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进化”与读者选择
——大学生微信阅读与纸质阅读对比实证研究

2019-11-07王翎子庆海涛

未来传播 2019年5期
关键词:纸质报纸媒介

王翎子 庆海涛

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6.2%,同比上升了3.2个百分点。同时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图书阅读率为59%,同比持平;报纸阅读率为35.1%,下降了2.5%;期刊阅读率为23.4%,下降了1.9%。[1]

有学者提出,纸质书刊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被边缘化,而数字阅读的社会性则不断增强,[2]学界也普遍认为,在阅读中引入社交元素,可以满足读者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吸引更多读者阅读,有利于信息知识的共享、创新、转化及增值。[3]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是否会此消彼长?基于社交媒体的数字阅读行为能替代纸质阅读吗?

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进化的机制是“补救”,即后生媒体对先生媒体有补救作用,当代媒介对传统媒介有补救功能。[4]媒介补救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技术越来越趋向“人性化”的过程,而受众则会“为了生存而选择最适合需求的东西。”[5]基于此,本研究重点考察以微信阅读为代表的具有较强社会性的数字阅读行为是否对传统纸质阅读起到了“补救”作用?如果存在,“补救”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受众是否会因为新媒体的“补救”功能而更多使用微信阅读,取代纸质阅读呢?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设计

本研究重点关注大学生微信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行为差异,为了更好地考察新的媒介对传统媒介究竟有无“补救”作用,我们将纸质媒体细分为书、报、刊三类,分别与微信阅读进行对比。“在研究人们如何和为何使用各种基于计算机或无线传播的服务来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甚至替代品的时候.使用与满足理论很可能被证明是非常关键的”,[6]即,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影响是否持续使用该媒介,基于此,为了回答微信阅读是否可能取代纸质阅读这一问题,考虑到测量指标的可行性和客观性,我们重点关注了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阅读的满意度,并通过发现哪些因素影响阅读满意度,来理解受众进行媒介选择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在选择和使用阅读媒介时,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是否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2)微信阅读是否对传统纸质阅读存在“补救”作用?如果有,对于纸质图书、纸质报纸、纸质杂志来说,微信阅读的“补救”是否存在差异?(3)与纸质阅读相比,微信阅读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阅读的满意度如何?什么因素对阅读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研究共使用四个维度38个变量,在阅读媒介选择偏好维度上,调查了大学生阅读时选择媒介的先后顺序,比较大学生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选择情况;在阅读行为偏好维度上,调查了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的阅读频次与频率、阅读时段与阅读场合;在使用目的维度上,着重调查了不同媒介的阅读主题以及使用媒介进行阅读时与学习工作的关联程度;在使用效果维度上,通过九道量表题,了解了大学生使用微信阅读前后带来的影响,通过满意度调查,试图理解大学生对不同媒介的使用行为背后的心理。

本次问卷对象为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同质性较强,有明确的阅读需求,是比较微信阅读与传统阅读较理想的研究对象,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放,回收总数为2797份。由于本问卷主要调查微信阅读,因此在答卷过程中,部分不使用微信的人群拒绝作答,样本构成在性别及专业分布的比例上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进行微信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研究时,表示不使用微信阅读的问卷不列入研究分析,即样本总数为1736份。部分答卷中有漏答、弃答现象的,做缺失值处理,不计入统计推论中。即使用微信阅读的样本数量约占抽样总样本数的62.1%,其中男生660名(38.0%),女生1076名(62.0%);来自城镇1022名(58.9%),来自农村714名(41.1%);文史财经类1029名(59.3%),理工农医类569名(32.8%),艺术体育类138名(7.9%)。在有效样本中,女性比例超过了六成,文科生占比也相对略高,即女生、文科生更偏好使用微信阅读,这与上海交大社会调查中心2015年对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得出的结论相印证。[7]本文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频次统计描述统计量的基本情况,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来推断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阅读满意度。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手机阅读已成趋势,女生、农村大学生读纸书更多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最常使用的阅读媒介,结果发现,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阅读工具,其次分别是纸质图书、电脑、纸质杂志,目前使用平板电脑进行阅读的人还不多,而使用最少的媒介,是纸质报纸和专业电子书设备。且调查发现,约23.5%的大学生表示不读纸质报纸,约10.8%的大学生表示不读纸质杂志,而表示不读纸质图书和不进行手机阅读的大学生均不到3%。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媒介选择是有显著差异的,t检验结果显示,在阅读纸质图书(t=-3.027,p<0.05)、纸质报纸(t=-3.580,p<0.05)、纸质杂志(t=-2.426,p<0.05)方面,女生均显著超过了男生,在阅读手机方面,女生也显著超过男生(t=-2.549,p<0.05),但在使用电脑阅读方面,男生显著超过了女生(t=2.299,p<0.05)。同时,农村大学生阅读纸质图书的显著超过了城镇大学生(t=-2.006,p<0.05),而在使用电脑阅读(t=1.989,p<0.05)、平板电脑阅读(t=6.244,p<0.05)、专业电子书设备阅读(t=2.361,p<0.05)等这些电子、数码产品方面,城镇大学生则显著超过了农村大学生,但是在手机阅读上,城乡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媒介选择并没有显著差异。

(二)微信阅读最频繁,纸书阅读最“专注”

整体来说,大学生主要利用休闲时间使用各种媒介进行阅读,此外,较多大学生还选择在睡觉前和等候中进行微信阅读,而纸质图书的阅读则较多是在学习工作中和睡觉前,等候中有21.7%的大学生会选择阅读报纸或杂志,而读纸质图书的只有12.4%(见图1)。从阅读的场所选择来,大学生微信阅读主要在寝室,其次是公交地铁场站等公共场所、教室和食堂餐馆。而图书馆阅览室则是读纸质出版物的主要场所,另外,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会在教室、寝室读纸质图书,而读杂志则较多在寝室,在公交地铁等场所阅读报纸和杂志的约占到两成左右(见图2)。综合可见,阅读纸质图书主要是利用较完整的时间在专门的阅读场所进行,而纸质杂志和报纸主要是在等待场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微信阅读和纸质杂志、报纸的阅读时间与场合都较为接近。

从阅读的频率来看,65.7%的大学生每天阅读微信,每天阅读图书的仅占22.6%,每周读书三到四次占33.8%,但大学生每次阅读纸书的时长显著多于微信阅读,在半小时以上的占了七成,近半数大学生阅读时长都在1小时以上,这两个比例均超过微信阅读二十个百分点。而读纸质报纸、杂志的频率基本是不定期的,近半数大学生每次阅读的时长在10到30分钟。

(三)微信阅读与纸质报刊阅读主题更接近,读纸书多为看小说、学知识

微信阅读与传统阅读不同的是它有朋友圈分享等大量用户生成内容可阅读,研究仅比较传统纸质阅读中同样存在的阅读主题发现,在微信中被阅读最多的是时事新闻(59.5%)、娱乐八卦(54.9%)和校园资讯(56.2%)另外有40.2%的大学生会在微信中阅读与专业和学习相关的内容。而阅读文学小说、时尚旅行等主题的约占三成左右。相比之下,六成以上的大学生使用纸质图书阅读文学小说,五成以上阅读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而其他主题的阅读都较少,而纸质报纸主要阅读时事新闻(55.1%),纸质杂志主要阅读娱乐八卦(40.1%)、时尚旅游(37.5%)。可见微信阅读的主题和报纸、杂志的阅读主题更为接近(见表1)。

同时考察了大学生使用各种媒介阅读时阅读内容在多大程度上与其学业相关(见图3),可以看到,纸质图书阅读的内容与学业关联程度最高,其次是微信阅读,而纸质杂志与报纸大多阅读的是与学业无关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阅读不仅较好地起到了休闲娱乐功能,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取有所帮助,但是显然尚不能代替纸质阅读。

(四)微信阅读效率提高,娱乐化倾向明显

大学生进行微信阅读后,与仅使用传统阅读相比,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使用了11道量表题测量了大学生如何评价与使用传统阅读相比使用微信阅读带来的变化,根据预测试结果去掉了2道题,最终使用9道题来检测,KMO检验结果为0.841,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χ2=6739.39),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提取出两个公因子,可解释的总方差为59.89,也就是说,大学生对微信阅读带来的变化的评价,均集中在两个维度上。在第一个维度上,大学生普遍认同的是,与传统阅读相比,在使用微信阅读后,获取信息方便了,阅读效率提高了,阅读范围变广了,另外也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阅读时间更长了。在第二个维度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每次阅读的时间变短,阅读没有以前专注了,阅读的内容浅显了,专业学习类阅读有所减少,而休闲娱乐类内容增加了。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学生对使用微信阅读后的评价维度,可以直接概括为微信阅读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不同媒体进行阅读感到满足的程度进行对比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χ2=512.342,df=12,p<0.001),对纸质阅读的满意度普遍最高,均值为3.72,标准差为0.88;其次是微信阅读,均值3.42,标准差0.94;而满意度最低的分别是纸质报纸和纸质杂志,均值均在3左右,标准差在0.9左右,仅达到基本满足水平。

(五)使用不同媒介的阅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进一步研究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使用各种媒体的满意度的评价?试图解答为何大学生大多每天阅读微信,满意度却并不高。我们使用Ordinal Logistic 回归模型,控制了性别、地域、专业、月消费水平4个自变量,纳入了阅读主题与学业的关联程度这个自变量,考察其是否对因变量阅读满意度造成影响,发现四个模型全部显著,即无论对于微信阅读还是对于纸质阅读而言,阅读主题与学业的关联程度,均对阅读的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见表2)。

表2 使用微信阅读与纸质阅读满意度的Ordinal Logistic 回归模型

注:括号里的数字为标准误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双尾检验)

从结果来看,在使用微信阅读的满意度上,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纸质图书、纸质报纸、纸质杂志上,农村大学生的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城镇大学生。而在纸质报纸上,女生的满意度显著低于男生。通过构建四个不同的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全部显著,说明无论是使用微信阅读,还是使用纸质阅读,所读内容与自身学习、工作的关联程度的高度,均对使用该媒体感知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三、结 论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手机阅读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及时的阅读方式,对普及阅读有推动的作用,具体而言,微信阅读对纸质报纸、杂志即“新闻纸”存在“补救”,但与纸质图书相比,负效应明显,无法取代纸质图书。

(一)以微信阅读为代表的手机阅读是弥补数字鸿沟的有力工具

从大学生使用纸质和电子阅读产品的情况来看,除了受阅读习惯的影响,例如女生使用纸质阅读和手机阅读的行为普遍更多,而男生更多使用电脑阅读等之外,我们还发现城乡差距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推进有较大影响,从农村大学生阅读纸质图书行为多于城镇大学生这一数据,可以推断农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并不弱于城镇大学生。然而,农村大学生使用电脑、平板电脑、阅读器等进行阅读的行为显著少于城镇大学生,但我们又发现,使用手机阅读的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同时,农村学生对纸质阅读的满意度普遍显著低于城镇大学生,但对微信阅读的满意度与城镇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断,手机阅读由于硬件的普及,缩小了城乡差距,同时微信阅读用户黏度高、市场覆盖面广,阅读内容可订制、个性化,成为推广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因此可以认为,以微信阅读为代表的手机阅读,是弥补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数字化阅读进程的有力工具。

(二)微信阅读对纸质报纸、杂志阅读冲击最大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选择不同媒体进行阅读的时段、场所、主题内容均是有差别的。总体而言,纸质阅读多发生在适合阅读的专门场所,而微信阅读的好处在于实现阅读的“无处不在”。再具体而言,纸质图书的阅读更多会在图书馆、教室、寝室的阅读场所,服务于学习与工作,占据较为完整的时段,阅读内容与学习工作的关联度最高,而阅读纸质杂志、报纸,大多利用碎片时间,在公共场所进行阅读的比例比较高,阅读的内容与学习工作的关联度最低,主要服务于休闲。微信阅读与纸质杂志、报纸的阅读时段和场合、阅读主题较为接近。由此推断,对于大学生而言,微信阅读与纸质图书的功能差异较明显,但由于其同样在利用碎片时间提供娱乐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比纸质报刊更为便捷,对纸质杂志与报纸的市场冲击更大。

(三)微信阅读对传统媒体起到“补救”作用但负效应凸现

媒介进化论讨论“补救”机制,从大学生微信阅读的使用行为以及评价来看,微信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存在“补救”,体现出技术越来越趋向“人性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微信阅读不仅能够实现传统阅读所具有的获取信息资讯、提供娱乐、感知环境等阅读功能,而且其订阅、互动等数字媒体的独特功能还能促使读者获取信息更方便,阅读效率更高,阅读范围更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微信阅读去中心化传播、个性化订制等新媒体独有的特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补救”的同时也导致了文化消费的大众化趋势,[8]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基于新媒体的开放式信息存取使得浅阅读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尤其是那些以大众化、流行化、普及化和娱乐化为特征的‘轻信息’更是备受青睐”“这种丰富的阅读体验又加剧了人们对于新媒体的依赖,使得人们的整体生存状态、信息选择和文化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9]微信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纸质阅读时间,也造成了学生们与学业相关的阅读的减少。

(四)大学生使用微信阅读的满意度低于纸质图书

微信阅读既存在对传统纸质媒介的“补救”,又具有负面影响,那么,受众在“选择最适合需求的东西”时,是否会选择这种新媒体来取代传统纸媒阅读呢?我们调研后发现,尽管微信阅读已成趋势,并充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时间,但是大学生对使用微信阅读的满意度,显著低于使用纸质图书的阅读,但高于纸质报纸与纸质杂志。这再次证明了前面的结论,即微信阅读对纸质报刊的市场冲击最大,而对纸质图书的影响较为有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微信阅读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取代纸质报纸与杂志,但取代纸质图书市场的可能性很小。但前提是,这是大学生群体基于对微信阅读的负面影响有较充分的认知的基础上的选择。

(五)阅读内容与学业的关联程度影响阅读的满意度

通过构建Ordinal Logistic 回归模型,我们控制了性别、年龄、专业、月消费水平等个体因素差异,发现大学生进行阅读时,其阅读内容与学业的关联程度越高,大学生阅读满意度也越高。针对纸质媒体而言,使用阅读行为使用与满足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这一发现,由于读者的阅读需求会受到其年龄、文化层次与职业背景的影响,[10]大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学业的需求较强,因此阅读媒介越能满足这一需求,阅读的满意度越高。然而,在使用微信阅读时,阅读的内容与学业的关联程度仍然对阅读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微信阅读的满意度低于纸质图书阅读,这一结果从理论上看,是存在悖论的。相比传统纸质阅读而言,微信阅读的读者掌握着主动权,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阅读内容,实现个性化定制,大学生可以选择订阅更多与学业相关的内容来阅读,以满足自己提升学业的需要。这从大学生对微信阅读带来的变化的评价可见一斑,即我们需要考虑新的阅读媒介的普及对于读者甚至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11]大学生群体普遍指出了微信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微信阅读助长了通俗文化消费趋势,使得阅读出现“泛娱乐化”倾向,这较合理地解释了微信阅读使用率高而满意度却低于纸质图书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纸质图书阅读所提供的系统学习的功能以及深阅读的阅读体验,是微信阅读这类具有碎片化阅读特征的新媒体阅读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面对数字化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通过提供优质内容、走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道路,其地位亦是较难撼动的。由于新媒体的“补救”机制,纸质报纸与杂志的颓势较为明显,“新闻纸”转型趋势已刻不容缓,而如何迎合读者需求,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在细分市场中找到定位,提供有特色的阅读体验、个性化的阅读内容,是媒介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了大学生群体使用传统纸质阅读与微信阅读的差异,由于基于社交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平台较多,其读者群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视作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异。此外,测量使用不同媒介阅读的满意度,用来观测受众媒介选择的行为和心理,以这个指标解释受众媒介选择行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纳入其他更多变量。

猜你喜欢

纸质报纸媒介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报纸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