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部受累的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4例临床分析

2019-11-08陈莉萍张伟令张谊胡慧敏黄东生

癌症进展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头颈部进展生存率

陈莉萍,张伟令,张谊,胡慧敏,黄东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北京100730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定树突状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儿童组织细胞增生症[1]。LCH临床表现及首发临床症状多样,程度从单一的骨破坏到多器官损害不等,疾病进展过程因人而异,可表现为自发性消退、数年慢性反复发作或迅速恶化甚至死亡[2]。头颈部受累的LCH患者,因病变邻近重要器官,可出现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长期生活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4例头颈部受累并明确诊断为LCH患儿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头颈部受累的LCH患儿。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经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为LCH。排除标准:中断治疗的患儿。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34例头颈部受累的LCH患儿,其中男25例,女9例;发病年龄20天~13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6个月;<3岁19例,≥3岁15例。依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临床分型标准[3]进行临床分型: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21例。按照Lavin和Osband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4]:Ⅰ级3例,Ⅱ级21例,Ⅲ级7例,Ⅳ级3例。

1.2 治疗方法

34例患儿开始均按照改良DAL-HX83/90方案进行化疗[5]:①Ⅰ、Ⅱ型患儿共接受为期6周的以长春新碱+泼尼松(VP)方案为基础的诱导化疗,第1、3周的第1天,依托泊苷(VP16)静脉注射,6-巯基嘌呤(6-MP)自诱导化疗开始连续口服52周;Ⅲ型患儿在上述VP+6-MP+VP16方案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诱导化疗,于第1周第4天联合氨甲蝶呤(MTX),于第3周第4天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②所有患儿诱导化疗结束后,接受为期46周的维持治疗:Ⅰ型患儿从化疗第9周开始给予VP方案强化化疗,每3周强化1次;Ⅱ型患者接受6-MP+MTX的维持化疗方案,维持治疗期间,接受VP+VP16强化化疗;Ⅲ型患儿的维持化疗方案与Ⅱ型患儿相同,维持治疗期间,在Ⅱ型强化化疗的基础上联合MTX或CTX。

1.3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LCH疗效判定标准[6]评估34例患儿的临床疗效:治愈,症状和(或)客观征象完全消失;好转,症状和(或)客观征象减轻,无新病灶出现;稳定,症状和(或)客观征象持续存在,但无新病灶出现;进展或恶化,症状和(或)客观征象有进展,和(或)出现新病灶或旧病灶复发。临床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随访

采用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方式,对34例患儿进行15~158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30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34例头颈部受累的LCH患儿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头颈部病变相关症状为主:眼睛肿胀或眼球突出19例,视力下降1例,眼睑肿物4例,斜视1例,外耳道肿物3例,头部包块4例,鼻出血或鼻塞2例。34例头颈部受累LCH患儿的受累器官:骨骼受累34例(均有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受累,其中7例患儿同时合并非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受累),脑膜受累3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8例(包括脑膜、脑实质、视神经、听神经等),肺受累9例,肝脏受累1例,骨髓受累4例,皮肤受累2例,淋巴结受累1例。

2.2 临床疗效

诱导化疗6周后,34例患儿治愈0例,好转32例,进展或恶化2例(其中1例未进行规律治疗,给予重新诱导化疗并规律治疗后原发病灶消退速度较为理想),总有效率为94.1%(32/34)。维持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15例患儿的原发病灶消退较慢,对其化疗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治疗52周后,治愈33例,好转0例,进展或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图1)

图1 某1岁原发于右侧内耳的女性LCH 患儿化疗前后磁共振图像

2.3 预后情况

34例患儿均治愈,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100%,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53.6±8.9)%(图2)。Ⅰ型患儿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00%,Ⅱ型患儿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3.3±10.8)%,将Ⅰ及Ⅱ型患儿作为一组,其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5±5.8)%,高于Ⅲ型患儿的(34.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图3)。依据发病年龄将34例患儿分为≤2岁组(n=12)和>2岁组(n=22),比较两组患儿的无进展生存率,结果显示,≤2岁组患儿的无进展生存率为(24.9±7.6)%,低于>2岁组患儿的(7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4,P<0.05)。

图2 头颈部受累LCH患儿(n=34)的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

3 讨论

目前,LCH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朗格汉斯细胞克隆增殖异常、细胞因子介导、病毒感染、免疫调节紊乱、遗传倾向等有关[7-9]。LCH可见于任何年龄个体,儿童发病率为(2~10)/100万,好发于1~3岁男性儿童。本研究纳入的头颈部受累的LCH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为20天~13岁,其中3岁以下发病的患儿有19例(55.8%),3岁以上发病的有15例(44.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0]。

2008年,LCH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为恶性肿瘤。LCH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差异大,可以从单一的骨骼损害到多系统的受累,其临床病程与诊断时累及的器官数量有关[11]。研究显示,侵犯的部位不同及累及的器官数量不同,LCH的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2]。本研究纳入的LCH患儿最初以头颈部相关症状起病,如眼睛肿胀或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睑肿物、斜视、外耳道肿物、头部包块、鼻出血或鼻塞等,累及的器官由多到少依次为骨骼、肺、骨髓、皮肤、脑膜和淋巴结等,因本研究纳入的患儿均未累及垂体,故均无尿崩情况出现。本组34例患儿累及的骨骼中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包括面骨、颅前窝、颅中窝、上颌骨、颞骨、蝶筛骨、眼眶骨、颧骨和乳突。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受累的患者中,25%的患者合并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3]。本研究34例患儿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受累,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8例,占23.5%(8/34)基本一致。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8例患儿中,有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或听力下降,因此,对于存在中枢危险的LCH患儿应该尽早治疗,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痊愈后的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发病年龄、侵及范围和受累器官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是影响LCH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按照发病年龄对34例患儿进行分层,结果显示,≤2岁组患儿的无进展生存率为(24.9±7.6)%,低于>2岁组患儿的(7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越小的累及头颈部的LCH患儿越容易复发,需要密切监测。34例LCH患儿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临床分型进行相应的临床分型,结果显示,Ⅲ型患儿的发病率最高,比例为61.76%(21/34),因本院是以眼、耳鼻喉科为重点临床科室的综合医院,因此,本研究纳入的患儿主要以头颈部病变起病,多数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出现了听力或视力下降,存在器官功能异常,Ⅲ型患儿较多。在治疗过程中,15例患儿的原发病灶消退较慢,其中13例临床分型为Ⅲ型,表明头颈部受累合并器官功能异常的LCH患儿治疗难度较高,病灶消退较慢。本研究结果显示,Ⅰ及Ⅱ型患儿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5±5.8)%,高于Ⅲ型患儿的(34.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Ⅲ型患儿的治疗较为困难,需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强化治疗或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34例LCH患儿均按照改良DALHX83/90方案化疗。诱导化疗6周后,治愈0例,好转32例,进展或恶化2例(其中1例未进行规律治疗,给予重新诱导化疗并规律治疗后原发病灶消退速度较为理想)。在维持治疗过程中,15例患儿的原发病灶消退较慢,因此将治疗方案调整为VP+6-MP+VP16+MTX+CTX,同时给予MTX及CTX强化治疗,并根据患儿的个体化差异适当延长维持化疗周期,定期复查显示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随访至2019年4月30日,34例患儿的总治愈率为100%。表明对于早期治疗反应较差的累及头颈部的LCH患儿,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仍可达到较好的预后。研究显示,约50%的LCH患儿在接受初始治疗后复发,多数患儿在初治2年内重新进展为活动性病变[13],若出现疾病复发,建议采用阿糖胞苷、克拉屈滨及氯法拉滨进行挽救性治疗[14-15],同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延长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期,改善预后[16]。本研究中仅1例患儿经过6周的诱导治疗后,原发病灶进展,给予按照改良DAL-HX83/90方案化疗重新诱导和维持治疗后,原发病灶完全消退,但在维持治疗第54周复查时胸椎出现新的病灶,给予VP+6-MP+VP16+MTX+CTX强化治疗3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随访时间已达87个月,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对于复发或进展的累及头颈部的LCH患儿,在给予VP+6-MP+VP16治疗的基础上,应同时给予CTX及MTX化疗。维持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结合病灶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防止病情进展,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研究显示,难治性复发性LCH患儿出现疼痛、垂体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听力损伤、硬化性胆管炎、退行性疾病等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7]。本研究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进展或恶化患儿,虽然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随访结束时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但已存在听力受损,仍需继续随访。

研究表明,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顽固性、进展性及伴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受累的LCH患者,国内外仍无统一的二线方案[18]。本研究患儿均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都累及了中枢神经系统危险骨,但依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满意。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治疗病例较少,因此,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头颈部受累的LCH患儿出现器官功能异常的治疗难度较高,病灶消退较其他部位慢;在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灶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长期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头颈部进展生存率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