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百姓获得感最高的民生工程

2019-11-07王颖

当代贵州 2019年35期
关键词:威宁村村通农村公路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王颖

“你看,这山上过去都是撂荒地,现在全部开垦出来种上了蔬菜,通过通组路,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边收菜。”走在威宁石门乡观音山社区的大山上,威宁自治县委常委、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感慨道,正是有了“组组通”,才让石门乡大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今年石门要向外输送蔬菜10万吨,给老百姓带来超过2亿元产值。”

贵州92.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理环境造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这也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肠梗阻”。

通过实施“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2017年底,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农村出行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

2017年8月,在“村村通”行将收尾之时,贵州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坚决打通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如今,贵州已实现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100%通畅。初步测算,投资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可直接拉动当地GDP增长3亿元,提供1700个直接就业机会、2000个间接就业机会。4.5米宽的通组硬化路在大山中蜿蜒盘旋,串起千家万户、连接各类园区,打通了脱贫致富的新渠道,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新生活。

马路修到家门口,是许许多多贵州偏远山乡百姓们期盼已久的事情。如何让“组组通”这项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不光带动产业发展,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要,更要让百姓直接受益,拥有更多获得感,贵州公路建设者们花了不少心思。

在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当地群众组成劳务队,经过系统培训后参与到本地“组组通”项目建设中去,参与建设的群众每月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仅劳务一项就让沿线1166万群众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3万人。

在建设之初,却没有想象的顺利——一些村民担心田地被占用,生活没有保证,配合程度并不高。

“我们就从支持度高的村民组开始建设,用推动发展的真心换取群众支持的民心。”玉屏自治县副县长向谋红说出了他们的经验。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通组公路。(尚宇杰/ 摄)

果不其然,先开工的村民组路通了,车能进来了,土地快速增值,荒山都种上了精品水果,一下子就让所有人都积极起来——80岁的老人都主动参与拆房,村民自愿捐钱修路,村集体拿出上百万资金投入建设……“现在路都通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应该更加团结和谐才对。”这是路通后群众的收获与心声。

不光让群众参与建设,还要参与监督。“我们‘组组通’建设标准要求路面宽度不得少于4.5米,黔南州一位老大娘专门砍了一根4.5米长的竹竿,每天就在工地上丈量路面施工达没达标。”省公路局农村处处长张杰介绍,全省各地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群众,他们是项目建设聘请的监督员,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看得明白、用得放心。

建好了还得管理好、维护好。为保障“组组通”效益长久发挥,贵州出台了《贵州省通组公路建管养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责任,健全机制,落实专职养护人员。目前,全省约有3.4万人参与到“组组通”养护中,每年增加群众收入约7600万元。

建、管、养护各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让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经济收入也得到显著提高,以“组组通”为代表的农村公路建设已经成为贵州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

猜你喜欢

威宁村村通农村公路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产销对接渠道宽 威宁蔬菜卖国外
遵义:顺利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关于我台站将MMDS做为应急信号源的实际应用
贵州省修文县东门分社 六措施促“村村通”发展 活机率走在信合营业网点前列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
安徽局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将增加454亿元资金