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EGFR突变的关系

2019-11-08吴维霞邢明泉周志刚潘元威高剑波

癌症进展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组肺原发灶征象

吴维霞,邢明泉,周志刚,潘元威,高剑波

1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 亳州2368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00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胸部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广泛应用于肺癌的筛查,使肺癌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2-3],其中包括以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癌。研究显示,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采用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埃罗替尼、吉非替尼等)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4],但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穿刺活检,无法取得病理组织,无法检测EGFR是否突变。因此,寻找一种无创、方便、可行的方法来预测EGFR突变情况至关重要。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评估,对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5-7],但其是否可以预测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研究较少。不同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ule,fGGN)的显像征象可能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关于fGGN的18FFDG PET/CT显像征象对肺癌良恶性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表现为fGGN的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征象出发,探讨其与EGFR突变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纳入标准:首次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8F-FDG PET/CT检查前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42例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其中男13例,年龄为41~69岁,其中6例有抽烟史;女29例,年龄为26~78岁,均无吸烟史;fGGN直径为0.6~2.4 cm;手术病理活检16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26例。取42例肺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检测EGFR突变情况。

1.2 18F-FDG PET/CT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24 h禁用药物和刺激性食物,禁食6 h,空腹血糖<6.1 mmol/L,静脉注射0.12 mCi/kg的18F-FDG,排空膀胱后饮水800 ml,在安静、避光的环境下休息1 h后行全身或局部PET/CT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数据及时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后,采用TrueD软件处理,在扫描范围内勾画感兴趣区,记录fGGN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形态、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瘤体内部实性成分、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

1.3 检测EGFR 突变情况

取所有患者的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织标本,切成5~10片厚约5 μm的小片,分别放入2 ml离心管中室温保存备用,2 h内提取DNA,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对EGFR的第19号及第21号外显子进行检测。每次进行PCR反应,将样品与试剂盒中的阳性样进行对照,并记录各个离心管的Ct值[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FAM)信号]、外控Ct值和△Ct值。△Ct值=突变Ct值-外控Ct值,突变Ct值是指样品所对应突变信号(FAM信号)的Ct值,外控Ct值则是指样品外控信号(FAM信号)所对应的Ct值,当一个样品同时含有2个或多个突变类型,则该样品就具有相对应的2个或多个Ct值。判定标准:阳性,突变Ct值<阳性临界值,突变含量>5%;弱阳性,突变Ct值介于阴性临界值与阳性临界值之间,突变含量1%~5%时计算△Ct值,若△Ct值<所对应的临界参考值,判定为弱阳性;阴性,突变Ct值≥阴性临界值,突变含量<1%。阴性判定EGFR未突变,弱阳性和强阳性均判定为EGFR突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GFR突变情况分析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42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32例(76.2%),EGFR未突变10例(23.8%),并分别作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

2.2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2.3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的fGGN显像征象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病灶形状、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的fGGN显像征象[n(%)]

2.4 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 代谢情况比较

突变组肺腺癌患者的SUVmax为(3.15±2.33),与未突变组患者的(5.66±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对肺癌的诊治已经进入了基因时代。EGFR突变是肺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肺腺癌发生的常见基因类型,该基因突变可以指导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选择,EGFR的表达水平也可以进一步判断预后。因此,明确患者EGFR是否发生突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积极探索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检测EGFR是否突变具有重要意义。

18F-FDG PET/CT作为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从代谢及影像两方面来综合显像,准确定位病灶,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评估临床分期[9-10]。目前,对于fGGN原发灶糖代谢的情况与EGFR突变间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Huang等[11]研究显示,患者原发灶SUVmax≥9.5时,EGFR突变率会更高;而张亚锐等[12]和Na等[13]发现,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SUVmax值明显高于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低SUVmax值可作为预测EGFR是否发生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中,突变组肺腺癌患者的SUVmax值虽然低于未突变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原发灶SUVmax值不能有效预测EGFR是否发生突变,但原发灶SUVmax值低时更容易发生EGFR突变。这可能是因为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者,FDG的摄取量相对较低,其中对fGGN<2.0 cm的18F-FDG PET/CT阳性摄取率不足50%,阴性摄取不能排除EGFR突变的可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形状、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主要为早期肺腺癌患者,且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结节,女性更容易患肺腺癌。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抽烟患者EGFR突变率高,表明不抽烟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与最近国内外研究得出的女性、亚裔及不吸烟人群等更容易发生肺腺癌的EGFR突变的报道是相吻合的[14-16],当然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也与入选患者女性比例较高,且女性患者吸烟比例较低有关,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的影像征象与EGFR突变之间可能无关,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类似[17-20]。

综上所述,以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为主要影像学表现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SUVmax值及18FFDG PET/CT影像征象与EGFR突变可能无关,但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SUVmax值低于未突变患者,这一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组肺原发灶征象
疏风解毒胶囊经miR-155/JAK1-STAT1信号通路发挥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