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2019-11-11刘中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刘中达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措施比以往更加具体,对辅导员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高等院校辅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高度建设。这篇文章是在剖析了高等院校辅导员现实状态后,又观察到当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势态,才提出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23-02

高校辅导员是个比较特殊的身份,既是学校教师,又是干部,是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力量和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健康发展,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对高校的改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具备的职业本领,成功地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是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主要是说一个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某种能力,这可以体现在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和學习中■。辅导员职业技能应具备的9项职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几项功能就决定了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存量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基数不断增加。相比之下,高校辅导员的增加比例远远低于大学生的增加比例,有的高校甚至多年未引进新的辅导员,再加之一些老辅导员有的已经转岗,使得在职在岗的辅导员数量更少,严重者出现了年龄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又遇上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师生比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辅导员的存量严重不足,这就影响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不断增加,并且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复杂化

现当代,高等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结构组成也是参差不齐,有好有赖,学生结构的变化也给老师开展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普遍都是“95后”,2018年秋季学期,“千年宝宝”开始步入大学,这一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不同表现,这就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思想上与时俱进,利用新思维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以应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复杂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多样化

最近几年,各高校都在引进新的辅导员,并且条件有了提高,大部分高校招收辅导员要求的最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这就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提升,学缘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基于尽快缩小师生比的原因,高校在引进辅导员时虽然提高了学历的要求,却对于专业未做过多限制,这就使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呈现出了多样化,许多新任辅导员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受教育背景,职业素养有着不同的水平,迫于升职加薪的压力,有一些辅导员在提升学历、攻读学位时不是有针性地去选择专业,而是选择容易毕业的专业,这就导致辅导员在本职工作领域的理论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去研究如何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滋生了“挨一天是一天”的混日子思想,这样,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就受到了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和方法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2017年8月,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并且“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正确主张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之认同党的决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主动学习业务知识

主要做思想工作的辅导员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业务基础,这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高校辅导员面临纷繁复杂的工作,这就需要辅导员具有多方面业务知识,包括党团、心理健康、创业、就业等。再加之,平时辅导员还有许多学生工作要做,所以,辅导员就得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学习到这些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三)积极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向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辅导员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碰到突发事件就更应该向老辅导员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少走弯路,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刚入职的辅导员,只有一心为公的满腔热血,却缺乏解决问题的实战经验,以致出现“有劲无处使”的尴尬局面。因此,这些新入职的辅导员应该主动向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辅导员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也能够使自己更多地积累工作经验。

(四)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辅导员队伍,系统地发展了辅导员的专业理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咨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技能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辅导员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应继续完善辅助性指导员培训体系,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与其他同行交流平台。相关机关还应加大对辅导员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使辅导员有一个平台、发展空间、培训计划,从而更好地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高辅导员的能力。

(五)健全辅导员考评激励机制

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加强辅导员的自我管理和成长,保证辅导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评价辅导员激励机制应遵循辅导员专业化、技能化的总体要求。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要注重辅导员职位的特点和内容的复杂性。重点分析了考试的动机因素,以及目标和成绩的动机。重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辅导员的评价应采取系统的方法,有体系有程序地进行评价。优胜劣汰,对取得成绩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称职的辅导员大胆实行引入退出机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辅导员队伍中,营造一种竞争氛围,始终保持辅导员队伍的活力。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当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部门也应建立并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体系和考评激励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杜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教育,2015,(34):225-226.

参考文献:

[1]赵国年.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2]鲁昕.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4-01-06(1).

[3]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

[4]朱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探讨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