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社区治理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推进策略

2019-11-09邢令国黄福军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邢令国 黄福军

【摘 要】随着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对双创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面对高职扩招历史机遇,应加快构建双创社区治理职教生态圈,更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格,凝练推进精准培育职教准则和对策,提升双创社区人才优势。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county areas, the establishment of civilized ci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governanc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faced with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manag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logical circle, update and perfect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standards, and summarize the criteria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precis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talent advantag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关键词】双创社区治理;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

【Keywords】community governance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precis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8-0120-03

1 引言

双创社区主要致力于将城乡社区打造成一个爱工作、竞创新、拼创业、享生活的生态圈,其治理的根本是引入、挖掘、输出双创资源,激发自身造血能力,将居住、工作、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人群聚合成富有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社区主人,提升其主动参与治理的意识觉醒,加强治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2019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目前,高职扩招百万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结束,对C类考生(下岗工人、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的人才培养也纳入教学正轨,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了更广阔的培育和双创平台。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扩招给职教改革和人才培养等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2 双创社区治理职教生态圈构建

2.1 打造多元参与双创社区共同体

社区所在乡(镇)、街道办、居委会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多方协同,积极引导各类平台和资源入社区、进校园、下企业,让社区居民成为双创社区建设的核心,让辖区涉农企业职业农民重获圆梦信心,进而唤醒和提升自觉学习动力,成为治理效益的参与者、受益者。顶层规划设计“众创空间”标志项目,培育社区双创精英、校园双创明星、企业双创能手,打造双创社区共同体。

2.2 构建政校企社双创空间

双创空间的规划既要突出社区产业发展特色,又要充分吸纳高职院校的双创资源,还要保障涉农企业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建立一个融合技术、人才、文化、资本、信息双创要素的双创综合体,具备创业孵化、加速、投资、实验等双创效能,真实再现创业不同阶段和过程,既可作双创交流讲坛,又能当教学翻转课堂。在降低资本投入风险的前提下,打破双创零门槛,激活双创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新职业农民培训,进一步打通双创工作的毛细血管,全面提升社区创建水平。

2.3 实现双创“社区+校园”协同共治

双创是同一事物在社区和校园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共同属性,各创业要素满足条件才能成功。创新是社区持续发展的桥梁,创业是新时代学子的主旋律,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双创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挥洒聪明才智的舞台,通过搭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学院、5C众创空间等双创成长平台,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中培育了大批带动就业、创业的金奖典型案例,激发了大学生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进一步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双创队伍,激活服务社区的“双创”潜能。

3 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规格

新型职业农民的高素质体现在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他们擅长改进技术深度,制定最优方案,能够把所学知识转换为农业生产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和晋升空间。理清分层次分类别的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规格,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精准培育至关重要。

3.1 知识规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立足产业培育,强化产业针对性,做到培育与农业产业的岗位分布密切相关,掌握专业理论和应用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不要求太深厚,但要扩大知识面广度。例如,农业经理人从事工作包括生产调度、流程管理、数据分析等,需要学习农业政策、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等跨领域知识。

3.2 能力规格

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体现在掌握运用某种知识的熟练程度,包括实践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指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农业经理人能够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编制生产、服务经营方案,統筹分析财务报表和生产数据,并做出决策判断;社会能力指与企业员工、同行、消费者和对手合作、交往及工作的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奉献精神。

3.3 素养规格

新型职业农民的素养提升是知识和能力双重作用的结果,更是职教培育动力不断完善的结果,专业及非专业素养拓展了新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自身不断完善达到素养规格的最高境界,要在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创业素养、信息素养等培育上下功夫,实现做事、做人同发展、共进步。

4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职教准则

职业农民培训要分类区别对待、精准施策,还应契合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三类职业农民的知识更新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深度对接职业教育准则[1]。

4.1 德技并修,强化工匠精神培育

针对农民生源和学情变化,抓牢技术发展趋势,重构新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课程知识,同步调整教学内容,加强通识教育,增强知识体系和专业成长、职业成长有效衔接,加强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充实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大力弘扬劳育和工匠精神,让农民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谨守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文明的职业信仰。

4.2 个性差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职责之一是为社区人力资源结构的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应紧密对接农广校基础平台,深入研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标准的能力要求、考核方案等内容,科学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已取得1+X证书等级和类别与培训学分的互换机制、相关课程的免修机制。

4.3 模式多元,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按照山东省《高职院校扩招实施方案》要求,科学设置学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实施分类教学,统筹利用日常教学时间和周末、工余时间、夜间、法定假日等;坚持集中和分散教学相结合,学校和教学点学习、社区和企业学习相结合,“送教进社区”“送教入企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学习相结合,鼓励校企联合培养、共同育人。

4.4 专兼结合,保障能力四强师资力量

通过打好基础、抓住重点、扼守核心、落实保障的工作思路,突出教学、科研、实践和服务能力四强师资队伍培训,建立跨县区、部门、院所师资库,打造农广校、农机校教师与职教专业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拓宽教师涉农企业实践锻炼,形成轮岗轮训机制,提升农民学习满意度,建立师资评价与退出机制,严格履行教师教学绩效与师资遴选纪律,确保师资队伍愿意奉献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2]。

4.5 线上下,校内外时空学习实效

由于年龄差别、文化程度、技能等级、工作性质、就业心理倾向的差异,造成学习自觉性不强、针对性较弱、持久性太差、实效性不足,学习时效性和空间灵活性欠缺。培育方式方法应适应新生代农民的学习特点,开发微课、慕课,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注重实训基地、实践课堂的翻转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兼顾学生临时性、碎片化时间学习需求。

5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职教对策

双创社区治理,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善扶善治,需要大力发展新农业,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形成产业链、专业链、双创链生态微循环良性运转。

5.1 贯通职业农民培训衔接职教培育

紧扣职业农民需求,制定分类培训规范,将岗位流程引入培育实训基地,把岗位技能纳入职业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分类设计培训模式,将职业规范、职业标准嵌入各教学环节,整理总结职业培训标准、内容和教学方法,由培训向培育转移,重点加强“育”的内涵衔接。

5.2 推进迭代递进的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专业基础课、核心骨干课是显性课程,而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开展的系列活动则是隐性课程。要以生为本,分层对在线课堂、网上社区、田间学堂等课堂空间进行课堂学习设计,明确哪些职业能力可通过虚拟仿真练习,哪些技能适合在培育实训基地实践,哪些知识更应该在田园学堂才能融会贯通,逐步提升多种场景课堂交叉实施的教学质量。

5.3 打造菜单定制的立体金课模块

职业院校要走访涉农企业,深度挖掘真实岗位技能,以菜单定制思路,按学科特点建立技能点和知识点,知识点和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进行校本教材改造,分模块设计“新职业农民培训包”,开发农业生产教育一体化教材,云课堂、云教材等融媒体“金课”教材,以金促精,以精求益,推进农业生产和服务类课程开发。

5.4 夯实跟踪联系服务接力职能

发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技英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服务职能,统筹各类农技师资力量,实现农技人员、职教教师与新职业农民一对一、一对多对接,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做好信息交换、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在相关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间建立跟踪联系服务接力棒和传递机制,做到每位职业农民不掉队、不落后。

6 结语

文明城市创建与双创社区治理,两者需要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体现双创效益,治理主体间要加强基于认知、文化、资本、制度等的信任,打造社区孵化、园区转化的双创生态,实现过程化治理。高职院校要探索构建与双创社区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培育体系,增强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职业农民身份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以人才优势推动城乡社区社会民生、县域创新驱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锋.职业教育外部生态环境构建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7):29-33.

【2】徐少春.创业教育的本质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7(12):21-23.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思考
运用微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