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杵针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2019-11-08程泓黎欢欢陈崇利余雪红田小平梁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1期
关键词:胃窦排空气滞

程泓 黎欢欢 陈崇利 余雪红 田小平 梁超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长沙医学院;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4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慢性、波动性发作的有关上腹部不适症候群,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据统计,2015年我国FD患病率高达23.29%,而脾虚气滞是FD的中心环节和最主要证型,贯穿于FD病程始终〔1,2〕。在治疗方面,西医、中医均有各自的优劣势,而杵针疗法〔3〕因其无创、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临床疗效佳等优点运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但用于本病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杵针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期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外治疗法添加一种安全有效、接受度高、费用低廉的方式,且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易学的预防保健手段,同时扩大杵针在临床上的治疗范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确诊为FD的门诊患者,符合西医FD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证,共9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90例脾虚气滞证FD患者按1∶1∶1随机分配至综合治疗(A)组、杵针(B)组和六君子汤(C)组。由于脱失6例,脱落病例剔除后,经统计学处理,三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FD症状总积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基础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FD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FD的诊断标准〔4〕(1)含1个或1个以上下列症状: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2)无引起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依据。(3)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且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者。中医脾虚气滞证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6〕制定。凡具备以下主症加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为脾虚气滞证。主症:①胃脘部痞闷或胀痛;②纳呆。次症:①嗳气;②疲乏;③便溏。舌脉:①舌淡,苔薄白;②脉细弦。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5岁;(3)经化验室、影像学或内镜等检查发现器质性病变及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入选前1 w内服用相关药物(包括精神类药品)或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3)过敏体质或既往有对中药过敏或不良反应的患者;(4)合并有其他严重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三组均进行相应的饮食、运动、认知等健康教育,并告知试验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降低脱失率,若试验期间出现与试验本身有关的不适,及时做相应处理并记录签字。 A组:杵针合六君子汤治疗:杵针为“太极牌”全套〔7〕,专利号为89213016.4,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培训中心提供。操作时,主穴取神阙八阵、至阳八阵和河车大椎至命门段。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治疗部位,操作者运用七曜混元杵运转构成神阙内中外阵穴,各2 min;然后用五星三台杵的梅花五脚点叩神阙中外八阵穴,各2 min;再用金刚杵开阖中脘和双侧足三里,各1 min;最后患者取俯卧位,运用奎星笔点叩至阳中外八阵,各2 min;分理河车大椎至命门段,共10 min。操作时均采用补法。每次总治疗时间为30 min,隔天1次,连续治疗15次后结束。六君子汤(由四川省中医院门诊免煎中药房提供),主要组成: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10 g,白术15 g,半夏10 g,陈皮10 g,炙甘草10 g,枳实10 g,砂仁6 g(后下),木香(后下)10 g。开水冲服,一日3次,连续服用6 d,间隔1天后继续服用,共4 w。B组:杵针治疗方式及疗程同A组中的杵针操作部分。C组:六君子汤治疗方式及疗程同A组中的口服免煎剂部分。

1.6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1.6.1中医FD证候积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制定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8〕,包括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等中医特色的10个症状项目。根据症状轻重程度,每个症状采用4级分级标准进行计分,主症计分为0,2,4,6分,次症计分为0,1,2,3分。0级:无症状;I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Ⅱ级: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日常生活;Ⅲ级:症状严重,显著影响到日常生活。

1.6.2超声测量胃排空 运用二维超声显像仪Philips Affiniti50(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探头频率为3.5 MHz测量各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率和胃排空率。检测前患者应禁食、禁烟12 h,于上午空腹进行检查。受检者空腹在2 min内饮温水500 ml后,取侧卧位(60°),个别不易观察者也可取半卧位。首先用均匀涂抹过医用超声耦合剂(重庆安必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探头置于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水平位,探测3 min内胃窦幽门协调收缩频率。然后将探头置胃窦处作胃窦部斜切,分别于0 min、15 min测定胃窦部前后径和左右径,利用单切面胃窦面积法计算15 min胃排空率〔9~11〕。

1.7疗效评定标准 症候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 95%。(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4)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8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均可改善脾虚气滞型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FD症状总积分 治疗前,三组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相比,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各组FD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A组比较:2)P<0.05

2.3胃排空功能 治疗前,三组患者在胃窦收缩率和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同组组内比较,胃排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比较,在胃窦收缩率和胃排空率两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3 讨 论

FD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临床特征常以餐后不适和上腹疼痛两大综合征为主,具有慢性、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且常与其他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症状重叠。患者大多四处就医,重复诊疗但无定论或无明显疗效或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加重疾病症状。

目前临床上经验用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西尼必利、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加速小肠和大肠传输,可改善上腹饱胀、早饱等餐后不适症状,有一定疗效〔12~14〕。但由于长期使用促胃动力等西药治疗,费用昂贵且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生活质量差。而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以口服汤剂为主,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但煎煮过程复杂,不便于携带,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另外中医外治疗法亦行之有效,主要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法〔15~17〕,但均存在一定创伤性,且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不便于患者长期自我调理。

杵针疗法〔3〕是我国著名老中医李仲愚主任医师经多年精深研究、推广,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杵针疗法,集针砭、按摩之长,承导引之术,融九宫河洛之法。运用杵针治疗疾病时,针具不破皮伤肌,可避免交叉感染,各个年龄层的患者均易于接受。而且操作时取穴精当,以杵针特殊穴位配以特定穴为主,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杵针治疗作用全面,不针对某一具体的病症,而是通过人体的整体调节来实现的,对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均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临床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7〕,但目前主要运用在骨关节病、失眠、亚健康状态。

查阅文献后发现杵针在功能性胃肠病中运用较少,而FD又占了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绝大多数,目前大多数对于FD的临床研究,大部分是某种西药和某个方剂或某种外治疗法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本研究基于脾虚气滞是FD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主要病机,六君子汤是基本治疗处方,杵针治疗原则以调畅气机为主,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严格筛选9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干预,并通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运用胃肠超声测量各组胃窦收缩率和胃排空率等指标来进行疗效判定。发现杵针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FD疗效最佳,比单纯用杵针或单用六君子汤疗效更好,但单用杵针治疗并不比口服汤剂疗效差,且杵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接受度高,患者可自行操作,或许可以代替药物进行长期自我调理,体现了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本次杵针治疗主要选取腹部及背部的相关穴位进行操作,腹部为任脉、冲脉、带脉循行之处,是人体气血、阴阳升降之通道,亦为胃肠寄居之所〔18〕。因杵针集针刺及按摩之长,以特定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可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以缓解胃气失降,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也可补益脾气。刺激穴位及按摩腹部不仅可促进肠道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排空,而且还能对全身脏腑的功能有调整作用〔19〕。而背部是督脉和膀胱经走行处,汇集全身之阳气,“以俞调枢”〔20〕能激发阳气运行,气行则通,通则不痛。在运用杵针持续治疗过程后,患者腹部及背部均有发热现象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全身十分放松,紧张焦虑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许能为后期研究杵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本研究采用的B超液体负荷试验评估远端胃排空功能,具有简便、无创、费用低廉等特点,远端胃的功能影响液体食物的分布及胃排空,并且胃窦与十二指肠协调收缩频率减慢与FD发病密切相关〔21〕。本研究结果显示脾虚气滞证FD患者治疗后远端胃排空和胃窦收缩率较治疗前明显高加快,表明脾虚气滞证FD的发病与远端胃排空功能异常有关,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杵针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证FD疗效确切,而且单用杵针治疗也能有效改善FD患者脾虚气滞症状,加快胃窦收缩频率和胃排空,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FD又一种中医特色治疗,同时为后期研究老年人等特定人群F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本研究观察周期短,地域较局限,且在测量胃排空时,对操作者的专业依赖性较强,期望后期做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胃窦排空气滞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