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填图在安徽滁县—江苏盱眙1∶ 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中应用

2019-11-08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原图路线要素

吕 博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1)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是中国地调局地质发展研究中心于2010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地质调查软件。因该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等多个领域。

“安徽滁县—江苏盱眙找矿远景区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项目属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盱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的子项目。本文依托于该项目,针对数字填图系统(DGSS)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对前期准备工作、野外数据采集、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数据库的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地质工作者有所帮助。

1 调查区域概况

调查区位于安徽东部,地跨马鞍山市、巢湖市行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5′~118°15′,北纬31°40′~32°00′,总面积1 320 km2。1∶5万国际分幅为含山县幅(H50E002017)、赤镇幅(H50E001017)和古河幅(H50E001016)。地貌上以平原、丘陵为主,少量低山。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调查区中部,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高程一般150~200 m,约占总面积的35%。其余地区均为平原丘陵区,区内垅畈相间、沟渠纵横。

区域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以滁河断裂带为界,北西侧(古河幅及赤镇幅北西部)属滁县—天长地层小区,南东侧(赤镇幅北东部和含山县幅)属和县—安庆地层小区。区内岩浆岩、变质岩、大地构造单元、成矿区带均跨越3个不同单元,划分均以黄破断裂带、滁河断裂带为界(图1)。

图1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2 应用方法与步骤

2.1 准备工作

本项目采用数字填图完成1∶ 5万填图任务,野外数据采用采集软件RgMap2700完成,桌面系统采用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1.0版)完成。

项目需要使用的地形图数据都是从国家测绘局统一购置的标准分幅数据,通过转换成为对应MapGis格式,并将点、线、面数据进行误差矫正配准形成1∶ 2.5万和1∶ 5万图幅背景图层。为了不影响野外录入速度,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对字典库进行修改、微调,把本区地层、侵入岩、构造等所有地质单元以及典型岩(矿)石标本等信息进行录入,这样能极大地缩短野外数据采集时间,也方便后期室内整理。

2.2 野外数据采集

数字填图地质路线调查中需要采集的要素与传统地质调查中所需采集的要素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是以PRB过程为单位,PRB的基本过程组合由地质点P、分段路线R、点间界线B、样品、照片、产状、素描图等构成(表1)。

表1 PRB过程数据采集图层表

P(地质点)过程是野外采集数据的核心,其他数据隶属于P过程,因此P过程在尽可能的完善数据信息的同时需要注意R过程、B过程、照片、样品的编号问题,以便之后的整理不会出现混乱。

R(分段路线)过程是两个地质点之间的分段路线的描述记录,应着重描述P点的地质现象,一个P点可以有多个R存在;B(点间界线)过程是对两个R过程之间的界线分段描述,依赖于R过程,是后期室内PRB数据整理、地质连图的重要依据之一。

样品、照片、产状在数字填图过程中的记录相对简单,但数字填图所使用掌机自带的相机往往像素偏低,在使用其他设备拍摄时要注意命名问题,防止整理路线时照片混乱。本项目组使用时间作为命名方式,这样基本上杜绝了错误,提高了效率。

实测剖面的数据采集可以用RGMAP自带的模块采集记录,按照导线方位、斜距、坡度、分层距离、分层描述、产状、样品、素描等进行采集。与传统方法相比,数字制图减少了室内作图的工序,提高了作图精度。

2.3 路线PRB数据整理

野外路线数据收集完毕,要对单个PRB过程转入到野外手图库,并对路线进行总结。这个整理过程就是对N个PRB过程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地质连图、野外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的制作与处理。实际材料图是地质人员连图过程的成果,把之前PRB数据和属性的集合为地质界线(Geoline)要素和地质面(Geopoly)要素,并对其加以更加详实的编辑与完善。与传统的实际材料图的编制相比较,在数字填图中可以对原始资料进行实时更新完善,更能直观地显示图中各种要素的属性。

利用“1∶2.5万投影到1∶5万”功能可以将4幅实际材料图合成到编稿原图。由于从PRB到实际材料图再到编稿原图,数据内容是步步继承的,因此在编稿原图中发现的任何一处错误都要从PRB过程改起,这在无形地增加了野外工作者的劳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PRB过程起就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善用软件自带的纠错功能。

2.4 成果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地质调查中全过程数据的管理系统,把地质图数据组织成关系型的数据对象,规定了15个基本要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5个独立要素类(图2)。建立的数据空间模型真正实现了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剖面、钻孔等数据的相互连通,与传统纸质图件资料相比,可以提供交互式查询和检索不同要素种类,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关联不同的要素类和对象类之间的关系构成新的关联集合,大大扩大了数据库应用的灵活性。

图2 空间数据库建库关键技术流程示意图

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流程应当严格按照图2中所示流程进行操作。由于数据库建库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信息量巨大,要素类属性录入完毕后,要用系统提供的检查工具进行检查,以消除错误,避免增加工作量。

3 结论与认识

数字填图在安徽滁县—江苏盱眙找矿远景区1∶5万地质矿产综合调查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地质填图工作方法,数字填图实现了地质填图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作图效率、精准率,能够通过不同的查询组合方式满足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需求。但数字填图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1)数字填图平台不够稳定,有时会出现程序出错等情况而导致系统关闭,若未及时保存前期工作需从头再来;(2)掌机运行速度较慢;(3)数据量巨大,整理过程非常耗时。

猜你喜欢

原图路线要素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完形:打乱的拼图
找一找
找路线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跨越平凡
巧拼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