按照制度进行,适当的温情,尊重员工,让员工觉得温暖,就会让企业变得有情义和责任。

因此,温情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制度下,增加人性化、人情化的因素,让員工对企业产生家庭般的认同感,最好是能够把温情形成制度化给予执行。

2      制度管理与温情管理的关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数现实让人们明白:只有严格的制度而没有温情的企业会缺少亲和力,员工对企业会缺少归属感,看待企业就是一个赚钱生活的地方,没有温度,待遇不够或者心情不好就会跳槽,导致员工队伍流动性很大,非常不稳定;可只有温情而没有制度或制度不严格的企业,也容易因为各种“情”引发问题,导致企业陷入混乱,甚至出现重大危机。温情管理与制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温情管理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员工必须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为提前的。要改变企业原本冷冰冰的照章办事的风格,而非取消制度管理,用爱去感化。而是将温情管理贯穿制度管理之中,在坚持制度的同时灵活、有温度地处理相关事件,比如某企业非病假请假将扣工资,但一位骨干员工父母生病,企业不但让其请假照顾还不扣工资,领导还上门去看望,这凸显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也让员工产生忠诚感和尊重感。但如果是员工无故请假,应通知员工并按章处理。只有这样,才是温情管理正确的打开方式,温情管理也才能被接受和发展。

3      温情管理的重要性

3.1   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营造家的范围,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企业产生荣辱与共的感觉,自觉维护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3.2   缓和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百多年前梅奥教授在霍桑实验中的研究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是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其实就是体验企业对工人的关注和尊重,无须其他成本投入,就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3.3   减少员工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促使企业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

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会增加员工工作的稳定性,不轻易辞职离职,把企业当家,上班成为习惯性反应,有助于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3.4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民工荒”的现在,员工对企业认可,即使离职,也不会说企业的坏话,即使说了也是好话,形成口碑传播。如果员工发自内心觉得企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不需要发布招聘公告,私下员工就会相互介绍的。良好的口碑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温情管理的具体做法

4.1   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

士为知己者死,给员工应有的尊重,他们会创造出你所需要的全部价值。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员工意见会,管理者与员工面对面进行交流,倾听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很多管理者总认为员工层次低懂得不多,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尊重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懂多少,而是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岗位价值的最大化。奋斗在一线的员工,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企业的尊重让他们有价值感,会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和奋斗。比如京东的刘强东,每年都要去做一天快递员,和快递员做做兄弟,他这一天的行为就是对快递员的尊重和认可,传达了他和快递员“一条心”的思想。这就是对底层员工的价值的最大尊重和体现。

4.2   制度化员工福利

比如家属参观活动、员工生日会、结婚婚庆、免费午餐、下午茶、帮扶困难员工等等,让员工觉得工资不高福利很好,收入不高但也无后顾之忧。海信非洲工厂,在罢工常态化的非洲却总能稳定生产而员工从不参与罢工,因合理的员工溝通和适当的社会福利,让当地工人有归属感,把工厂当作家,努力塑造家庭幸福生活。笔者曾经问过一个保利物业的员工:你们工资比万科和佳兆业物业都低,为什么你还坚持在保利呢?得到的回答是: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工作氛围很好,福利很好,觉得工作的时候很幸福。所以有时并不是工资越高员工越忠诚,让员工有归属感更让他们忠诚。

4.3   定期举办员工集体活动

比如一起旅游、聚餐等,通过集体活动凝聚员工情感,领导参与时请暂时忘记领导身份。不少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凝聚力,往往会有聚餐等活动,可是聚餐时总是有人抱怨:直接把钱给我们就好啊,我们也不是没钱吃饭,浪费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忍受领导的脸色和再听一次长篇大论,真心累。领导的存在本来就让员工有约束和压抑,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参与员工集体获得,不能让员工放松和畅所欲言的发泄,那集体活动反而是一种负担,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4   关注员工成长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职业能力。作为一间有温暖的企业,不仅仅是提供平台让员工发挥所长,还会提供机会让员工提高能力,关注员工的成长,让员工和企业一起长大。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精神素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修养,塑造一支专业过硬、富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企业要取得成果,员工的思维方式要与企业的思维保持高度一致,且在思维的深度能够尽量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目标,达成共识。统一了思想,才能够统一行为。统一了行为,执行才有力度,企业才能成功。因此企业要重视员工的思想及精神素养的教育,培养员工一心向企业的思想。当然,除了过硬的专业职业道德,还必须做到专业技能过硬,对于层次低的员工要有规划性进行培训,不断替身员工的专业性,才能更好促进企业成长。

5      温情管理实施注意事项

在温情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温情不滥情。温情是一种对待朋友、对待家人的和风细雨,在和谐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2)温情不逾矩。公司管理制度,是警戒线,不该碰的坚决不碰,应该做的坚决做。

(3)重信用。最终修炼成为和蔼可亲,有威信、守规则、说话算数的人,从而完善温情管理。

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从低级别到高级别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可这5个层次的需要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低级别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有高级别的尊重需要,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树要皮人要脸。意思是即使一穷二白,尊重尊严还是要有的。所以即使个别中小企业收益很好可以给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待遇,但尊重的温情管理,让人的尊重需要得到了满足。有效的温情管理,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支出,加强员工的稳定性,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利用归属感和命运共同体来留住员工。工资不高,但福利很好;工作很忙,但很开心;大家感情很好,就像一家人等等。温情管理使企业看起来更加有人情味,更容易打情怀牌,更能在有限的工资待遇下留住人才。这是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利器。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觞.企业需要温情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2(8):90-91.

[2]马全和.学学“温情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9(8):58.

[3]赵秀玲.温情管理,培养企业亲和力[J].企业纵横,2007(6):36.

猜你喜欢

制度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探讨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