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星火烛照到华光璀璨
——甘肃电网70年跨越发展纪实

2019-11-08赵文丽通讯员韩婷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投运特高压甘肃

本刊记者 赵文丽 通讯员 韩婷

翻开中国的行政地图,从大陆腹地一直延伸到祖国北部边陲最为狭长的区域,就是甘肃。她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青海四川,北扼宁夏内蒙。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路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如果将陕、甘、宁、青、新比作“四室一厅”的话,甘肃正好处于“四室一厅”中客厅的位置。作为西北五省区的中心枢纽电网,一百多年来,甘肃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有电之初的星火烛照逐渐发展为遍布全省的璀璨华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星火之光点亮陇原

1909年,清宣统元年,甘肃织呢局为解决夜间照明问题,订购安装了一台比利时生产的6千瓦220伏直流发电机,由此拉开了甘肃有电的历史,这部发电机不仅点亮了甘肃的第一盏灯,也点亮了整个西北近代工业的希望……但面对当时甘肃政治时局多变、经济发展失衡和外国军事势力不断侵略的现实,1949年前的甘肃电力工业发展缓慢,仅有兰州、天水、玉门、山丹四个电源点。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甘肃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甘肃电力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甘肃首座高温高压热电联产电厂——西固热电厂、黄河上游第一座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全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的相继投运,甘肃形成了覆盖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等地的110千伏的中部电网。

上世纪60年代,嘉峪关电厂、玉门电厂等一批服务“一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电厂建成投运,它和永昌电网一并,相继与兰州、张掖、武威等地联网,形成西部电网并与中部相连;1972年,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条330千伏输变电线路——刘天关(刘家峡—天水—关中),成为当时全国输电线路最长、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它的建成使甘肃电网与陕西电网和青海电网连接起来,成为西北电网贯通东西的大动脉,同时也标志着陕甘青三省电网正式联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甘肃电力春风沐雨,厚积薄发,抢抓历史机遇,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强身健体”,点燃了高速发展的新引擎。1985年11月,甘肃靖远电厂至宁夏青铜峡变电站330千伏靖青线建成投运,实现了甘宁两省区的联网。至此,也形成了陕、甘、宁、青四省区统一的西北电网,成为全国六大电网之一。随后,330千伏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输电线路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陇原大地上,形成了以330千伏为特色的甘肃电网结构。

进入21世纪,世界瞩目的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在中国建成。全国第一个750千伏电压等级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对引领和推动西北75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内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750千伏兰天宝输电线路工程,±800千伏新疆哈密至河南郑州直流输变电工程先后投运,标志着甘肃形成了横贯东西、南北拓展的750千伏电网结构。

如今的甘肃电网,变电站星罗棋布,输配电线路纵横交错,已经形成了以750、33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35千伏等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

坚强电网支撑陇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期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把群众所需所盼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提升服务水平,为陇原经济腾飞和人民幸福提供坚强支撑。

“十二五”期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共投资129亿元用于农配网建设,着力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突出问题。其中专项安排资金46亿元用于农业生产用电建设,共改造农机井1900座,受益农田300多万亩,解决37.4万户农村低电压问题,并筹集资金1.18亿元全面解决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无电地区的通电问题。

2006年以来,该公司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全面开展了“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98.9亿元,为149.1万无电户、571.9万无电人口通上了电。按照“争取提前到2014年基本完成电网延伸方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总体目标,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合理安排工序,攻坚克难,于2014年7月完成全省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彻底消除无电区。

动力电常被称为“致富电”。2016年6月30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圆满完成了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全部工程建设任务。至此,甘肃省建档立卡的622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动力电覆盖,农村用电真正步入了“动力电时代”。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建设工程,贫困地区配电变压器电源布点和电网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电网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提高,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为了全面改善甘肃省藏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即“一区一州”)农村电网长期以来存在的低电压、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该公司自2018年起,安排配农网投资13亿元支持藏区和临夏州电网提升,确保到2020年“一区一州”电网主要供电指标接近或达到甘肃农网平均水平,供电能力满足群众脱贫致富用电需求,助推“一区一州”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019年,甘肃省“一区一州”35千伏及以上工程共计14项,工程投资1.64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当地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用电条件。目前工程已经全面进入投运阶段。

绿色电网造福陇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甘肃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部分山口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9%。而且河西地区日照时间长、强度高,光热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国家能源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008年12月19日,全国第一个荒漠化并网型光伏电站——大唐武威太阳能电站正式并网投产发电,标志着甘肃电力在太阳能开发方面从无到有,掀开了清洁能源发展新的一页。

2009年,国家正式批准河西酒泉地区建设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拉开了甘肃省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序幕,这是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到2016年年底,甘肃电网风电并网1277万千瓦、光伏并网686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40%。

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快速发展,甘肃目前已建成并网风电装机128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80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已达全省电力装机的41%,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21%。按照《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2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990万千瓦,光热发电110万千瓦。

为了促进甘肃新能源最大限度的外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投资建设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作为第一条以输送新能源电力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甘肃当时第一条大容量、跨大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甘肃风电、煤电的大规模开发、打捆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

2018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运行。2018年,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启动。2019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肃段)全面开工……

在甘肃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每一次电网电压等级的升级,都会给经济社会、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绿色清洁电能,更好地造福着陇原大地。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华彩缤纷。沿着这条古老的印迹,甘肃“电力丝绸之路”这条“高速通道”,为陇原大地续写新的荣光。

兰州绚丽的清晨。(芦建华摄)

猜你喜欢

投运特高压甘肃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环境研究综述
甘肃卷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