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生自信缺乏症原因探究

2019-11-12周天云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子女心灵

周天云

四川省冕宁中学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600

自信作为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自信力也是提高贫困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实践中,我看到无数的贫困生个体,因心理或其他原因,产生了学习无力、被动接受、心灰意懒、思维无序、行动无章、思想消极、意志消沉、情绪对抗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直接造成贫困生缺乏自信,不利于学习的正常进行,妨碍了交流与沟通,阻碍了教育的实施,给教育环境增加了不利影响。因此,寻找并分析病因,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促进贫困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和自尊的提升,唤起并激励贫困生个体树立自信,使他们正确审视自我,在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后,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开展“精准扶贫户学生发展性资助”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根据所接触的贫困生的个体表现,我将贫困生自信缺乏症状归类于下面几种情况:

1.学习刻苦型。处于边区的贫困生,如果在学习上有较好的基础,完全靠的是勤奋刻苦。到了初高中,这些以勤奋而走路的贫困生,一旦课程加重,压力增大,虽然早起晚睡,学业上的进步依然很小,一两次受挫,信心全无,陷入悲观失望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还有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贫困生参差不齐造成的教学环境因素,远离父母的亲情缺失等原因,这部分贫困生如果不愿倾诉和寻求老师的安慰开导,自然沉闷抑郁,自信心就会逐渐丧失。

2.贫困自卑型。我校贫困生大多数是农村、少数民族或下岗职工子女,还有很多享受国家或地区贫困照顾的精准扶贫户贫困生,因为家庭困难、语言障碍、生活条件不如别人等因素,贫困生感到处处低人一等,吃穿住用,样样不如别人,一旦不能正确看待,就时时怨天尤人,自卑情绪潜滋暗长,情绪低落,经济上的寒碜加上学习上的不如意,卑怯心理融入内心,形成较难医治的痼疾。

3.家庭溺爱型。家庭收入稳定,环境较好的贫困生,其父母都希望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教育方法存在问题,要么有求必应,要么过于苛求,认为自己过去的艰辛是环境造成的,对子女宽松或慷慨些无关紧要,这样,他们从小养成大手大脚和摆排场的习惯,不知艰辛,不能吃苦,学习上有问题,就不愿意多花精力,日积月累欠账必多,学习倒退,一无兴趣,就随波逐流。

5.家庭残缺型。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家庭遇到变故,原本幸福和睦之家成了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外出打工,贫困生成为留守儿童,他们是缺乏完整家庭之爱的贫困生,不是长辈溺爱,就是在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心灵扭曲,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很好培养,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强,往往把自身的不幸归结为社会和他人的不公,产生怨恨和报复心理,这类贫困生的沟通和转变极为困难。

6.社会污染型。学校是个小社会,永远处于大社会的包围中,网吧与手机成为贫困生心灵的杀手,网络是不爱学习的贫困生寻找寄托获得成就感的地方,在虚无的模拟世界中,追寻一点虚幻的自尊,甚至耗尽黄金时间和精力。社会渣滓也向未成年人靠拢,一些不法分子也在从他们身上寻找突破口,部分贫困生深受毒害,违法乱纪,过上了自认为潇洒得意的成人化的日子,荒废了学业。他们在校内备受批评,把委屈与丧失的自尊转移到社会上去获取,一步步濒临犯罪的边缘。还有的贫困生,家中亲人常进入社交场合,赌博或不务正业,对贫困生疏于引导和管理,放任自流,失去教育的最佳机会,或不可避免地向贫困生灌输一些世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贫困生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在他们内心深处注入了过多的阴暗信息,使他们纯洁的心灵过早蒙上了尘垢。有的家长将在社会交往及工作中的挫折和委屈发泄在子女身上,使他们蒙受了不白之怨,转而对他人或社会不满。

7.自信受挫型。大部分贫困生都会经历自信心受挫的时候,面对各种挫折,很少有人能保持坚定的自信,“很少人的自信心在失败面前是免疫的”(康特《提升你的自信力》)。自信心过强的人,总把失败归于外界和他人;自信心较弱的人,又容易陷入恐惧、失去安全感和失败的境地中。

总之,贫困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受挫,有的通过老师的开导,自己的反思,心境的调节,能逐步自我消化,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阶梯;有的由于价值观模糊,无法正视自身和现实,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对一切丧失信心,生物学家塞利格认为,人无法控制他所处的环境时,就出现由抗争到无奈再到忍受的被动过程。面对外界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诸如老师的歧视,取得成绩得不到表扬,父母总拿自己跟别人比,被人误解,交友不慎等等,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周围是一个冰冷的世界,自尊和自信严重受损,再难打开心灵之门。

当然,人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当我们把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种种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体验,通过一句句赞扬和鼓励,或在他们困难时的一次搀扶而永远铸刻在贫困生的心灵之中时,他们就有了爱集体、爱师长、爱他人的思想基础,进一步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有了自信,病树前头将是一片春光。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子女心灵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唤醒心灵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