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之城

2019-11-07李春雷

诗选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白洋淀新区

李春雷

千年约定……

每一个冬天都是相似的,每一株国槐都是相似的,每一穗小麦都是相似的,但年轮不一样,角色不一样,蕴涵更不一样。

就像这新时代的骄子——雄安!

今年春节过后,我再次前往雄安新区采风。

一年多来,我和世界上所有的观众和听众一样,时时在热切地观察着、谛听着、期待着,期待早日全面开工。而她,却固执地踏着自己的节拍,不紧不慢地行走。任凭千呼万唤,我自琵琶遮面。

出保定,东北行,驱车五十公里,进入容城县城,便是雄安的中心腹地。

踏上这片热土,总有一种莫名感觉,似乎进入了一个强大磁场。的确,这里弥漫着一种特殊浑厚的气氛:每个人、每株树、每条船、每辆汽车、每座房舍,表面上都是平和的、安详的,但其内心,又都是激情的、雀跃的。整个新区,仿佛一位已经披上红盖头的新娘,静静地端坐,正在等待着一场天地间最盛大的婚礼。

是的,过去的白洋淀,是小家碧玉,是河北的女儿。而现在,她已蝶变为一位白领丽人,成为整个国家的公主。

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瞠目的惊喜啊,又仿佛是一个穿越历史长河的千年约定……

最后的小麦

下午四时许,我驱车赶到小王营村。

这个小村属于安新县,却位于容城县城南郊。冀中平原的村名,多带有营、寨、堡、垒几个字。显然,大都与历代的战乱有关。

小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偏僻、贫穷的角落,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近些年,不少村民从事服装加工和粮食购销生意,生活基本富裕。这些朴实的庄稼人啊,文化程度不高,理想也很低调。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冥冥之中,命运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嬗变!

前年2月23日上午,村西南麦田的土路上,来了几辆面包车,还有一些陌生的治安人员。不少好奇的村民走出门去,远远地看,却也看不清楚。

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人,代表国家,代表历史,为这片土地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直到4月1日,国家公布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村民们才恍然大悟。于是,大家循着电视上的影像背景,纷纷来到那条土路上,细细寻找,慢慢体味,深深感叹。

村党支部书记曹立新告诉我,新区成立前后,政府通知停止建房,并清理关闭污染企业。管控一段时间后,总不见全面开工,往日的平静便泛起风浪。一些建筑人员失去工作,聚在一起喝闷酒;旧房扒掉了,新房不让建,儿子要结婚,怎么办?还有几家小型企业,因污染被关闭。不少人陆陆续续加入闷酒一族。村街上,每每飘浮着灰色的叹息。

但是,苦闷和叹息,很快被理智和欣喜替代。村干部上门劝说,你们这些僵脑袋啊,有什么想不开?忍耐一下,直接住进城市,这是积了几辈子福啊。建造新城,总要准备充足吧。

于是,多云转晴,哈哈大笑,闷酒变成了喜酒。

一望无际的大地,长满密密实实的麦苗,蜷卧着,像毛毯。阳光照在上面,懒洋洋,暖融融。麦苗们睡着了,做着碧绿色或金黄色的梦。

路边到处是枯草。不知谁在一簇草茎上拴了一根红头绳,仿佛一个小辫儿。

旁边有人说,那就是最高领导人驻足的地方。

红小辫背后的大田里,縱纵横横地插着一排排小红旗。那是地勘人员或工程人员的信号。

按照雄安新区建设“三步走”的思路,起步区面积约一千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约二百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约两千平方公里。而在起步区内,又有三十平方公里启动区。

这里,就是启动区的核心地块!

哦,永别了,小麦!

……

其实,几年前,高层已经在默默地关注这片土地。

中央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初,就萌生思路,注目冀中。

此后,专家多方踏勘,拿出十三套计划。反复论证,锁定“雄县-容城-安新”方案。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全面听取汇报后,同意定名“雄安新区”。

2017年6月26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发表“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建议书征询”公告。一周之内,七十九家国内外顶级设计机构报名。此后,从中遴选十二家,参与设计。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起步区内,五星连珠的主城,东西排开;主城之外,还有五座卫星城。整个新区,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大格局,而域内六百多个农村,将整合为一百个左右,全部打造成美丽乡村。

最早的篝火

四十亿年前,地球还是一个动乱世界,大开大合、裂变重组。现今的河北平原与太行山脉,只是一个胚胎,在海底酣睡。

漫漫二十四亿年间,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华力西运动……一次次造山运动,天地间岩浆喷溢,海水煮山。缀满日月星辰的产帐里,顿失浩渺无垠的蔚蓝。大海颤抖着、哭泣着渐渐后退,让位于缓缓崛起的峥嵘。

太行山挽着华北平原,从海水中壮烈地诞生。

数亿年的混沌。这片山岩地带经过雨浸风化,长成莽莽森林,衍生了低等却丰茂的生命。

长期亲近、岁月磨合,大山与森林,终成眷属,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他们的女儿,便是脉脉细流,出落成小溪,发育为大河,带着嫁妆,嫁于平原。年深日久,太行山东麓,形成了一个个扇形冲积区。

滹沱河与永定河冲积扇南北相峙。低洼地带,便是儿时的白洋淀。

末次冰期结束,气候变暖。大型耐寒动物们渐次退场,小鹿、黄羊们悄然登台。远远地躲在山洞里的人类,也试试探探地走下来,在白洋淀周边安营扎寨,打猎捕鱼。

1986年,考古学家在白洋淀区域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据考证,距今一亿年左右,为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白洋淀的先民,点燃了河北平原的第一堆文明篝火……

森林城市

傍晚,我走进容城县城东侧的一片临时建筑。这里是雄安生态公司。

他们的使命,就是植造绿色。

一个工程师模样的小伙子,对照展板,向我阐述。展板上,五组城市板块之间,全是绿地和森林。

未建城,先植树,明天的新区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

蓝,当然是指白洋淀。目前,白洋淀面积不足二百平方公里,通过“引黄济淀”等工程,将逐步恢复到三百六十平方公里,真正还原“华北之肾”功能。

哦,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永久地滋润和怀抱新区。

新区森林覆盖率现为百分之十一,目标是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起步区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十,真正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让居民三百米见公园,一公里入林带,三公里进森林。

我们走进附近一片林地。每棵树上,都佩戴着一块白色牌牌。

我拿出手机,对准一株国槐,扫一下,“吱”地一声,一组信息弹射而出:来自哪里、何时栽种、何人栽种、體质情况等等。他说,所有客树的成长信息,随时监控,就像幼儿园里的小娃娃。

未来的新区,侧重为人才而建,为产业创意而建,没有高楼群,没有压抑感。既有最舒适的生态、文化环境,又有极优质的医疗、教育条件。筑造一个生态文明平台上的最理想暖巢,吸引全世界最优秀人才。

拥有最前沿、最高端的创新型人才集群,便会拥有未来!

未来雄安新区的主角,是智慧经济。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组合起来,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现代经济体系新引擎。

小伙子告诉我,新区树种在注重季节和品种多样化的同时,更加顺应自然,突出乡土树种,如国槐、白皮松、油松等等。只有乡土,才会茂盛,才会与本地水土气候最大融通。而且,对于所有树木,只做简单修剪,不裁主干,任其自然生长,大树成荫,绿浪如海。

……

地上是森林,地下呢?

参照国际经验,新区城市建设向地下延伸,要把交通、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放入地下,把地面让给绿化,让给行人。

地下雄安,同时进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对新区地质结构进行精细勘探。调查显示:雄安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较轻,没有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而且,地下一百米深度内以粘性土为主,十分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大禹治水主战场

天地之心,神鬼莫测。

距今六千年前后,气候暖湿,河流纵横。白洋淀迅速发育,面积扩张,覆盖今保定大部分地区,襟连廊坊、天津、沧州等地。

这场洪水,对华夏民族影响甚巨。

《孟子》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禹遵舜命,全力治水,因势利导。历经十三年,水患始平。

而佐助大禹治水成功的主战场,正是白洋淀!

《尚书·禹贡》载:“……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大陆,即大陆泽,在古白洋淀上游;逆河,指黄河入海的天津一带。

据此可以推定:大禹引导黄河,横穿白洋淀,于天津入海。

当大禹最后掘通白洋淀的入海水道时,一项伟大功绩诞生了。

随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轰然开启。

华夏民族,由此正式步入国家的轨道!

今夜静悄悄

晚上八时,我赶到雄县县城东北十公里处。

这里,是未来的雄安高铁站。

黑黑的野外工地上,板房连营,灯火辉煌。一排排大型机械,收拢着铁臂,在默默酣睡。就像勇猛无敌的巨灵神,只等一声令下,便会怒目圆睁,赤膊上阵,开天辟地,再造乾坤。

这时,一个高高的中年人匆匆忙忙跑过来。他大概以为是领导视察,便直言直语却又略有怨气地向我诉说:他们已进驻几天,但水、电等等供应衔接不畅……

附近大院里,我细细观看高铁站设计图。地下三层,像一窝精微的巨型蜂巢,更似一块细密的机械手表。

一位指挥长模样的人说,开工准备,基本完成。造价三十多亿的工作量,压力山大。不过,我们情愿啊,这是在创造历史啊,呵呵。

一串爽朗的笑声,碰撞在四壁,又反弹回来,像一阵阵震颤的雷鸣。

……

采访之前,我听到一些议论,质问动工太慢。

是的,社会心情,可以理解,总希望早早看到一个雄壮的雄安。但要在一片偏僻的低地上建造一座最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城,需要地上地下太多太多的准备:数千家相关设计单位要衔接到位、严丝合缝;数十万张图纸要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数十万建设大军要安排就序、稳扎稳打;数千万吨物资要按图索骥、预制完备……

放眼千年,万无一失!

当年深圳高速度,今日雄安高质量。

的确,外人看来,雄安似乎不紧不慢。其实,它的内里,早已是战争状态。

一年多来,新区管委会的大楼里,灯火明亮,通宵达旦,军情似火,枕戈寢甲。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抽调的年轻精干的各类人员,轮流交接,日夜兼程。

一天深夜,正在开会。一个小伙子突然大喊:“不行,快叫120!”说着,便躺倒在地。救护车飞驰而至,量血压,超过200!马上抢救,起死回生。

这个小伙子,就离开新区,回归原单位了。

安静的背后,一片火海!

水运即国运

水运即国运,此言颇不虚!

公元前334年至前311年,燕国为防御秦、赵、齐国入侵,在白洋淀北岸修筑南长城。

这便是现在“长城堤”的前身,即白洋淀北界。

白洋淀,作为军事要地,第一次被提升到国家(诸侯国)战略高度。

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凿通水道,使“清、淇、漳、洹、滱、易、沫、濡、沽、滹沱同归于海”,初步形成如今的海河水系。

逮至北宋,白洋淀区域再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大兴土木,建造屈曲九百里的“塘泺防线”,以拒辽兵南侵。

宋代建设,奠定了白洋淀今天的格局。

打破这一方宁静的,是元明两代的大肆破坏。

元朝在北京建立大都城,燕山、太行山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及至明代,砍伐愈烈。

亿万年来形成的生态系统,彻底紊乱。燕山、太行山区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塞,洼淀淤浅,退缩以致湮废。

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雍正皇帝汲取过去只筑不疏的教训:“治直隶之水,必自淀始。凡古淀之尚能存水者,均应疏浚深广,并多开引河,使淀淀相通。”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严禁围淀造田。

然而,直至光绪六年(1880年),虽然重修千里堤,但白洋淀区域仍是洪灾不断。此后,清朝统治日渐衰落,无心经营水利。及至民国时期,白洋淀仍是“十年九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白洋淀总面积561.6平方公里。因入淀河道狭窄,淀水宣泄不畅,加之堤防不固,每到汛期,一片汪洋。

为根治河北平原洪涝灾害,国家采取塞源节流策略,在各入淀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洪蓄水。虽然减轻了下游洪涝灾害,但由于上游水库拦蓄,入淀水量逐年减少。

20世纪70年代初期,白洋淀治理再度出现偏差,简单地提出了“向淀底要粮”的口号。

随后,工农业粗放发展,且用水浪费,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

一汪明亮的美目,悄然黯淡,直至干枯。

告慰杨继盛

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呈犄角之势,互为表里。

这是一种天然的融合与对接,雄壮之风,安详之气,容融之量,三元归一。

采访期间,我偶然听说,三县的医疗卫生教育系統与京津冀的对接,各有侧重,容城主要联手北京。

猛然想起杨继盛!

容城先人杨继盛,集忠君爱国于一体,堪称明清时期中国最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在北京就义之后,被民间誉为正义化身,并被尊为北京城隍,庇护都城。现在,北京又来护佑杨继盛故乡,真是历史缘分啊。

第二天上午,我采访容城县医院。

院长告诉我,过去与外界联系,请专家来坐诊、义诊,基本办不到。现在,雄安成了高地和热土。前年5月,国内内镜方面最权威的友谊医院主动支援一台设备,并派专人坐诊。同时,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也都开始合作。去年11月22日,与北京宣武医院正式签署协议,他们将派专家现场培训,全面提升本地水平。

我又赶到原容城小学。

去年3月1日,这家小学已加盟北京市朝阳区实践小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实践小学雄安校区。

加盟之后,才感到差距:塔尖与塔底。

怎么填平差距?

雄安方面的全体老师,每周去一次北京,在总校培训,深层感受。以前的教学法是满堂灌,现在是引导式,让孩子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孩子。他们仿效北京,根据年龄特点,分层次精准制订小学生行为规范六十条。半年努力,大见成效。

去年10月,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分十一批乘坐大车前去北京,参观总校,游览故宫,欣赏京剧,品尝小吃。一年级儿童,数百人同时上下地铁,没有一个掉队。现在,孩子们写日记、做PPT、演讲比赛,自信爆棚。

……

据介绍,最早开工的居民区——容东片区,将混合安置第一批搬迁户和外来人员。客人主人,前后比邻,互通有无,相亲相近。

文化,像白洋淀的柔水,润物无声,容而后融。

几年之后,外地人,本地人,都是雄安人!

千年一凝眸

中国,痛定思痛,最终找准位置,与大自然握手言和。

近年来,国家陆续上马“引岳济淀”“引黄济淀”等工程,终于使白洋淀重现生机。

丛丛芦苇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白洋淀宛若一位村姑,焦虑过、痛苦过,却也在慢慢成长、成熟。

白洋淀,终于从历史的愁云惨雾中款款走出,蛾眉清秀,笑靥如花。曾经的忧戚与泪水,俱已远矣。

……

河北简称“冀”。

禹分九州,“冀”冠其首。

“冀”,是希望,是期待,是梦想。

她,在默默地梦想什么?

世界格局变化,国内发展转型,都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首都,人满为患,远远超出其自身承载能力,负重前行,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必有决堤成灾之险。

治国如治水。真正的政治家,必然效法大禹,因势利导。

历史的目光四顾扫瞄,最终凝眸白洋淀——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白洋淀区域,陡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几亿年的沉睡,几万年的磨难,几千年的迷茫,几百年的彷徨,几十年的哭泣,几年来的青睐,仿佛都是为了这个结果,为了这个老天在冥冥之中构思了千万年的约定!

这个约定,出乎意料,极合情理;看似偶然,更属必然!

使命神圣

我采访的最后一站,是市民服务中心。

所谓市民服务中心,即党政大院。这个中心,位于容城县城东侧,处于雄安新区中轴线上,北与天安门广场遥遥相对。

大院建设堪称奇迹,整个三百六十三点六亩地面上的数十栋建筑,没有一砖一瓦,全由钢架结构和环保模块组成,建设周期只有一百一十二天。大院没有围墙,汽油车辆一律禁行,只能电车或步行入内。

院内的交通工具是无人驾驶环保汽车。一款方型的蓝色精灵,敏感且轻盈地自主行驶,梦幻一样怀疑,却又石头一样真实。

最驚奇的是地面,看似普通水泥地砖,却是海绵特性。中小降雨,全部吸收,收集到地下水库,净化后,浇树喷花淋草坪。

的确,每一寸地面,都经过精心设计,都是高科技代言人。

院内,每天聚散着成千上万的外来旅游者。南腔北调的人们,静悄悄地行走,热辣辣地感受。

在这里,我见到了雄安新区负责人。

我们相谈甚欢。从大禹治水到引黄济淀,从杨六郎到杨继盛,从反腐败到近日的华为事件。他表示,新区任务神圣,那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报效国家,无愧历史!

说到激情处,他满脸兴奋,洋溢出青年般的壮烈和血性。

他说,新区还肩负着许多新使命,比如总书记强调的推进信息化问题。如何能够建立客观、透明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无所不在的社会监督,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他表示,未来的雄安,将是中国最大的5G试验场!

我注意到,他虽然精神,却有些疲惫,面敷倦意。

是的,新城未起,千头万绪。火一样热情,冰一样冷静,严谨严谨更严谨,精准精准再精准!

忽然想起外界的关心,我询问新区建设大规模开工的时间。

他回答:会很快了。

开工,开弓。

开弓没有回头箭!

哦,在这早春时节,我分明感到了春潮的涌动,似乎听到了春风的哨音,仿佛看到了百花的盛开!

……

晚上,我住宿在白洋淀边一家旅店。枕着无边的清新和静谧,睡眠格外香甜。

早上醒来,忽然发现窗户上一滩猩红,颤颤的,鲜鲜的,如羞赧,如蛋黄。我心内一振,马上起床,向外走去。

周围就是白洋淀。圆润的湖面,似乎是闭合的眼睑,仍在酣睡。

渐渐地,猩红愈加浓稠,涂染水面,半湖瑟瑟半湖红。

这时候,太阳冉冉升起,惺惺忪忪的白洋淀,满面粉红,楚楚可爱。忽地,一阵风来,仿佛一通锣鼓,万物惊醒。顿时,鸟鸣满天,岸边大树上胭红的叶片,犹如无数鼓动的手掌;水中的芦苇,恰似一派飘动的红纱。而众多晨练者,便是幸福的嘉宾了。

是的,此时的雄安大地,宛若正在举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而她,就是这天地间最辉煌的新娘!

我仿佛看见,这美丽的新娘,已经睁开一汪明亮的大眼,扑闪着浓密的、灵动的睫毛,看着中国,看着世界。

这中国的明眸,蓄满着微笑和自信,写满着对未来的美丽希冀!

而那一顶红盖头,便是宇宙间垂挂天地的纱绸般的圣洁的晨曦,便是红彤彤的中国梦!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3日)

猜你喜欢

白洋淀新区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