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喀什地区主要植棉县棉花产业现状及科技扶贫工作建议

2019-11-07张亚林李根源袁有禄宋美珍黄群孔德培吴冬梅程思贤王文魁马小艳

中国棉花 2019年9期
关键词:植棉棉农喀什地区

张亚林,李根源,袁有禄,宋美珍,黄群,孔德培,吴冬梅,程思贤,王文魁,马小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

目前,新疆棉花在我国已占主导地位,对国际棉花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新疆棉花总产511.1 万t, 占全国总量的83.8%、占全球总量的19.6%。“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业已形成[1]。 同时,棉花也是新疆农业及社会稳定的支柱产业,棉花占新疆农作物面积比重的45%~50%,棉花收益占产区棉农收入的60%~65%,占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棉农收入的80%左右。 然而,新疆棉花生产面临诸多问题,如品种多乱杂、品质一致性差、地膜及异性纤维等“三丝”及其他杂质多等,严重制约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棉农收益,一定程度上影响棉农脱贫。

喀什地区光热自然条件与中亚五国相似,作为棉花西进中亚的桥头堡,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喀什自贸区优势和带动作用,加快新疆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一体化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棉花产业不仅是喀什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2],2018 年,喀什地区棉花种植面积44.4 万hm2、皮棉总产72.5 万t、 皮棉单产1 633.1 kg·hm-2,棉花产业区域优势明显,植棉及相关产业是当地绝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主要经济来源。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进入攻坚阶段。 2019 年3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重点贫困县工作方案》将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伽师县和巴楚县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贫困县科技帮扶县。 为更好地落实科技扶贫工作,中棉所组织相关专家团队, 于2019 年5 月13―17 日和6 月19―21 日两次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伽师县、巴楚县,对当地农业资源条件、棉花产业发展现状、科技帮扶需求及可行性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各县领导、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单位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1 棉花产业发展情况

莎车县、伽师县、巴楚县3 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喀什地区总植棉面积的50%, 棉花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 也是各县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1 棉花产业发展优势

喀什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达3 000 多小时, 无霜期平均210 d以上,境内有叶尔羌河和喀什葛尔河流过,水资源相对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棉花、粮食、林果生产基地[3]。

莎车县现有耕地面积13.8 万hm2,县经济发展方向为“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4];伽师县现有耕地面积12.8 万hm2,棉花约9.3 万hm2,是喀什地区植棉第一大县[5];巴楚县现有耕地面积11.1万hm2,县经济发展方向为“优棉、兴果、扩畜”[6]。

1.2 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

3 个科技帮扶县虽然都是喀什地区的植棉大县,但总体来说,存在植棉技术相对落后、棉花单产水平较低、棉花品质较差、产业链条短等问题[7],具体表现在:

1.2.1品种多乱杂。3 个县均存在棉花品种 “多、乱、杂”的现象,种子市场混乱,缺乏主推品种。据不完全统计, 莎车县内约有25 家种子企业,40 多个棉花品种; 伽师县农业农村局备案的棉花品种为32个,实际种植的品种达50 多个;巴楚县市场上棉花品种约30 个。市场上棉花品种较多,棉农选择迷茫,常常将2~3 个品种混播。 同时,轧花企业收购籽棉的主要标准为衣分,只重视产量,不重视品质,因此,棉农普遍喜欢种子价格低、衣分和产量高的棉花品种。

1.2.2土地规模化经营不足,机械化率低。当地规模化植棉面积较少, 机械化采收水平仅为10%~30%,详见表1。

表1 3 个科技帮扶县棉花规模化种植情况

1.2.3植棉技术相对落后。农户植棉主要凭经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较少。 而种植大户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往往存在盲目投入,科学管理水平普遍较低[8]。 尤其是“五统一”(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层次和收费标准、统一关键和重大技术措施、统一农资采供服务)取消后,老百姓失去了“保姆式”的技术指导,植棉更加盲目。同时,各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多数棉农急需的技术服务人员缺失或者缺乏培训,科学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新品种新技术的需要。

1.2.4农业结构调整频繁,林果与棉花争地矛盾突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各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致使棉花与林果争地矛盾突出[9]。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多采用林果间作套种模式,加上管理模式不统一、水肥管理不科学,造成机械化操作受阻、棉花病虫害发生严重、棉花早衰或晚熟、产量降低、品质较差。

1.2.5良种良法不配套。近年来,各县均大力发展林果业及蔬菜花卉等产业,一般条件较好的土地多用于发展林果、蔬菜等,而棉花多种植在盐碱较重、缺水或沙性地块,但耐盐碱、耐旱棉花品种不能及时跟进,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良种良法不配套和生产条件不完善, 直接造成出苗率下降、产量降低等[10]。

1.2.6棉花产业链不配套,缺乏纺织服装等后端加工企业。各县基本没有后端加工企业,无法对棉花进行县内消化,无形中增加了棉花的运输成本。 即使有个别棉纺和制衣企业,也未开展棉花产地初加工,纺纱、印染、精纺等产业链尚未形成,制衣所需的布料多需从内地购进。

2 棉花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2.1 推荐棉花新品种

品种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核心。 然而,各县普遍存在现有主栽品种存在使用年限较长、产量和品质偏低等问题。针对各县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和当地土壤、气候、栽培模式等特点,应着重推荐或提供适宜的优质抗逆棉花品种, 努力打造 “一地一品种”,提高品种的一致性。

2.2 引进推广先进的植棉技术

针对棉花出苗不齐、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及当地棉农植棉技术普遍偏低的问题,引进先进植棉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如“宽早优”植棉模式、农田精准作业技术、 水肥一体化高效施用技术、绿色植保技术等,通过技术示范或培训等加快新技术的推广。

2.3 协助优质棉基地建设

在莎车县、伽师县、巴楚县不同植棉生态区共建优质棉生产基地,开展棉花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根据3 个县主要植棉乡镇和植棉大户的分布,遴选各区域有代表性、积极性高的植棉大户20~30 户,开展棉花新品种和植棉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引领带动周边棉农植棉水平和收益的提升。

2.4 加强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中棉所组建科技扶贫专家团队,服务棉农及植棉大户, 逐乡逐村对棉农开展实地培训和生产指导,将好品种、好技术引入科技扶贫县,提升当地棉农植棉水平,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棉农收入。 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各县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2.5 协助引进企业

依托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和中棉所的力量,帮助地方引进产业链后端纺织服装企业,推行棉花订单生产;引进棉籽油等棉副产品加工企业,拓宽植棉经济效益;引进大型企业开展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经营效益。

3 落实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3.1 协助做好棉花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全面调研3 个定点帮扶县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盐碱情况等,了解各县棉花生产现状,如种植品种、栽培措施、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和脱叶催熟、机采棉种植情况等。 根据各县棉花发展规划,科学划分适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 并确定各县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适宜棉花品种。 协助各县做好棉花产业发展规划(5~10 年),延长棉花产业链,引驻棉花轧花厂、纺织厂等用棉企业,提高植棉增值空间和促进农民就业,建设国家级优质棉示范县[11]。

3.2 开展棉花品种试验示范

针对不同县域土壤、气候、种植模式等特点,开展棉花品种的试验示范。针对3 个县土壤盐碱较重的问题,开展以耐盐碱为主、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品种筛选及示范; 针对果棉间作套种的生产需求,开展早熟、耐荫蔽、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品种筛选及示范;针对重病田需要,开展以抗病为主、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品种筛选及示范;在位于沙漠边缘地带的沙性棉田开展抗旱、耐高温棉花品种的筛选及示范。

3.3 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依托植棉大户、合作社、企业等成方连片、大规模的棉田,建立集棉花品种和植棉技术为一体的高产、优质棉示范基地,按照良种良法配套,整合中棉所抗逆、高产棉花品种与先进的节水、节肥、病虫害防控等绿色植棉技术;每个县建立66.7~133.3 hm2的绿色高产高效植棉样板田,做好示范引领和带动工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在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低产棉田棉农的科学种田意识[12]。

3.4 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

针对当地棉农植棉技术普遍落后、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组织专家深入主要植棉乡镇,开展棉花生产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提供专家服务热线,创建专家帮扶微信群,全天候及时解决技术难点和生产上的突发情况,提升帮扶地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棉农植棉技术水平。

3.5 邀请贫困地区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所进修

邀请3 个科技帮扶县的行业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涉棉企业经营者到中棉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考察学习或进修,掌握国际国内棉花产业发展形势与动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培育与管理等宏观方面的知识,拓展定点帮扶地区管理干部战略发展视野,提高战略谋划能力。

3.6 发展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模式

在科技帮扶县积极宣传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理念和运作模式,鼓励当地发展棉花生产土地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型纺织企业与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模式,建立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形成市场化的产销对接机制,推进“优棉优用”和“优质优价”落地[13]。

4 小结

“三区三州” 新疆喀什地区科技扶贫工作是中棉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部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重点贫困县各项决策要求的重要举措,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下大力气解决棉花产业发展困境,通过全面开展派专家、送技术、出主意、做示范等科技帮扶活动,力争将3 县的棉花产业发展纳入中棉所长期科技服务范围,从提升当地棉花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入手,整县推进科技扶贫和产业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棉花这一经济作物在主产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立足喀什地区,面向中亚,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棉花产学研一体化技术集成并输出中亚,共同推动中亚棉花产业合作,努力打造新的“西域棉库”,促进新疆与中亚棉花产业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植棉棉农喀什地区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棉农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